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陳陽 發自深圳
2011年11月11日,世紀光棍節,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立)在北京發布其“智能戰略”,在韓國影星尹恩惠、臺灣小生阮經天、經濟學家郎咸平(微博)的見證下,推出7款智能手機。金立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宣布,金立要在2012年銷售1500萬部智能手機。而在2011年,金立銷售的智能手機僅100萬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蘋果如日中天、喬布斯被捧上神壇的時候,很多都市年輕人的眼里只有蘋果,摩托羅拉(微博)、諾基亞(微博)這些2G時代的霸主成了他們眼中的過時貨,更不要說國產手機了。
然而,作為多年來激烈競爭的“剩者”—國產手機的領軍企業,金立實在不容小覷。劉立榮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金立在大部分省市的傳統手機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僅位居諾基亞之后,且趕超勢頭強勁。
遙想當年,在手機行業,國產手機曾作為一個群體樹立過自己的品牌形象。“手機狂人”萬明堅揚長避短,不與國際大鱷比拼品牌、技術,而是獨辟蹊徑,推出TCL(微博)鉆石手機,一炮走紅。
之后,眾多國產手機品牌紛紛效仿,憑借渠道的深耕細作和對中國人消費心理的洞察突圍,波導、TCL、長虹、康佳、夏新、海信(微博)等國產手機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度占據了國內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2003年年底,國產手機占有的市場份額高達60%。其中,“手機中的戰斗機”波導高居榜首,比第二名摩托羅拉的銷量多出近200萬部。
然而,國產手機繁榮的春天竟然如此短暫。2004年是一個“分水嶺”,波導、TCL等國產手機品牌相繼虧損,節節敗退。2007年,夏新巨額虧損6億元。
作為新生代品牌,金立見證了國產手機的輝煌。或許,2002年9月劉立榮創立金立時,他沒有想到金立在某一天成長為國產手機的領軍企業。
在“金立智能戰略啟動暨智能手機全系列產品上市發布會”上,劉立榮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對此,他的解讀是:“在過去的十年間,也就是金立創立、成長的近十年間,手機行業的許多領先者倒下了,一些大的企業雖然擁有先發優勢、規模優勢但沒有多少建樹,而金立成為國產手機的領先企業,確實令人感慨。”
劉立榮認為,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手機行業正在經歷一次產品替代升級。2011年可以看做智能手機的發展元年,是拐點之年。過去金立能在大象的群舞中脫穎而出,未來金立同樣能在大象的群舞中脫穎而出,因為金立依賴的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在劇變的時代,在波詭云譎的手機行業,能“剩”下來能成為“勝”者,取決于企業是否保持全員激情,是否擁有超越對手的效率,是否具備基于創新的市場適應性。摩托羅拉的經歷說明僅有技術不行,諾基亞的經歷說明規模足夠大、品牌足夠有影響力也不行。
“恐龍曾是最強大的,但現在滅亡了,然而高原上的小草還在。”劉立榮說。
產業變化
深圳華強北,街上人頭攢動。華強北曾是全球手機采購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山寨手機集散地,因其巨大的交易量影響著全球手機市場。
然而,在火爆了多年之后,當潮水退去,大批手機商家開始撤離華強北,“柜臺轉讓”的招牌隨處可見。山寨手機賴以生存的土壤忽然間消失了。
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山寨手機廠家開始自建渠道外,主要是滾滾而來的智能手機、3G手機大潮,淹沒了傳統手機的市場。競爭升級了,市場環境變了。
在智能手機、3G時代,摩托羅拉都被收購了,曾經的“巨無霸”諾基亞都沒落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劉立榮認為,現在手機、互聯網行業處于相互滲透狀態,而且必須相互滲透。“滲透是目前的一種狀態,但對這么做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它只是一個手段和過程,它們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推給更多的人,而不是把手機推給更多的人。這是本質。”
