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lpiano說:“5年前輿論認為我們會讓夏夢完工我們的正裝,時間證明,他們錯了。”在他的描述中,杰尼亞賴以生存的正裝系列不會搬出意大利,因為價格因素對杰尼亞正裝顧客的影響微乎其微。反倒是印著中國制造標簽的產品需要降價,因為誰都知道在中國采購便宜。“如果遷移那些有品牌忠誠度的系列,售價的下跌不會比成本削減來得慢,這么做是愚蠢的。”
不能不選擇中國制造,又不能太過親密,如何保持這種距離感,杰尼亞想到的辦法是,首先區分產品線,正裝系列包括皮鞋、襯衣等多放在原產地小心呵護;毛衣、T恤等休閑系列則有近50%的產品件數是從中國采購。原來在意大利的品類能不動就不動,新增產品線則可以考慮放到遠東。
其次是定價策略。從中國采購的商品,會在考慮采購價、運費的前提下,適當下調售賣價格。Delpiano把這類產品的目標客戶定位為“實用型客戶”,他們信任杰尼亞品牌,卻并不認為高價格是保證品質的手段。
質量控制方面,在把版樣給代工廠之前,杰尼亞會派駐兩到三名技師常駐工廠監督流程、培訓工人。在產品出來后,會有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專項測試。“杰尼亞遴選嚴格,代工廠的淘汰率很高。”銳泓說。
同一個版型的衣服在中國制造到底能否媲美意大利制造?Delpiano的答案是,針對產品的不同會有區別。T恤等產品差別不大,而西裝等對工藝要求較高的產品,就會有一些不同。工匠的素質和對手工業的專業程度,還是意大利人更勝一籌。即便是同一道工序,在意大利本土生產也會用一些更精細的處理手段。
“如果去世界各地的門店看一看,兩千件杰尼亞服裝中可能有四十件是中國制造的,”Delpiano敲著額頭,“董事會要反復丈量‘警戒線’的位置,根據經濟形勢的不同,這條線會發生變化。”
既然在正裝上面無法“自降身價”,不如干脆在中檔市場上再推出一個品牌。在扮演代工廠角色5年以后,夏夢·意杰開始推出自己的品牌“夏蒙”。“據我所知,這是杰尼亞在世界范圍內第一次助推代工廠的自有品牌。”陳建偉說。
推廣合資品牌的基調在5年前就已經定下。合資伊始,夏夢·意杰就引進了杰尼亞推薦的ERP系統和物流配送系統。借由代工訂單的實際操作,夏夢·意杰開始磨礪加工工藝。一套西裝的工序由普遍的200多道增加為380道。合理的輪班制度,讓手工制作時間延長了一倍多。項目質監也增加了頻次和密度。
夏夢·意杰的核心團隊幾乎全是杰尼亞的舊臣,曾在杰尼亞服務15年,負責跨國業務運作的全球副總裁Silvio Galimberti被聘為公司CEO。財務總監、工廠經理也全部來自杰尼亞。陳孝祥則出任公司董事長。
2005年,夏夢·意杰還將杰尼亞風格設計師Leo Rogna和范思哲的設計師Christophe Fortis招至麾下,以保證新品的原創性和設計理念的延續。3年中,國外設計師漸成主導,夏夢·意杰也開始在自己品牌的服飾中采用更多的高級面料,西裝價格也由夏蒙時期的2000元到4000元調整到了5000到10000元,棲身于中國高檔、國際中檔品牌的價格層次中。
此時,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抵觸情緒也出現了軟化。《華爾街日報》在2008年的一篇奢侈品報道中稱:“5年前,如果襯衫不是在英國或意大利制作的,就不會被視為上品。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
等到合資品牌推出時,恰逢2008年次貸危機蔓延。開始精打細算的人們首先砍掉的開支自然是奢侈品消費。據美國《傳媒業通訊》統計,進入12月,美國一半以上高端消費者削減了奢侈品消費。該月份,美國市場的奢侈品牌在雜志廣告上的投放同比下跌22%。
杰尼亞也無法獨善其身。據Delpiano透露,公司最近3個月的銷量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積壓的庫存會讓明年的第一季度非常難過,新品也不敢過多推出。2008年的銷售額預計只比2007年增加7%,在2008年二季度剛結束時,公司對此指標預期還定在了兩位數上。
這讓杰尼亞更看重夏蒙品牌。Delpiano說,合資品牌的產品線完全和杰尼亞一樣,但受眾不重合。夏蒙的價位恰好在正裝領域彌補杰尼亞的空白,“就像走鋼絲節目下面的保護網,有人往下掉了一個層次,也能被杰尼亞的合作品牌接住。”
2008年中期,陳孝祥和杰尼亞高層討論夏蒙的品牌戰略時,主張盡早將合資品牌推向國際市場;意方則認為應該緩行,夏夢·意杰需要在中國市場上驗證自己的品牌、質量和服務,再向國際推廣。
最后,邁出國門的時間被初步定在了2010年,米蘭、巴黎、倫敦成為了店址的選擇范圍。為了和品牌形象相符,夏蒙開始效仿國際一線品牌在國內推廣高級量身訂做服務。而現有80多家門店中只有9家直營店的情況也將改變,夏夢·意杰決定在5年內將夏蒙直營店擴充至50家。
就在杰尼亞盤算合資品牌擴張計劃的時候,更多奢侈品牌仍在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上糾結:“去還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