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南
長期以來,國酒茅臺真是風光無限。它幾乎就是酒文化的化身和象征,一度被譽為“酒神”。大凡上檔次的宴席、有層次的消費群體,迎來送往,無不以飲“茅臺”為榮。而如今,國酒茅臺,風光不再,觥籌交錯間,再難聞其香。相反,過去的“小老弟”五糧液卻一統天下,穩居高檔白酒老大寶座,氣勢如日中天。
鳳凰為何變成雞?假酒影響、口味不適、市場變幻……原因方方面面。但就筆者所關注的茅臺酒的二則營銷廣告來說,其水平真是與國酒身份不相符合。
嘮叨無新意
前幾年,茅臺酒廠在許多報紙上大做廣告,廣告的標題叫《國酒的訴說》,篇幅占半個版,時間長達十天甚至半個月,真正體現了國酒才有的“大手筆”。其廣告內容沒有半幅圖、半張畫,甚至連地址都沒有,洋洋灑灑、密密麻麻,多達5000字以上。
其廣告篇幅的“氣勢”,完全擺出一副“國酒”派頭,激情洋溢述說著往昔的輝煌。只可惜,捉刀客似乎不明白“落架的鳳凰不如雞”的道理。現如今是買方市場,不像當年,沒票證、沒批條,有錢也別想喝茅臺。
茅臺酒既然風光不再,那做廣告是為了什么呢?無非是想打動客戶,要大家繼續喝茅臺。所謂國酒就是國酒,即使沒人喝彩,也是威風不倒,還要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數典祖宗的風光。
思考之一:現代社會,每天報紙的信息量鋪天蓋地,如果沒有一定特色,別說半個版,一個版也照樣吸引不了眼球。
再看看那嘮叨的廣告內容,通篇婆婆媽媽,啰啰唆唆,訴說過去那點往事。但茅臺還是沒有明白過去的輝煌畢竟過去了,重要的是眼下有什么高招可以亮出來讓人看看,而不是像年逾八旬的外婆,枯燥地嘮叨那一點年輕時的往事。
思考之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也很大,誰也不愿花那么多時間去聽嘮叨的話。現在講究平等交流,你要賣產品——不管你是什么產品,就算是國酒,作為消費對象,我就是上帝。擺出架勢,高高在上,一派說教,就不會有人聽。
廣告選錯地
有一年,筆者去江西、湖南等地出差,在一些鄉間公路邊,赫然出現國灑茅臺的巨型條幅廣告,這些廣告書寫在一條條破舊的紅布上(可能當初應該是鮮艷的),這些布條大概只有四五十厘米寬,長的最多3米,短的有1米長,上書“國酒茅臺”和“要喝就喝茅臺酒”等醒目廣告語,一頭一根繩子,系在路邊小樹上。還有路邊一些破敗的圍墻上,也用白灰刷有茅臺酒的廣告。
此情此景,筆者十分驚訝:誰在損壞我們的國酒形象!
思考之三:這種低級的廣告形式與茅臺酒的國酒身份極不相符,簡直是在砸國酒的品牌,像這樣自取其辱,自我糟蹋,國酒怎能不跌落到今天這個份上。
營銷豈能有病亂投醫?這樣不但治不好病,十有八九會越治病越重,積重難返,無藥可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