手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延伸到互聯網,電腦的許多功能轉移到手機上,相關產業隨之發生變化。
互聯網企業正在搶占手機終端。比如,阿里巴巴(微博)推出阿里云手機,其實是與手機廠家天語合作,以天語W700作為原型機,搭載阿里巴巴研發的操作系統云OS,以便整合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服務。
與此同時,運營商也要搶奪客戶,而智能手機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以往運營商雖然通過定制、買斷方式影響產業鏈運作,爭奪客戶,但是以往搶過來的客戶消費水平較低,而智能手機消費水平較高,更值得搶奪,加大投入。只有當投入和收益達到一個“平衡值”時,競爭者才會各歸其位。
“因此金立歡迎滲透,加強與互聯網企業、運營商合作,但未來還是要固守本位,我們要專注,只做手機。”
市場機會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需求逐漸增強。2011年中國手機銷售規模為6000萬部,從2011年到2015年,智能手機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0%,并占有50%的手機市場份額。目前中國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消費電子產品有一個‘拐點說’,就是當市場保有量達到10%時,會有爆炸式的增長。我預測智能手機未來兩三年會是5億的概念。2012年金立智能手機的目標是銷售1500萬部。”劉立榮說。
據悉,2011年6月、7月、8月、9月,在國內開放市場金立手機已成為國產第一,排在諾基亞和三星(微博)之后;在海外ODM市場,金立也躍居第一位。2011年金立的整體出貨量達到了2100萬部,其中國內市場1300萬部,海外ODM市場800萬部。
金立并不是國內最早推出智能手機的企業,也不是最早發布智能戰略的手機企業,如今驟然進行戰略轉型,它能夠后來居上嗎?
劉立榮認為,手機產業的特點就是跨越式增長,增長幾倍都很正常。“蘋果手機的成長能用倍數來說嗎?還有臺灣的HTC(微博),幾年前名不見經傳,現在它已經超過諾基亞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手機制造商。這就是手機產業。”
機會是顯而易見地擺在那里,但要把機會變成現實,金立如何發力?
產品至上
喬布斯在中國不乏信徒。喬布斯去世后,《史蒂夫·喬布斯傳》在國內熱賣了幾百萬冊。《史蒂夫·喬布斯傳》扉頁上寫了一句話:“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劉立榮是《史蒂夫·喬布斯傳》的讀者之一。同樣是操作手機,劉立榮坦言沒有得到操作思路上的啟示,而是感受到精神上的影響。“客觀上講,我不看好蘋果在中國的未來,但是喬布斯對產品的追求精神對我還是蠻有影響的。”他說,在公司內部他關注的除了產品還是產品,幾乎是一個產品總監了。“喬布斯說,那些垃圾公司都是由不懂產品的人管,只知道看報表,進行數據分析,然后提出要求,提出目標,結果只會失敗。”
多年后,對國產手機慘敗進行總結和反省,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國產手機利用各種營銷手段占據上風之時,沒有想到進一步提升產品,無論是質量、技術儲備還是用戶體驗都不如國外品牌,最終導致國產手機遭遇“滑鐵盧”。
劉立榮顯然明白,在競爭的紅海,產品作為經營的基石和品牌的載體有多么重要。事實上,金立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由小到大,成長為國產手機的代表之一,就是由于產品的支撐。
近十年來,劉立榮將所有的資金、人力、物力等資源都集中在手機領域,始終將金立定位為一家手機企業,專注于打磨產品。這種專注讓金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保持清醒,堅持進行產業鏈分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絕對不會出現一個云、管、端通吃的企業,即使是蘋果這樣偉大的公司也不可能。”劉立榮說。
在劉立榮看來,作為國內堅持自主研發的手機企業,專業是金立提高競爭力的關鍵。金立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開發新產品,其自主研發的“好易用”軟件,其中多項功能為金立首創,已申請國家專利。
