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而言,重要的并不是預測,而是應變
■ 文 / 徐斌
2008年報中,王石和他的管理團隊用一封4000多字的致股東信作為開篇,再度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在這封信中,萬科深刻反思了房地產行業近兩年來的興衰,并對自己在2008年所表現出的不足進行了檢討。
這封信顯示,萬科管理層確實是中國企業中最為出色的管理隊伍,他們的反思對中國大多數企業都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穩健經營
讀過此篇公開信的人,都會感慨萬科管理層的謙虛和謹慎。“市場的頂點與底部無法預測,這是因為,市場是一個分散決策的復雜系統。”市場的每個參與者各自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他們的行為多少都影響著市場的結果。“最極端的買方行為決定了市場的頂點,而最極端的賣方行為決定著市場的底部。但對不確定對象的極端行為做出準確預測,這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對于企業而言,更重要的并不是預測,而是應變。企業可以也應該做到的,是對行業長期的發展方向始終保持認識,對市場環境已經發生的改變及時做出判斷,在此基礎上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短期變動進行分析,并分別制訂應對的預案,在相關變化逐漸明朗的同時迅速采取行動。
這話看似淺白,實則艱深。譬如如何及時判斷?判斷依據是什么?面對變化如何應變?或者說如何最快的應變?萬科的回答簡單:穩健。“穩健的經營風格,來自于內心深處的敬畏。在我們看來,世界充滿不確定性,而我們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市場中許多機會稍縱即逝,企業需要及時做出決定。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對自身理性的局限有清醒的認識,尤其當我們的觀點與市場普遍看法存在巨大差異的時候,對自信保持一定的克制,恐怕是應該的。”
做企業如做人
萬科是中國地產行業的龍頭,其成長之快人所共知。如此優秀的企業面臨市場周期波動仍然如履薄冰,遑論蕓蕓眾生。對于其他企業,始終對市場保持敬畏,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對于企業而言,踏錯商業周期宛如出車禍,沒有改正的機會。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反向運作的高手,卻通常成為商場最后贏家。譬如李嘉誠,他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就及時拋售一些物業,同時收縮陣線,而從今年3月份開始,又四處擴張收購兼并。所謂“超人”,敏銳的商業嗅覺、踩準每個商業周期的節奏,估計是絕大多數企業學不了,做不來的。但始終保持穩健姿態,對市場充滿敬畏之情,是完全可以做到并且可以堅持的。
這樣看來,做企業和做人差不多。一帆風順之時,別得意忘形,更不能做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要像萬科那樣不關注高利潤而關注高成長;而身處逆境當中,更要不拋棄不放棄,咬緊牙關挺到最后關頭便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