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閆芬 發自北京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企業都在收縮戰線,減少投資。但與此相反,對于一些行業領導企業來說,經濟不景氣反而給它們帶來了發展機遇。
前不久,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了“200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主題為“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發展和改革”,來自著名跨國企業的領導人參加了此次論壇。《新營銷》記者就此機會采訪了禮來董事長John C Lechleiter(李勵達)和安利總裁Doug DeVos(德·狄維士)。
無獨有偶,在這個特定的時期,禮來和安利都選擇了在中國市場上逆市擴張。3月19日,禮來宣布向其蘇州工廠增加投資4200萬美元生產胰島素。李勵達表示,禮來計劃今年將其在中國的員工隊伍擴充一倍,達到2000人。
2008年,在安利全球82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中國市場貢獻了176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高達到27%,中國已經成為安利最大的海外市場。去年年底,安利宣布投入1500萬美元在中國建設的新工廠即將投入生產。
“在別的公司猶豫不決時,在別的公司離開中國市場的時候,這正是我們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投資、提升運營能力的絕佳機會。”德·狄維士如此評價安利此次逆勢投資。
與此相對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為此,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于2月至3月間在東京、名古屋和大阪召開了“在華投資企業順利撤資工作研討會”。
在一些外資企業關閉工廠、退出中國市場或裁員的背景下,禮來和安利行為和言語意味深長。在“200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李勵達強調“創新”,德·狄維士重提“信任”,這正是他們長期耕耘中國市場、深刻思考之后總結出來的關鍵詞。
危機之中固然蘊藏著機會,但脫穎而出的企業畢竟只是少數。除了勇氣和信心,更需要領導人的智慧和遠見。
John C Lechleiter
李勵達:著眼于未來的差異化生存
“當家花旦”抗精神分裂藥物再普樂的專利保護將于2011年到期,暢銷的抗腫瘤藥物健擇也將在今年失去專利保護權,與其他大型制藥企業一樣,禮來也面臨著專利到期、仿制藥競爭和藥價改革等多重挑戰。對此,禮來全球市場營銷執行副總裁Bryce Carmine表示:“我們要重新著眼于與各品牌、各地區的客戶互動,申明我們的產品對患者的價值所在勢在必行。”
“我們現在正在面臨一個醫藥業創新的新潮流。”禮來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李勵達認為,禮來要做的就是拿出新產品和開發潛在的產品,向患者、醫生展現禮來的價值和能力,走出自己的差異化生存之路。
差異化并購
今年年初,全球制藥業發生了三起大規模并購,分別是輝瑞和惠氏、默沙東和先靈葆雅以及羅氏和基因泰克的合并,并購金額突破了1500億美元,改寫了藥業并購史的紀錄。分析師們普遍預測,這種并購浪潮會給其他大型制藥企業造成壓力,而大規模的產業整合仍將持續下去。
作為全球第九大制藥企業,美國禮來不可能感受不到這種壓力。輝瑞合并惠氏后的銷售額超過了700億美元,為禮來的3倍多。但李勵達對此卻有著不同的見解。
“大型并購活動能夠給股東帶來短期利益,因為通過并購可以增強公司的合力,同時可以通過減少員工數量縮減成本,但是從長遠來說,大型并購并不利于公司的長久發展。”李勵達說。
他告訴《新營銷》記者,30年前他加入禮來的時候,世界上能夠獨立進行藥物開發、生產、推廣以及銷售的公司有幾十家,但是現在只有十幾家了。
“這種多樣性逐漸消失,獨立公司逐漸減少,對于制藥創新來說不是好事。制藥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新。在沒有創新的前提下,大型并購只能造成規模的擴大而已。”李勵達強調。
為此,禮來選擇了一條差異化收購路線,即收購擁有優秀產品的中小型公司,通過資源互補和供應鏈垂直整合的并購,從外部獲得有潛力的化合物,壯大自己的產品陣容。
2007年以來,禮來加快了并購步伐,相繼收購了5家公司。2008年10月,禮來以65億美元收購了英克隆公司。這不僅是禮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并購,也令其產業轉型清晰可見—禮來現在上市的產品中有8款生物技術產品,去年研發的能進入人體試驗的化合物中50%以上屬于生物制劑。隨著化學制藥的沒落,生物制藥是全球制藥業的未來。在這一方面,禮來的步伐甚至快過輝瑞,禮來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生物技術公司。
看好中國市場
除此之外,向新興市場擴展,尤其是中國市場,是禮來應對市場變化的一大重要舉措。