這種專業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基于產品與消費者溝通,洞察本土消費者,研發產品時更注重人性化,最終贏得市場。
差異化競爭
雖然發布了智能手機戰略,但是劉立榮認為,這不是什么戰略轉變,而只是自然的升級發展。“無論是GSM還是智能手機,在我的眼里它都是同樣的產品,只不過是技術升級而已。智能手機給人的體驗變化確實比較大,以前是某一項功能的增加,現在是整體體驗的完全不一樣,但它畢竟是同一類產品。比如賣衣服,怎么變它還是衣服,只不過是冬裝、夏裝的區分,它的本質和性質沒有任何變化。”劉立榮說,“競爭對手變了,技術要求變了,經營環境變了,企業必須做出調整。”
升級造成許多山寨手機被淘汰,也給了金立這樣一直在做準備和積累的企業以機會。劉立榮認為,智能手機不難做,只是用戶的需求被激發了,要更加努力地將服務做好。“除了把產品賣掉,還要把服務跟上去。服務工作有很多,比如手機內容的整合、內容的服務。”
因此,劉立榮將2012年金立的策略圍繞著手機本身和用戶需要的服務來展開。“要在智能手機領域取勝,第一個焦點問題就是產品的競爭力。蘋果手機的成功其實是產品的成功,而諾基亞在下滑,就是產品失敗了。諾基亞失敗的關鍵是產品不符合市場潮流,它的方向有一些問題。所以做手機最關鍵的就是做好產品本身。”
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成為競爭的法寶。事實上,在操作系統趨同的情況下,硬件以及基于硬件的體驗和相應的系統改進變得越來越重要。劉立榮的想法是,不僅外觀要更漂亮、精細,工藝要好,而且要層次豐富,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不同的價格區間定義不同的產品。“不能把所有的手機都做成蘋果那樣的,也不能把所有的手機都做成三星那種大屏的,畢竟全世界不能用同一款產品。”
蘋果為什么在變成“街機”后,消費者的熱情依然不減,其原因就在于蘋果有著豐富多彩而龐大的APP平臺,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劉立榮認為,喬布斯當初推出APP Store,著眼點還是產品。“蘋果一直不承認它是個互聯網公司,盡管我們把它定義為互聯網公司。它想靠賣硬件賺錢,所以它的聚焦點還是硬件。”
市場洞察
更為關鍵的是,因為更為了解GSM產品,也是基于以往成功的經驗,金立將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移植GSM手機好的應用。
比如,考慮到用戶書寫短信時,數字、英文切換比較麻煩,金立推出的7款智能手機都不用切換,在一個鍵盤上完成所有的操作。而且,金立智能手機支持系統切換,只要點一個鍵就可以從智能系統切換為GSM系統。這樣,就解決了智能手機特別耗電的問題。
為了讓消費者知道信息費、流量費如何產生的,金立手機專門安裝了一個安全系統。其安全系統不對系統運算進行搜索,只是針對流量監控中的暗扣、病毒等開展工作。“它更貼心,更實用。我們在GSM上的技術積累,比如手機VIP功能、來電防騷擾等,我們都會放到安全系統里。”
金立還通過渠道推送自己的內容和服務,這種服務不同于APP平臺,而是針對那些對智能手機應用不熟悉的人。劉立榮說:“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智能手機用戶都理解成玩家,很多人無法很好地使用智能手機,他們需要幫助,這一點在三、四、五、六級市場更明顯。”
因此,金立為用戶提供特殊的服務。在5萬個銷售網點,金立有近6萬名促銷人員,當消費者購買金立智能手機后,教他們如何使用、下載相關的內容。消費者可以隔一段時間去更換應用軟件。劉立榮希望通過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提高消費者滿意度,與其他智能手機廠家形成區隔。“別人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沒有這樣的銷售網絡。”劉立榮說。
為什么以往積累的功能手機經驗在智能手機時代依然可以依賴,就是因為金立始終如一地洞察消費需求。熟悉用戶使用手機的習慣,擁有強大的渠道體系,金立的優勢在智能手機時代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劉立榮相信金立針對本土市場的定制化創新,以及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努力會得到認同,并最終贏得市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