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米爾頓·科特勒:營銷3.0離中國有點遠
■文/本刊記者周再宇 發自北京
2011年11月,北京。米爾頓·科特勒先生戴著領結和他標志性的偵探帽出現在《新營銷》記者面前,這位師從于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的 “世界營銷實戰大師”已近80高齡,語速緩慢,動作有些遲緩,但是頭腦清晰,分析問題犀利、中肯,偶爾還流露出孩童式的天真與執拗。
米爾頓與他的哥哥“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經常就營銷實踐和理論交流經驗和心得,米爾頓常年活躍于企業營銷前沿,將菲利普的理論應用于實踐,并將實踐結果反饋給他,二者互相促進的結果是不斷豐富營銷理念。
情感需求:營銷革命3.0
《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便是這種合作的產物,2011年3月在中國翻譯出版。在這本書中,科特勒把營銷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個是所謂的1.0時代,正如亨利·福特所說:“無論你需要什么顏色的汽車,福特只有黑色的。”這是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核心是產品管理,營銷也被局限于支持生產活動的七大功能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為產品創造需求。麥卡錫的4P理論是那個時代的圭臬:開發產品,制定價格,進行促銷和建立渠道。簡而言之,此時營銷尚停留在戰術階段,它幾乎不需要任何創新。
營銷1.0時代,基本上是賣方市場。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逐漸進入買方市場,產品日益豐富,為爭奪顧客,企業開始了盲目的競爭。這時候,更多的營銷因素誕生了,比如4C強調的顧客、成本、便利性和溝通。營銷者已經認識到,要更有效地創造需求,就必須改變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方式,而代之以顧客為中心。STP戰略的出現即是營銷2.0時代的標志,它強調Segmenting market(市場細分)、Targetingmark(目標市場)、Positioning(定位)。事實上,這正是現代營銷最常用的營銷戰略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電腦、互聯網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隨著網絡化的深入,人類開始高度互聯,信息不再是稀缺資源,消費者獲取信息異常方便、快捷,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口碑傳播。為了適應新的變化,營銷者又一次地開始了營銷變革,使營銷專注于人類的情感需求。適應新時代的營銷概念應運而生,諸如情感營銷、體驗營銷、品牌資產營銷等等。先前以消費者為目標的傳統市場定位模型已經無法繼續創造需求,現在的營銷者必須更加關注消費者的內心情感需求。這就是科特勒所謂的營銷3.0。
營銷3.0:離中國有點遠
米爾頓認為,營銷3.0就是要和人在普世價值和精神上尋求共鳴。“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清楚的,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觀,信仰一些超出自身之外的永久性的東西。這是前提,現在人們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在中國。當社會面臨一些重大問題時,比如戰爭,可能對于和平的追求、愛國主義教育和勇氣的追求和傳播是很統一的。但是在和平時代,在平和的社會環境中,勇氣和追求是很多元化的。比如社區,是激發你的價值觀和勇氣的很好的載體,你要對社區承擔責任,責任就是勇氣和價值觀的載體。現在很多人不結婚,結婚很晚或不要孩子,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沒有妻兒,你對誰負責任呢?難道是對上帝嗎?中國也沒有上帝信仰。責任是你相當重要的信仰和價值觀的來源。這不光是中國的問題,是這個時代普遍的問題。”米爾頓說。
正是由于中國社會特有的環境,米爾頓認為,營銷3.0對于中國來說,目前來看還有點遠。但是他同時認為,離營銷3.0時代尚有距離不足以成為拒絕營銷3.0的理由。“我們要反思的并不是拒絕營銷3.0,營銷3.0包括了社交媒體營銷的內容,這是營銷3.0時代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隨著社交媒體的成熟、消費者的成熟,營銷會由單向度的傳播變成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創造價值的過程,共同創造價值就是營銷3.0時代一個重要的特點—通過在線社區和共享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價值。”
“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超越功能和情感之上的精神追求,中國現在是一個缺乏明確價值觀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讓企業去創造一個具有價值觀的品牌呢?因此,營銷3.0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現在精神上的追求、價值觀的追求,是中國面臨的很大的問題,有很多所謂的答案,比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來彌補信仰和價值觀的缺失,這個有沒有作用,我不知道,但是很多年輕人真的非常喜歡和信仰傳統文化嗎?這樣的答案我非常懷疑。我認為他們只是在過一種生活方式,正在尋找價值觀的信仰,但是他們還沒有找到。”米爾頓說。