相關資料顯示,從2007年到2012年,中國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是美國和歐洲市場的4倍多,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城市化發展以及社會財富的增長意味著醫療衛生需求的上升。毫無疑問,中國在未來的10年中,將在世界制藥產業里占有優勢地位。
另外,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三分之二的處方藥為仿制藥,三分之一為創新藥;而在中國的零售藥品中,90%為仿制藥,10%為創新藥。與美國相比,中國在推廣創新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去年年底,禮來在上海設立了其中國研發總部。前不久,禮來將自己在蘇州的工廠規模擴大了一倍,增加投資4200萬美元。禮來是第一個設立亞洲風險投資基金的制藥公司,目前已向三家中國公司投資—一家制藥公司、一家分銷公司和一家負責開發生物技術和進行研究的公司。
除此之外,禮來也在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讓自己更加適應中國的市場環境。為了更好地通過藥物創新滿足患者需求,適應醫藥行業日益變化的市場環境,禮來正在探索一條獨特的改革之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從自主研發的FIPCo(Fully Integra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y)模式轉向合作研發的FIPNet (Fully Integrated Pharmaceutical Network)模式。在傳統的FIPCo模式下,禮來擁有從化合物篩選到最后藥品上市的完整價值鏈。而在FIPNet模式下,禮來與眾多外部伙伴進行不同層次的合作,使資源得到最廣泛的利用,大大增強了禮來和合作伙伴的生產效率,加快了藥品開發和上市的過程。
另一方面,禮來正在以定制化模式取代“大而全”的重磅炸彈藥物模式,以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營銷、投資以及研發團隊相對來說比較獨立和分散,現在這些部門更像一個整體了,而且禮來有一個長期計劃確保各個部門的配合更有效率。”
“禮來去年的銷售額為200億美元,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2億美元,為禮來銷售總額的1%。但是不要被這個1%所迷惑,要知道,中國市場已經連續7年保持了20%的增長速度,相對于其他市場是十分罕見的。”禮來的中國團隊制定了未來4年要實現的目標,讓禮來成為中國成長速度最快的制藥企業之一。對此,李勵達表示“非常有信心”。
對話:
《新營銷》:中國消費者對于價格比較敏感,禮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要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是否意味著藥品的高定價?你們在中國如何面對定價壓力,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
李勵達:對于創新型藥品來說,更多的是相對價格優勢。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藥品價格相對而言是有競爭力的。研發投入和藥品定價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藥品價格的決定權最終在于市場需求、市場狀況,以及藥物本身的治療價值、經濟價值等。
另外,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是我們重要的戰略。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是腫瘤、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等醫療需求,而禮來在滿足中國患者需求方面占據著優勢地位。隨著未來心血管藥物Prasugrel上市,我們的藥品將占據中國6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醫療領域中的五個,這也是我們試圖在中國擴大銷售隊伍規模的原因。
《新營銷》:中國市場正處于醫療改革的關鍵時期,美國市場也面臨新一輪醫療改革,從市場的角度,你怎樣看待醫療改革?
李勵達:禮來支持廣泛地進行醫療改革,但是醫療改革應該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任何改革都應該致力于推動創新,在醫療領域創新,在治療領域創新。任何改革措施都要聆聽患者的聲音,重視患者的選擇,要以病人需求為先。
雖然醫療改革的實施細則還未出臺,在基本藥物目錄和定價方面仍然是懸而未決,但是大方向已經確定。禮來正在迅速調整戰略順應醫療改革,比如,增加人手以加大覆蓋面。
《新營銷》:中國正在推行醫療體制改革,將在3年內投入8500億元減輕居民就醫負擔,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其中最先得到擴容的是基層醫療和中低端醫藥市場,跨國制藥企業如何看待這種挑戰?
