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營銷策略 > 正文
 

解碼吉利自主創新型模式:創新是企業生命之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0:09 紅網

  紅網長沙2月23日訊 (通訊員 龔曉) 作為中國最早進入汽車工業并獲得迅速發展的民營企業,吉利控股集團已成為國內轎車制造業“3+6”格局的重要成員,并正以“中國自主品牌”的資格和自主創新的姿態,引人注目地登上國際汽車工業舞臺,成為中國轎車走向世界當之無愧的代言人。

  短短八年,吉利實現了中國汽車界幾代人企盼半個世紀而不可得的愿望。

  但是,這一耀眼的成就,卻是在輿論環境苛刻、政策并不優惠、技術力量薄弱、資金相當匱乏、物質條件簡陋的條件下取得的!

  回顧吉利的發展史,任何對中國汽車工業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承認,這確實是一個奇跡;對吉利在打造民族轎車上的執著和艱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結的人都會肅然起敬。2005年10月,國家科技部召開的“吉利現象研討會”甚至用這樣熱情洋溢的語言評價吉利: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沒有像吉利一樣的靈魂,不能沒有像吉利一樣的脊梁!

  那么,中國汽車界的這一“脊梁”是如何挺立起來的呢?

  剝下轎車的“貴族”外衣

  1997年,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走進臨海城東一片荒草沒膝的田野,開始了他的造車之夢。次年8月,當第一輛吉利轎車在歡慶的鞭炮聲中從流水線上開出時,人們在高懸的大紅橫幅上讀出了這樣的字句:“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在此之前的中國,盡管改革開放已多年,但轎車仍然是“市長”“局長”的坐騎、“老板”“老總”的專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車”就是“商車”。就在吉利汽車下線的那一年,市場上最便宜的轎車天津夏利的標價是13萬元人民幣。令人望而生畏、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天價,將轎車供奉在“貴族”的神壇上,讓普通老百姓壓根兒就不敢動擁有家庭轎車的念頭。

  分水嶺就在1998年。

  由于吉利轎車的問世,披在轎車身上的種種令人目炫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樣,一片一片地開始剝落。首先是價格,四、五萬元的吉利轎車一上市,理所當然在中國汽車市場引起極大的轟動。眾多合資品牌轎車,即使心猶不甘,也不得不忍聲吞氣低下“高貴”的頭。原來13萬元的夏利,此時花四五萬元就可以開走,20多萬元的桑塔納,現在也只好插上七八萬元的標簽。成百萬的普通中國家庭,由此圓了轎車夢。

  然而,更重要的還不是價格的返樸,而是觀念的歸真。這個來自西方工業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偽尊貴,被李書福無情地橫掃在地,還原了它的本相:

  ——轎車是什么?不就是四個輪子,兩張沙發,一個鐵殼嗎!

  ——吉利成為中國的豐田不一定是夢,因為我們比豐田當年進入汽車業時好多了!

  ——我們一定要讓吉利轎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外國車走遍全中國!

  ——總有一天外國人會像燒中國鞋一樣砸中國車,因為中國轎車太物美價廉了!

  李書福就是用這種貌似狂妄的語言,徹底刷新了人們對轎車的理解,顛覆了中國人對制造轎車的敬畏感。這種刷新和顛覆不亞于是中國轎車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彌漫在轎車界的“沒有20年時間打造不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中國造不出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中國沒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車”等悲觀、猥瑣的論調比比皆是,窒息著中國汽車人自主創新的意志。

  在此之后,絡繹不絕的中國企業家步上吉利的后塵,意氣風發地加入自主研發中國品牌轎車的行列,主流輿論開始理直氣壯地為中國自主企業鼓與呼,社會各界也向自主企業伸出支持和援助之手。一支可以與外商叫陣、令世界汽車巨頭不敢小覷、讓國際傳媒驚呼“中國車來了”的力量終于在中國大地上形成。

  吉利的觀念創新,成就了中國汽車界的一場革命。

  打造強勢的“吉利軍團”

  李書福嗜“才”如命。

  中國汽車工業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下大批德馨俱佳的汽車技術人才。這些佼佼者的共同信念,就是期望在振興中國汽車工業的熱潮中建功立業。然而蜂涌而入的合資企業,無情地扼殺了精英們證明自身價值的報國熱情。

  志同則道合。

  當立志“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轎車走遍全世界”的李書福樹起“招賢納士”的旗幟,“投奔”者如過江之鯽就一點也不奇怪了。短短幾年間,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懷絕技的專業人才多達9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國專家8名、博士數十名、碩士數百名、高級工程師及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數百名。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吉利的決策層、技術管理層、生產制造層等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開始發揮作用,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創新型的發展模式,很快改變了吉利的面貌:

