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激動盲動被動的變革漩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3:44 新浪財經
作者/天強管理顧問 祝波善 總經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這句話用來形容中國的企業,當然指的是市場競爭環境下的企業,最為貼切不過了。生得快、消亡得快,依然是眾多中國企業無法逃脫的宿命。這其中有環境的因素,也有人文的因素,但從管理的角度看,中國的企業普遍缺乏企業變革管理的能力則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國的企業正處于一個組織性質和管理方式都在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它們必須變革,否則就會死亡”,湯姆•彼得的這句格言也不斷地得到了企業家與相關組織的認同。
企業變革往往體現為組織模式的調整、流程的優化改造、內部機制體系的重構,但其本質上是內部文化的提升,是人的思想的改造,是經營管理理念的蛻變與升華。因此企業變革是一件復雜的系統工程。
企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是企業家,企業家必須以極其理性的思維對待并推動變革。但中國的企業家往往過于感性,并且中國轉型期的經濟環境成就了很多極富感性思維的企業家。這個矛盾的存在往往導致中國的企業變革往往陷入“激動—盲動—被動”的惡性循環之中。
由于信息化、教育產業化的推動,當代的中國企業家的視野開闊了,面對接觸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潮、管理工具,往往顯示出極大的熱情,充滿著“激動”的心情去照搬這些理念和工具。不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就在企業內部變革方面“盲動”。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把企業運作推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一言以蔽之,出發點上激動、行動上盲動、結果上被動,是相當多中國企業變革的實際情況。
目前中國相當多的企業家對于管理理念、工具的掌握多少類似于乞丐的“討飯碗”,乞丐的討飯碗中往往也有很多的食品,但一定是個大雜燴,并且主導其內容的不是食用者,而是施舍者。觀察國內很多企業的變革實踐,明顯可以看到這種“討飯碗”現象,不妨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例,末位淘汰制、360度考核、平衡記分卡等工具都有其自身的科學性,但我們的企業如果簡單地引入,往往會陷入被動,甚至是混亂之中。再如,在企業的集團化管理方面,不同的專家對于集分權問題就會有明顯的不同傾向,很多企業照搬個別讓自己激動的相關建議進行內部改造,卻往往跳不出“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怪圈。
企業變革是追求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動態適應性,變革的根本是企業的一種內生需求。為此,我們的企業家在不斷擴大視野的過程中,還要能夠不斷地升華和提升自身的管理思想,與此同時要能夠系統地思考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戰略定位,從而找到企業變革的真正契合點及準確定位。
“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禪宗里的這句話對于企業變革還是很有啟迪的。企業變革是企業自身素質的提升、是人們思想的轉變,必須內外兼修,成功的企業變革一定是外化于形、內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