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把竄貨掐死在萌芽狀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4日 17:09 《經理人》

  任何事后的解決方案都不見得能有效對付竄貨

  文/潘文富

  記得以前有位營銷界的兄臺說過:誰能解決國內市場的竄貨問題,他一定能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筆者一直以來就對收集人民幣有非常大的興趣,聞聽此言,自然憧憬許久,花費
了不少精力進行研究,幾年折騰下來,覺得這個錢不是那么容易賺的,竄貨的頑疾不是一般的頑疾,若是想從根解決,難,非常難。不過,在持續的研究過程中,筆者接觸了大量案例,卻也從中總結出幾點規律。

  誰在竄貨?

  ● 廠家。這部分約占一成。一般來說,廠家很少會是竄貨的主體,因為這種以損傷廠家名聲和市場渠道穩定的方法換取銷量的行為,將會給今后的長遠發展留下禍根和隱患。除非是在市場開發的初期,為了降低市場推廣成本和提高效率,廠家有意通過竄貨來使產品得到更大范圍的覆蓋。

  ● 廠家的業務人員。這部分約占三成。個人利益要遠大于廠家利益,尤其是在廠家給予業務人員的利益與業務人員的期望值有差距時,或者是廠家沒有兌現對業務人員承諾的利益時,業務人員主導的竄貨自然就出現了。

  ● 經銷商。這部分約占兩成。經銷商竄貨大多是以報復或打擊為主要目的,在著名品牌的經銷商中,絕少有敢竄貨的。

  ● 分銷商。這部分約占四成。分銷商對廠家的忠誠度很低,有奶就是娘,最看重的就是商品的流通速度,只要能流通,能出貨,管他什么區域銷售管理政策。但是,廠家很難直接管理到這些分銷商,必須通過經銷商才能管到他們。

  如何制約竄貨?

  對竄貨的制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 成本因素。廠家的業務人員也好,經銷商下面的二批商也好,在決定竄貨之前,必定是要核算成本投入與利益產出之間的關系,這里所指的成本包括費用成本、人員成本、精力成本、時間成本等,一旦發現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所得到的收益,竄貨也就沒啥意思了。

  ● 技術因素。竄貨也是個技術活,無論是廠家業務人員和經銷商下面的分銷商,也得花費不少腦細胞來進行分析、考慮、斟酌。

  ● 風險因素。竄貨是有風險的,一旦被抓,廠家業務人員要損失獎金、提升機會乃至工作。經銷商下面的分銷商要損失銷售返利、行業名聲,乃至會導致對方的反擊。在動手前,風險因素必然是要考慮的。如果所感知到的風險太大,即便是未來的預期收益很不錯,也大多會放棄。

  那么,廠家能做哪些工作,來充分發揮這三個制約因素的作用呢?

  第一,設置增加竄貨的成本。例如取消運輸費用補貼,增加竄貨的周轉費用成本,延長廠家對業務人員及經銷商的銷售獎金和銷售返利,增加竄貨利益的兌現時間成本。

  第二,設置阻礙竄貨的技術性措施。例如箱體加蓋地區號章,產品包裝上加印地區密碼,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竄貨的技術難度,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開發新的技術阻礙手段,持續增加竄貨的技術難度。

  第三,提高竄貨被抓后的懲罰力度,增加風險因素。例如,規定一旦發現有廠家業務人員參與竄貨或是知情不報,一律扣發全部年終獎金或是直接開除。對于經銷商下屬分銷商所主導的竄貨行為,則要把賬算在經銷商頭上,進行罰款或是取消其經銷權,逼迫經銷商加大對其下屬分銷商的管理力度。

  由誰制約竄貨?

  常規意義上,都是廠家作為主導方,制約自己的業務人員和經銷商竄貨。但是,在實際運作中,問題是很多的。一方面,廠家通常由老板或是高級銷售經理來制定制約竄貨的相關措施,但這些老板或是高級職員本身沒有實際竄貨經驗,自然也就缺少反竄貨的經驗,只是想當然地采取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廠家的老板和高級職員也就那么幾個人,卻要面對數以百計的業務人員和經銷商,哪里對付得過來?要想設計出有效的制約辦法,就必須發動群眾,讓群眾來對付群眾。例如,讓業務人員監控其他業務人員;讓A區的業務人員來監控制約B區的業務人員;讓A區的經銷商監控制約B區的經銷商。并且,鼓勵基層業務人員和經銷商設計相關的制約措施。畢竟,有過竄貨經歷并且天天浸泡在市場一線的人,對反竄貨的問題才能看得更深入,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更有效。

  對于竄貨這個問題,任何事后的解決方案都不見得多有效,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做好預防,把竄貨的成本賬、技術賬和風險賬算給業務人員和經銷商聽,讓他們自己核算核算,進行竄貨真正能夠賺取哪些實際收益,做砸的機率有多高,而不是簡單的威懾。同時,發動群眾來監督群眾,轉移竄貨主體與廠家高層的矛盾,避免出現業務人員幾百個腦袋對付廠家高層幾個腦袋的情況。

  從總體上而言,要未雨綢繆,把竄貨掐死在萌芽狀態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