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爾瑪變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17:12 《商界評論》雜志
號稱“永遠低價”的沃爾瑪,終于頂不住壓力改變了策略。但是,這個變臉是真變,或是假變,還得拭目以待。 -文/東方愚(原名張華,本刊特約財經評論員) 沃爾瑪終于頂不住了。 當地時間9月12日晚,美國電視觀眾驚奇地看到,零售巨頭沃爾瑪“永遠低價”(Always low prices)的廣告沒有出現,替而代之的是“省錢讓生活更美好”(Save Money,Live Better)。 與其認為這是沃爾瑪廣告向更為人性化方向靠攏之策,不如認為這是沃爾瑪在國際油價高企、與供應商摩擦不斷、覷覦高端消費市場等因素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沃爾瑪在中國開店總數已達86家,加上好又多的101家門店的話,總數則是187家。如此龐大的攤子,采購量也是驚人的。近兩年以來原材料成本急劇攀升,但沃爾瑪要保持“低價”或“平價”的風格,所以與供貨商間的利益戰從未停息過。其導致的結果之一是,一些中國工廠不得已放棄沃爾瑪的訂單,而沃爾瑪也開始向“印度制造”等伸出橄欖枝。數據顯示,以去年沃爾瑪以通過全球采購辦在印度的直接采購量為6億美元,而此前一年這一數字僅為3億美元。 今年7月中旬,國內的“襪業大王”浪莎稱,月底交完最后一批貨后,不再接沃爾瑪的訂單了。不少人認為,這是浪莎“破壞性開采”式的形象營銷,與其等死,不如大聲疾呼、變被動為主動。沃爾瑪對供應商的重重“壓榨”暴露無遺。而9月12日沃爾瑪的新廣告或許預示著,原先標榜的與供貨商一道“將增加的成本消化在生產管理環節”的美好愿望難以實現。那么,沃爾瑪逐步考慮改變低價策略后,中國的供應商是否應該歡欣鼓舞呢? 按理說應該很激動,因為那意味著沃爾瑪將提高采購成本。但事實上未必如此樂觀,問題首先出在國內的供貨商身上。長期以來,國內制造商習慣了價格戰,而國際大鱷沃爾瑪看重的正是“低價”,所以在質量基本達標的前提下,一些制造商低價至上的理念占了絕對上風,同時患上了“沃爾瑪依賴癥”。 何謂“沃爾瑪依賴癥”?由于沃爾瑪給供應商的訂單一開始是很小的,然后慢慢擴大,供應商在大單的誘惑下,盲目擴大產能,加之沃爾瑪一些大單要求的交貨期限很短,供應商不得不犧牲其他客戶的采購單,而鐘情于沃爾瑪,這便是“沃爾瑪依賴癥”的前兆。這種情形是很危險的,一是“重量重價不重質”的供應商,很容易因為產品不達標而一敗涂地,二是,當零售商要求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時,供應商因無法迅速完成轉型而元氣大傷。 看來,正應了那句俗語,“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零售大鱷在采購價上“松口”,遠非供應商想的那么簡單。至少在中國范圍內,將引發供應商的大洗牌。這一洗牌過程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原先對沃爾瑪依賴有加的制造企業將可能被淘汰出局;二是沃爾瑪原先所青睞的作坊式的小供應商將被整合,規模化、專業化的大中型供應商將抱得繡球。 事實上,由于博弈過程中沃爾瑪話語權的絕對強勢,不排除洗牌后新一輪的供應商也可能慢慢患上“沃爾瑪依賴癥”。今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的一項判決頗為引人注目,判決認為,作為供應商的麗晶創新皮革制品公司因為零售商拒絕遵守其規定零售價,或說是不打折政策而中斷供貨的行為是“合理”的,先前下級法院關于麗晶向零售商賠償損失120萬美元的判決無效。顯然,“麗晶案”中供應商與專賣店或零售商間的關系是對等的,供應商有權限制零售商的肆意打折,然而在中國,由于法律的瑕疵和行業協會等機構的有近乎無,沃爾瑪在向供應商下訂單時就等于宣告要大打打折牌,然而被擠出局的企業,充其量只能發出“浪莎式呼喊”。 沃爾瑪去年開設“Metro 7”女裝店等舉措,目的就在于逐漸博得高端消費群體的關注。如今又花大錢作廣告,將“永遠低價”換了臉,其進攻步伐的加緊可見一斑。對于沃爾瑪的中國供應商來說,切莫看到沃爾瑪將提高采購價的苗頭就早早竊喜,保不定一場災難正在降臨。同時,沃爾瑪變臉無異于再給“中國制造”潑冷水——“低價至上”及各利益主體一盤散沙這兩大軟肋一日無改觀,“中國制造”就可能一直給國際大鱷當玩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