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 企業首席殺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15:27 《理財》 | |||||||||
林偉 王再峰 1.5萬億元,一筆有據可查且讓人望而生畏的財富,是近5年來國內數百萬家企業無數次簽字畫押、皆大歡喜結出的碩果。然而,因為輕諾寡信,這些皆大歡喜的碩果迄今仍悄無聲息地躺在各家企業報表逾期應收賬款項下,變成名副其實的“紙上富貴”。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債務拖欠主要發生在經營性行業,受不良債務拖欠直接影響的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0%以上。在這些行業中,企業間環環拖欠,處于債務鏈中的企業無法正常經營,舉步維艱。有專家指出,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3到4年,經營性拖欠現已成為困擾企業的頭號殺手。 企業債務大面積拖欠是信用嚴重缺失的表現。近3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我國企業在市場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問題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我國GDP的10%到20%,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央行鄭州培訓學院副教授王國恩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國因信用缺失導致GDP的損失影響國民經濟增長速度3到5個百分點,按此標準計算,2005年我國的信用損失大約在5000億到8000億元之間。當然,從金融業的角度看信用損失,我國銀行在1999年已剝離掉1.39億元不良資產,然而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這一不良資產數據又急劇攀升到1.5萬億元。 具體而言,上面提及的1.5萬億“紙上富貴”只是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等機構有關近幾年企業信用缺失的一個調查數據,并不包括失信像瘟疫一樣蔓延所導致的全社會信用缺失。全社會的信用缺失,既包括那每個城市滿大街都有的“誠信辦證”廣告,也包括個人消費購物因不信任而不得不親臨購物現場等。實際上,即便是企業的信用缺失,也不包括那些因害怕賴賬而不得不以物易物、現金交易而增加的財務費用。 信用以人為本,人才更是根本。因為,人才作為現代與未來社會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重諾守信將具有率先垂范的功效。現代大學作為“未來棟梁人才的搖籃”,理應擔負起誠信教育的重任。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鄭州大學旅游學院2005年10月為117名新生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后,竟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網絡世界里不僅反對聲一片,甚至還有一位大學生網友斷言:大學誰要是做到不舞弊、不抄襲并堅持四年,自己將心悅誠服地拜他為圣人。由此可見失信在全社會的流毒之深。 也正是基于對上述失信流毒的深刻洞察,我國政府從新千年就開始為建構全面信用體系而不遺余力。2005年11月20日,央行征信局局長戴根有透露,央行現有的征信系統已經收錄3500萬人的信息,涉及貸款金額2.14萬億元,未來征信系統涵蓋的人群有望達到3億。 不過,政府和銀行主導推動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只是第一步,體制重構、立法規范、全民信用意識勃興乃至市場化的信用產品供求平衡才是基礎。單從企業的層面來講,重信守諾更是在現代市場經濟安身立命、確保基業常青的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講,那悄無聲息躺在企業賬上的1.5萬億財富是危機,更是商機。 財富“根”的呵護 2005年10月9日,對于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的117名新生來說,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平靜。因為在這一天,他們在學院領導和老師的倡導下,都鄭重地在一份承諾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就意味著他們每個人從這一天開始,比其他同學多擁有了一份《旅游管理學院學生個人信用檔案》。在以后4年的大學生活中,他們必須認真履行諸如不舞弊、不惡意拖欠學費和貸款、不抄襲論文、不提供虛假求職書、不隨意撕毀就業合約等各項承諾,才能順利拿到除了畢業證、學位證外多出的一種特殊證書——信用等級證書。 2005年12月1日,沖著鄭州大學旅游學院(以下簡稱院方)試行信用等級證書一事,記者帶著精心準備的問題、裝備齊全地跑到鄭州大學采訪。