  ——短短幾年,吉利已經成功研發并投產7款不同的車型,其中美人豹、自由艦已在國內外成為中國自主品牌轎車的代名詞。近期投產的還有6款

新車型,其中包括曾被國家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視為“可以作為我國公務車使用”的中級轎車FC-1。

  ——在開發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進水平靠攏,目前已完全具備了全數模的開發方式,擁有每年開發2-3款新車型的研發能力。

  ——逐步掌握轎車核心部件研發技術,實現了中國第一臺也是迄今中國唯一的自動變速器的設計制造、電子智能助力轉向系統的設計生產、世界領先技術超大升功率發動機的設計制造和整車設計、匹配、試驗、驗證技術的全面應用。

  如今,吉利已經形成豪情、美日、優利歐、SRV、美人豹、

華普、自由艦等七大系列30多個品種的產品譜,擁有1.0L到1.8L六大系列發動機和JLS160、Z110等七大系列變速器。

  就這樣,吉利自主創新的理念,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實現自我的廣闊空間;而科研人員則運用這廣闊的空間,為吉利汽車打上了“自主

知識產權”的印記!

  李書福不僅注重“引才”更注重“育才”。

  自1998年至2005年,吉利先后在臨海、北京、海南創辦了“浙江吉利汽車工業學校”、“浙江吉利技師學院”、“北京吉利大學”、“海南大學三亞學院”等大專院校,培養專業的汽車技工、技師和各類汽車人才。2005年,吉利又設立了“未來人才基金”,為吉利未來事業定向培養1000名學習成績好、創業心強、不怕苦、愿奉獻,但家庭貧寒的大學生。

  實踐證明,這樣的決策有多正確!據統計,目前吉利生產線的一線工人,60%出自吉利自己學校的培養,在吉利汽車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中,超過四分之一來自吉利的幾所大專院校。

  李書福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宣稱:根據吉利汽車年產銷量200萬輛的規劃,吉利共需員工近20萬。因此,我們計劃把吉利在校學生增至10萬人,平均每年畢業2-3萬人,每年進入吉利工作1-2萬人。再經過十年的發展,一個年產銷200萬輛汽車的吉利集團公司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證。

  打造如此兵強馬壯的“吉利軍團”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未來10年,一個世界名牌終將誕生!

  只有自主開發方能命運自主李書福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開發,也就是說主權經濟,你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面。”

  進入轎車行業后,吉利是怎樣把這個“主權”始終緊緊攥在自己手里的呢?

  其一,下大力氣攻克轎車核心部件研發技術。

  李書福提出,吉利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整車技術。為此,吉利投下巨資,建起現代化的汽車研究院,現代化的基礎、電氣、道路模擬、多功能實驗室,現代化的變速箱、發動機廠……其間自然有無數的艱難困阻,這里無庸細述,結果則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479Q發動機下線了,MR479Q系列發動機通過國家鑒定了,電力助力轉向系統開發成功了,自主品牌自由艦下線了,376QE發動機生產線建成了,中國第一臺自動變速箱問世了……一系列的成功,標志著吉利完全具備了一家自主企業必須擁有的整車造型、車身、底盤、汽車附件、發動機、變速箱、整車電子電器等開發設計能力。

  當然,堅持自主開發并不是“從頭開始”,更不是“閉門造車”。相反,吉利愈是堅持自主,愈是注重汲取世界先進技術。吉利沒有同世界上的任何汽車公司合資,但卻同世界上幾十家汽車技術及相關專業公司進行著技術合作。這是一種擁有100%自主權的合作,吉利具有充分的話語權。這也正是吉利能在較短時間里迅速趕上國際先進造車水平的“奧秘”所在。

  其二。逐步實現零部件全面國產化。

  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紡織、五金、機械、模具、塑料、橡膠、電子電器、石油化工、計算機工程、信息技術等行業都已經得到迅速的發展。李書福由此認為,將這些行業的相關技術整合在一起,通過技術集成優化,就是一輛中國汽車。

  正是通過這種整合,吉利與國內眾多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建起了合作伙伴關系,通過知識的交流互動,形成了以本土企業為主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體系。使得吉利汽車“質優價廉”的競爭優勢得到了可靠的保證。吉利的銷量也由此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增長:由1999年的1600輛,躍向2萬輛、4萬輛、8萬輛、10萬輛直至2005年的15萬輛!這也正是吉利有充分信心“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的基本道理所在。

  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吉利這一“科技創新型發展模式”的成果燦爛而又輝煌。這份輝煌凝聚在2005年9月法蘭克福上空的五星紅旗上,也凝聚在2006年1月底特律授予李書福的獎牌上;凝聚在國內外45萬吉利車主的笑容里,也凝聚在吉利集團爆發式的持續擴張中。

  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一輝煌最終也將凝聚在世界汽車工業的核心排名榜上!

  (稿源:紅網)

  (作者:龔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4,0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