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泰危機公關術可資借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02:13 第一財經日報
張智新 9月21日,作為中國輸美玩具質量風波中關鍵角色之一的美國美泰公司,派出其全球業務行政副總裁迪湯姆一行訪華,為近期幾次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 迪湯姆承認,美泰所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是由于美方設計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國制造商的問題。他還說,對由此引起的中國制造業形象受損,美泰充分理解并表示道歉。 這次中國玩具遭遇所謂的“質量門”,對于長期以“生產外包”形式經營做大的美泰來說,是一場不小的危機;對于經濟利益和產品聲譽雙雙遭受重創的中國生產企業來說,更是一場危機。但我們發現,這場針對“中國制造”的扭曲宣傳存在諸多非理性因素。 在一些媒體報道中,“品牌”和“產地”的概念被偷換了,美泰自身的責任在這場輿論炒作中被掩蓋了。“中國制造”被推到了臺前,美泰則躲到了幕后。 盡管一些西方媒體的偏見是不值得多費口舌的,但美泰在這一事件中的危機公關術,卻有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的地方。在危機面前,同樣是企業,美泰同中國生產商應對危機的差異是很大的。 發現產品質量問題或隱患以后,美泰的反應是:先召回,再道歉,隨之乖乖地到國會接受調查詢問。更為關鍵的是,美泰的這一系列危機公關中,有一個今天看來攸關全局的動作當時并未引起人們注意,那就是模糊行為:對于87%的召回產品,責任在設計而非生產的重要事實,模糊處理;對于自己和中國廠商到底該對危機各自分擔多少責任,模糊處理;對于媒體對“中國制造”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和聲討,更是模糊處理。 而等到中國方面一再站出來澄清關鍵事實之際,美泰出來對其道歉,而此時已經距危機發生好幾個月了。此時,美泰已儼然獲得了美國消費者的諒解甚至同情,而此時的中國,則是最需要一個說法的時候。 盡管誰都能看出美泰“誠實”外表下的“狡黠”,但其面對危機表現出來的從容、老練,其應付自如的背后,無疑是企業在穩步崛起過程中養就的憂患意識,是穩步發展時早已備就、充分預測各種可能風險的成熟應對預案,更是危機發生后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有效配合、沉著應對。 那些飽受抨擊而迄今仍不知名的美泰供應商,在抱怨、懊惱和悔恨之余,除了向美泰學習加強研發、培育品牌、形成并保護知識產權等“專業基礎課”之外,也該好好向其學習危機公關藝術這門“專業選修課”。 作為承擔外包貼牌生產的中國企業,應該與經銷商等一樣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對于可能因質量、安全等問題而引發的產品危機,不僅要有足夠的心理預防,還應多方分析其他企業的類似危機案例,總結并吸取教訓。像波音公司這樣的商業大鱷,都時刻注意用憂患意識激勵員工,對于那些增長模式還比較粗放的中國制造業,更沒有理由在給別人“代工”的時候高枕無憂。(作者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