微營銷:數字化口碑營銷
波士頓矩陣法將產品或業務分為四塊:瘦狗、金牛、問題、明星。由波士頓矩陣法來看,社交營銷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仍面臨很多問題,屬于營銷領域的“問題少年”。
米爾頓認為,社交媒體產生了一種新的社區,“問題在于雖然成長很快,但是如何強化和管理這樣的關系,在網絡社區建立的關系是非常脆弱的,是一種弱關系。當社區用戶越來越多,就越來越難以管理。這種社區還面臨隱私等問題,新的社區出現帶來很多機會,也帶來很多議題,我們要學會如何認識它,管理它”。
實際上,現在已經存在很多的社交媒體和網絡社區,米爾頓認為最終能勝出的是能夠有效管理成員和關系的社區。“另外,無論推特也好,Facebook也好,微博也好,都沒有明顯的、明確的盈利模式,盡管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有這么多用戶一定會盈利,但是實現盈利模式是很艱難的,要有效平衡廣告,要考慮什么樣的盈利模式不會破壞社區的氣氛,不會破壞成員的關系和友誼。”
對于微營銷在社交營銷領域的重要性,米爾頓同意微營銷實際上是營銷的一種發展趨勢。“微營銷的核心是數字化口碑營銷,以前靠口碑營銷做起來一個企業是非常慢的,但是在網絡環境中,口碑營銷可以快速拓展,遠遠突破了物理地域的限制,會有很大的發展。”
但微營銷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米爾頓說:“核心在于如何平衡信任度和規模的問題,在社交網絡上可以有很多社交朋友,但是隨著社交關系越遠、人越多,口碑帶來的信任度是遞減的。對于營銷者來說,如何管理口碑營銷規模和速度的問題,是怎么平衡傳播效率和信息增值度的問題,是微營銷必然要面對的挑戰,因為你很難相信剛加入你的Facebook的人,一個很遠的人,一個很弱的關系的人,給你推薦的東西。”
對于社交營銷,米爾頓發現了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他說:“尤其是很大的品牌公司,有很多營銷經費,有很強的數據挖掘能力,它們會知道在它們的產品領域或特定話題的領域,哪些人是強有力的影響者,哪些人影響公眾意見,公眾會追隨他們,所以這些公司有時會支付給這些人錢,讓他們發布一些付費的口碑營銷,假以時日之后,當大家都了解這種做法之后,很多消費者就會失望和生氣,就會產生不信任感,認為自己被騙了。社交營銷是個新事物,無疑會產生很多機會,但也會產生很多營銷管理上的問題。”
對話:
營銷就是創造價值
《新營銷》:2011年,美國有什么新的營銷概念或動向出現嗎?如果讓你列一個年度榜單,你認為前三位值得一說的營銷事件或趨勢是什么?
米爾頓:首先最大的趨勢就是數字營銷,現代數字技術在營銷中的應用。第二個是體驗式和互動式的商品陳列,比如有些品牌,會在零售店里與消費者交流如何評估和購買商品,通過互動式的設備來講述產品信息。第三個趨勢是精品設計型的商店,更多的獨立和以設計為導向的零售店出現,這是反連鎖的趨勢,很有設計感,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個機會。消費者也表現出對于本土化的設計導向的追求,以及對連鎖的反感。
《新營銷》:有人說《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一書對價值觀營銷的前景過于樂觀。比如,有人說:“哲學的思辨注定了《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會成為一本前瞻之作,它的積極意義毋須多言。然而,值得擔心的是,也正是因為它的過于理論化和超前性,使其給人的印象是有點務虛,不切實際。”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米爾頓:營銷3.0描述的不是未來的事情,而是現在已經發生的事情,企業每天做的很多事情都屬于營銷3.0范疇,做出了很多價值。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很多時候它們成功是因為它們創造了社會價值,營銷的基本前提就是對未來抱有樂觀的態度。所以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新營銷》:目前從全球范圍內看,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你對中國企業有哪些建議?
米爾頓:在目前快速變化的全球市場上,不僅中國企業,中國政府等方方面面都面臨很大的挑戰。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啟動、做好國內市場。中國的很多企業是出口導向,并沒有針對國內市場的運作團隊和營銷能力,即真正轉成品牌做國內市場。
對于中國中小企業來講,可能還要通過互聯網等新興的數字平臺進入國際市場。對于大企業而言,如何在中國成為全球力量的同時,進行全球布局、生產和分銷是首要問題,也就是如何向海外投資的問題。
海外投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全球都在尋找高價值的產品。獲得品牌容易,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通過中國控股權,或者中國參股的全球分銷渠道,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事實上,在商品流轉中,分銷渠道的利潤是非常高的,這是真正的價值所在,也為我們帶來了直銷的可能性。
例如電子商務、搜索引擎、數字平臺,就是很好的直銷大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中國中小企業可以開拓全球市場。如果固守傳統的貿易方式,中小企業賺不到什么錢,大量的利益都被出口商和進口商獲取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