李勵達:今年,中國政府批準了新的醫療改革計劃,提出逐步加大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投資力度,并且將建立和完善覆蓋所有人口的醫療保險制度。這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新的醫療改革計劃對于外國公司的挑戰,我認為可能來自于能否納入醫保藥物清單,以及專利藥品定價系統。作為跨國制藥企業,禮來希望一些藥品,比如胰島素相關產品,進入基本藥物目錄。未來禮來在中國會迅速調整戰略,充分參與這項改革。
Doug Devos
德·狄維士:重建消費者信任
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不斷改寫著公司的命運和財產數字。員工、投資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加關注公司的前景,并通過掌握基本資訊以尋求肯定的答案。而最有可能影響輿論的消費者對于企業的信任已經降得很低。
凱旋公關的調查結果表明,消費者在特定的時期,對于企業的透明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是否在關鍵問題上及時進行溝通,甚至溝通語調是否恰當,都成為企業在溝通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調查還發現,消費者希望并要求企業領導人參與企業傳播,在特定的時期,領導者更需要面對公眾。動蕩時期贏得消費者信任對于企業來說變得更具挑戰性。
這與安利總裁德·狄維士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次中國之行,是他第五次訪問中國,他說這是為了更好地在中國市場贏得信任,因為“保持溝通是基本條件”。
“我的經驗和對市場的觀察,讓我得出一個結論—信任是一切的根本。信任的缺失是對于市場的致命打擊。所有企業,無論大小,都會因此失去對商品價值做出基本判斷的能力。重建信任已經成為企業的燃眉之急。”對于如何應對經濟危機,德·狄維士在“200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反復強調“信任”的重要性。
前不久安利宣布,其在中國投入1500萬美元建設的新工廠即將投入生產。據《新營銷》記者了解,安利新建的這家工廠位于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工廠主要生產空氣凈化器,同時生產水處理器。空氣凈化器是我們在海外市場銷售的產品,這家工廠不僅僅生產空氣凈化器,更重要的是提供后續服務,因為空氣凈化器是家居耐用品,因此服務非常重要。”德·狄維士深知,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對市場的信心不能建立在空談之上,生產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
“中國直銷市場并不是只有安利一家企業,我們要面對很多競爭。每天我們在競爭中要挑戰自我,要做到更好,每一天都要做到更好,因為這個市場非常富有活力。”他說。
對話:
《新營銷》:你在“200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重建信任這樣一個重要問題,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期,能否分享一下安利如何與經銷商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
德·狄維士:信任是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建立起來的。對于我們的顧客來說,在他們使用產品的時候能有一個愉快的產品使用經驗;對于營銷人員來說,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得到公平的對待,這些都非常重要。另外,我們的店鋪不僅僅是出售產品的地方,也是對營銷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品牌建設、與顧客構建互動關系的一個重要場所。
構建信任,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行為要一致。不管是在經濟形勢好還是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我們的行為都要一致,要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要盡可能在經營上做到最好。在外部環境很好的時候不會被沖昏頭腦,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不要一味沮喪,要保證我們戰略措施的一致性,這樣才能構建很好的信任關系。
《新營銷》:近年來世界直銷行業有哪些新的趨勢和變化,給營銷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德·狄維士:我覺得直銷業在全球的發展趨勢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高科技的應用。
相比以往需要通過紙質品的傳遞來了解產品信息和進行交易,高科技的發展給了直銷業更大的操作空間。高科技的應用極大地刺激了市場營銷模式的發展。很多市場營銷、市場推廣方面的信息和資料,都可以通過個人手持設備進行下載,比如產品信息,以前我們得到的是紙上的信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段錄像,或者一段互動的錄像,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促進構建忠誠的顧客群。
《新營銷》:在過去的50年里,每一次金融危機都給直銷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促使直銷業得以飛躍式發展。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直銷業為什么能夠快速發展?
德·狄維士:首先,直銷企業的產品一般是個人消費品,這些產品是人們每天都需要的。對于直銷企業來說,它們都有著非常忠誠的顧客群。除了產品,直銷企業的發展模式也是其獨特生命力的所在。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方面,以前加入我們公司的營銷人員現在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積極地工作;另一方面,可能會有更多的人考慮加入我們的公司,因為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這種事業機會就會顯得更加誘人。
《新營銷》:家族企業與直銷模式相結合,對于直銷業來說合理性在哪里?在應對危機或者拓展業務方面有哪些好處?
德·狄維士:家族企業與直銷模式相結合,讓我們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原因在于企業的行為與家族的價值觀有著密切聯系。作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我們可以把企業構建在一些基本的價值觀之上,比如伙伴關系、誠信、個人責任、個人成就等,這些價值觀可以保證我們的企業不管外部經濟條件好或者不好,都能夠用始終如一的企業發展策略渡過難關。有些企業的經營者可能更關心下個季度的財務報表,但家族企業考慮的則會更長遠,不會被單純的眼前利益所左右。這也是當前我們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一個企業能夠長期取得繁榮和發展,在企業構建之初必須扎根于一些經久不變的原則和價值觀之上,而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所以要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正是這種不變和變化構成了極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