回來的路上,滿腦子正琢磨著央視將鄭大“信用等級證”的事送到天上與院方見面第一句“沒想到這事鬧得這么大”的邏輯價值關系,一不小心瞥見腳下那些“風聲緊了”以后成功“軟著陸”到地上的“誠信辦證”小廣告:從衛星上天到眼前真實地踩在腳下,這事看來是真的鬧大了。 鬧大了的事 “我沒想到這事鬧得這么大,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此事會在社會上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院方黨總支副書記武東曉見面第一句話如是說。這事,自然是武東曉和記者心照不宣的“信用等級證”一事。 記者在武東曉的辦公室里,見到了這117名新生簽署的承諾書。承諾書是由學校統一印制的,具體內容包括:考試不舞弊,不惡意拖欠學費、助學貸款,畢業論文不抄襲,不提供虛假求職書,不隨意撕毀就業合約等。 承諾書與每個人的“誠信檔案”放在一起,在誠信檔案的上半部分詳細記錄了學生個人及家庭的基本情況,下半部分是關于該生在校4年里的“誠信記錄表”,共分為“貸款情況”、“借款情況”、“考試紀律情況”、“求職就業情況”、“論文寫作情況”、“其他失信”記錄6個方面的內容。由于是剛剛開始建立,目前這些關于學生誠信狀況的記錄表還都是空的,但武東曉說,由于該檔案只記錄學生的失信情況,所以到4年后學生畢業時,有一些空格是要被填滿的,但也會有一些學生的檔案仍可能保持空白。 據武東曉介紹,作為一個教育課題的嘗試,2005年10月9日,院方倡導本院117名2005級新生在一份有關大學4年守信的承諾書上簽字。對于簽字的大學生,院方不僅為每人一一對應地建立“誠信檔案”,并將制定一個有關誠信內容界定詳細的行為規則(學生人手一份)。規則包括闖紅燈、約會不守時、同學間互借錢物不按時歸還等失信評價標準。在具體操作上,院方將信用檔案中的信用評價進一步細分為“學習誠信”、“生活誠信”、“經濟誠信”與“就業誠信”四個方面,信用分級評價則采用院方觀察和學生調查兩級觀察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院方觀察主要依據承諾書和誠信檔案記錄,學生調查主要依據學生間調查互評。4年以后,院方將根據信用檔案記錄的守諾踐行表現,制作A(誠實守信)、B(信譽良好)、C(信譽一般)、D(信譽較差)四個等級的信用證書,每一位簽過約的大學生將拿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信用等級證書。 “鬧得這么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據記者了解,“事鬧大了”源于《中國青年報》2005年11月7日刊發的一篇題為《鄭州大學試行學生誠信等級證書》的報道。未承想,在隨后1個月的時間里“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從不同角度進行追蹤和深入報道。其中,CCTV高規格介入的衛星上天與權威示范,加上網絡言路暢通下的激情釋放,更是讓此事得以燦爛無比的“綻放”。 當然,媒體大規模的介入生成的主要是“勢”,讓武東曉感到“鬧大”的最主要原因卻是“力”,更準確地說是“壓力”。據武東曉介紹,在2005年11月底央視專門針對此事錄制了一期節目,同時應邀出席的上海某大學教授就對院方的“發證權”提出強烈的質疑。比這種質疑更可怕的則來自現代網絡那眾口鑠金的反對聲音,諸如對信用等級證書公正性、合理性的質疑,院方辦證的作秀動機,在信用缺失大環境下對學生的苛責,院方乃至校方的誠信度等。一位網友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大學誰要是做到不舞弊、不抄襲并堅持4年,自己將心悅誠服地拜他為圣人。 重壓之下,院方又當如何作為?據武東曉介紹,出于對學生的保護,院方考慮在學生畢業時,只發放A、B兩類信用等級證書,獲得C、D兩類信用等級評價的僅通知學生本人,不作公開發布。這一舉措表明,院方已在原有嘗試的基礎上后退了一步。這一點從記者采訪過程中,院方安排學生會干部形影不離地全程陪同,這些可以接受采訪的學生代表大多為誠信辦證擊掌叫好中也可管窺一二。 他山之石 為在校學生的誠信辦證或許是中國特色,但誠信本身卻具有全球性,即便視角同樣聚焦到學生身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里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兩個與學生誠信有關,來自美國的誠信小故事。 故事1:美國一家州立大學圖書館發生大火,將其中珍藏的許多古跡珍本付之一炬。其中,該校的一名大學生在大火發生前曾擅自帶出這眾多古跡珍本中的一本(校方規定是不允許帶出來的)。火災發生后,這名大學生主動將這惟一幸存的珍本交還給了校方。然而,校方隨后的決定肯定令我們所有中國人大跌眼鏡:開除這名大學生。理由是,違反校方制度是一種典型的失信行為,這種失信行為即便是客觀上給校方帶來利益也不能免責。 故事2:新千年后的某一天,美國堪薩斯城郊某中學的女老師皮爾桐給118名學生布置了一道生物作業題。在成該項作業的過程中,有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錄了一些現成的材料。皮爾桐發現后,以剽竊抄襲為由無一例外地給這28名學生全部打了個零分,與之相對應的結果是這28名學生同時還面臨著校方制度規定下的留級危險。迫于一些學生家長的反對壓力,校方要求皮爾桐提高這28名學生的成績分數,而皮爾桐卻硬是扛著不加分,繼而憤然辭職離開學校。 