|
|
企業集聚的制度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06:48 中華工商時報
陳建成 周孚方 企業集聚的產生是由一系列制度演變過程來決定的,通過對制度的分析可以更清楚了解企業集聚現象發生的必然性。 依據新制度經濟學,制度可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人們有意識創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以及由這一系列的規則構成的一種等級結構。非正式制度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無意識形成的一整套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世代相傳的文化規則,主要包括價值信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性、意識形態等因素。制度的形成、變更以及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被打破的方式構成了制度變遷。諾斯指出制度變遷具有路徑依賴的性質,制度因素在企業集聚的形成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正式制度的內容 從正式制度角度看,縱觀世界各國成功的產業集群的發展,無論對于自下而上自發形成的市場主導型產業集群,還是對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型產業集群,都是在微觀的市場機制和宏觀的政府調控的雙重作用下前進的,政府作為重要的正式制度安排,在制度創新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正式制度中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政府的產業規劃政策。目前,在各地區政府都在進行地方的產業規劃,同時還不斷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來引導、鼓勵企業進行集聚。另一種是招商引資政策。對于實施產業規劃政策的具體單位和部門來說,通過制定各種招商政策、舉辦各種招商活動的形式來吸引企業來集聚。這些制度安排將對產業集群的起步和加速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正式約束是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原動力。 第二,非正式制度安排 在非制度方面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來影響企業集聚:一是集聚文化。產業集群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群內企業之間競爭與協作并存。這種競爭與協作正是通過非正式的社會關系來維護的。《硅谷的優勢》一文這樣表述,“人們不僅會坐在一起,而且還會討論所遇到的困難,并互相講述自己的經驗……競爭者之間互相交流,這是我們的文化”。另一方面是彼此信任。產業集群的企業之間通過同家庭、同鄉、同學、同事等形成了牢固的社會關系網絡。在這種社會關系網絡中,人們彼此承諾,互相信任,互相交換工作中的經驗,傳播在群外被認為是商業秘密的信息。行業的秘密不再成為秘密,而似乎是公開了。企業之間通過這種基于信任與承諾的人際關系可以迅速地組織起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力量,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中或新企業的成立中。特別是在我國信用短缺的情況下,群內的這種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信用對于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更為重要。 第三,在制度變遷方面,我們認為路徑依賴是企業集聚的成因之一 依據路徑依賴理論,技術變遷或制度變遷受到起初始選擇的影響和制約,人們一旦確定了某種選擇就會對這種選擇產生依賴性,這種選擇本身也具有發展的慣性,具有自我加強的放大效應,不斷強化這種初始選擇。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同樣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企業由于偶然事件、自然資源稟賦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最初在某些地區集聚,形成一定的比較優勢,這樣在外部經濟和極化效應的作用下,各種要素進一步向該地區集中,從而使這種集聚優勢進一步強化,從而形成了企業集聚。正如克魯格曼所指出的,企業集聚歸于一種歷史的偶然,初始的優勢因“路徑依賴”而被放大,從而產生“鎖定”效應,所以集聚具有“歷史依賴性”。所以,按照路徑依賴理論,成為“先入者”將是集群發展的關鍵所在。 (作者系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