此事經《紐約時報》一報道,竟在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皮爾桐每天都接到許多聲援或打算聘用她的電話,一些公司也是積極地發傳真到學校索要這批作弊學生的名單,其目的是要確保自己的公司今后永遠不會聘到這些不誠實的學生,以至于居住在那所中學附近的居民也因此擔心會被其他人或單位貼上輕諾寡信的“原產地標簽”。 社會輿論的龐大壓力迫使校方董事會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大多數與會者表示支持皮爾桐,并有近一半的老師表示,如果校方迫于少數學生家長的要求修改成績,他們將集體辭職以示抗議,因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一門生物課重要得多。 兩個極具震撼力的小故事,無論是對目前開始嘗試建立誠信檔案的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還是那些大放厥詞、眾口鑠金的眾多網民,都應該成為轉變信用管理思維重構的鏡子。盡管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避信用普遍缺失的社會大環境。 據有關專家介紹,在上述兩個小故事發生地的美國,其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共有16部具體明確的法律來支持維護。如盜竊行為,在美國哪怕是偷一件小東西,一旦被發現,其污點記錄將終身相隨,很多用人單位會像案例“皮爾桐事件”中眾多公司一樣,對這類人的聘用設定很多限制條件,如自盜竊行為被記載之日起15年內不會被聘用等。又如,一個美國人如果駕車出過交通事故的話,其個人信用檔案上必有記載,這樣他買車險的保險費率就高,他向銀行借款時利率也高,等等。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即個人信用風險高,違約幾率大。 財富之“根” 在前述“故事2”中,美國一些公司“積極”的表現,在國人眼里難免有“小題大做”的過激之嫌。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再說這些學生年齡還小,離若干年后的聘用還遠著呢。更何況,這區區28名學生相對于全美國數以千萬計的就業大軍而言,公司最后能聘用到該學生的幾率是微乎其微。 故事中這些美國公司跟著“瞎起哄”究竟是為了什么?答案是,這些美國公司對女教師皮爾桐表示聲援的姿態只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卻是對財富之“根”本身的關切。因為,現代企業作為創富的組織,其中最具創富價值的資源是人才。人才盡管來自社會就業大軍,但追根溯源卻最終落腳到承擔教育教化職責的大中小各類學校。如果讓失信肆意在各個學校蔓延泛濫,最終損害的卻是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富利益。所以,這些美國公司的“瞎起哄”,其終極目的還是在于對財富之“根”的細心呵護。 談及財富之“根”,不能不重提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最初醞釀籌劃誠信辦證的初衷。 武東曉告訴記者,他這種想法源于2005年年初同某企業老總的一次談話。當時,他在與某用人企業的老總閑聊談起大學生就業狀況時,曾問及該老總在錄用應屆畢業生時最看重學生哪些方面的素質。該老總的答案是“信用”。這位老總進一步解釋說,現在的學生太不誠信了,簡歷、證書都可以造假:在一次招聘時,他就在同一時間遇到同一個學校同一屆的幾個學生,奇怪的是這幾個學生中竟然有3個人的簡歷中說自己是校學生會主席。另外,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從不把聘用合同當回事,干不長時間說跳槽就跳槽,根本就沒有一點履約意識。武東曉就問:“你們在短短的面試中如何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守信呢?”沒想到這位老總一臉驚訝地說:“這是應該由你們學校做的事情啊,怎么反過來問我呢?如果把學校比作生產企業,學生就是你們的產品,產品是否合格應該是你們最早作出評價的啊。” 美國和中國學生的誠信故事在這里得以殊途同歸,即美國和中國的企業一樣是從財富創造的角度表現出對信用這個財富之“根”的關注。 行文至此,記者腦子里一再揮之不去的是本次采訪回來途中見到的那“誠信辦證”小廣告的影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小廣告是當前我國信用普遍缺失、“市場”需求強勁的“生動”表現。不過,讓記者感到脊背陣陣發涼的是在此次采訪過程中,武東曉還告訴記者,在此前曾有多個大四的學生找到他,希望學院能發給自己一個信用等級證,理由是“這樣找工作就容易了”。由此可見,“誠信辦證”的需求無處不在。我們需要更大范圍、更為積極有效地呵護財富之“根”的行動。 法國法蘭西科學院院士阿蘭·佩雷菲特曾說過,“宗教的奇跡在于對上帝的信仰,而經濟發展的各種奇跡卻在于對人的信任。‘誠信’被普遍認為是除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之外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非物質的第三要素’。”一位美國商人說:“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職業、失去機會,但萬萬不可失去信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