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復星:被異化的GE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5:24 《商界評論》雜志

  美國GE是復星心目中的榜樣。復星在對收購對象的選擇、培養中,以“進入中國行業前三名、具有全球競爭力”為目標,顯然是GE“No.1 or No.2”原則的翻版。遺憾的是,復星并不具備成為中國GE的內外因條件

  -文/李 彤

  作者簡介:李彤,商界傳媒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商界融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2007年7月16日,內地最大的民營綜合性企業集團復星國際在香港上市,代碼00656。復星國際上市當日收報10.34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2%。其實,在7月13日結束的投股階段,復星國際已然出盡了風頭,獲得約233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超過2700億港元,規模為香港有史以來第六。再往前推,在引進上市策略投資者時,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鶴年等“金燦燦”的大名已經赫然在列了。

  復星集團的前身是郭廣昌、梁信軍于1992年創辦的上海廣信科技咨詢公司,曾涉足市場調查咨詢、醫療診斷產品銷售等業務。1994年,復星從“皮包公司”升格為從事醫藥、房地產開發的實體公司。1998年復星實業(現名復星醫藥)上市,郭廣昌總算打通了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利用這個有利平臺,復星實業控股、參股了30多家公司,實力迅速膨脹。幾年間,復星集團穩步發展為以四家上市公司為主體的金融控股集團,復星系名至實歸。這四家公司分別是:復星醫藥(600196.SH)、南鋼股份(600282.SH)、豫園商城(600655.SH)和上海復地(2337.HK)。至2004年中,復星系公司總數超過100家,總資產約200億元。

  由于市場反應熱烈,復星國際通過超額配售機制增發了1.87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達128.2億港元,創民營企業IPO融資之最。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募集資金中的40%將用于償還長、短期債務;20%將用于收購鋼鐵、醫藥及零售業資產;15%用作收購原材料供應商;其余投向金融等領域。

  公開發行完成后,公眾股東合計持有復星國際22.3%股權。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范偉等合資持有的復星控股持有上市公司50億股,占77.7%。持有29億股的郭廣昌身家約300億元,持股最少的范偉身家也超過了50億元!

  郭廣昌身家飚升的背后,卻依然有一絲無法掩蓋的遺憾:300億元的身家顯然無法成為大陸首富。對一直秉承“數一數二”原則的郭廣昌和復星系來說,這不僅僅是遺憾,甚至可能是他們的宿命。

  自揭家底

  1992年,郭廣昌、梁信軍以10萬元創辦了廣信科技。最初的業務是市場調查,用10個月賺到了第一桶金——100萬元。期間,汪群斌、范偉陸續加入,“復旦四劍客”中除了郭是學哲學的,其余都畢業于遺傳工程專業。郭、梁、汪、范分別持有公司58%、22%、10%和10%的股權,比例至今未變。1994年,郭廣昌等又創立復星集團,主攻房地產和生物制藥,從這兩個行業他們先后賺到了第一個1000萬元和第一個1億元。1998年,復星實業上市募集3.5億元,復星踏上了產業與資本互動之路。

  近些年,大陸資本市場的風云人物形象不佳。特別是德隆系、格林柯爾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鴻儀系、朝華系等的崩盤,掌門人抓的抓、逃的逃,讓人們見識了民營企業“做大”的風險。上述企業的慣常作法是運用“資本運營”手段,“空手”套得上市公司控制權;通過注入資產、業績包裝等手段鋪墊、扮靚,恢復再融資功能;最后是將上市公司圈來的錢倒騰回家。這些資本玩家操縱上市公司在臺前“扮人”,同時通過控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一般稱為“××集團公司”)在幕后“搗鬼”。那些××系的母公司是名副其實的“黑洞”,不僅巨額資金有去無回,甚至連一點光線也透不出來。

  2004年,在震驚中外的德隆系崩盤事件之后,全社會對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各大商業銀行的神經更是繃得緊緊的。復星集團也未能獨善其身而深陷于寧波建龍事件。在調控鋼鐵行業過度投資的大背景下,江蘇鐵本和寧波建龍兩個違規大案相繼被揭,部分官員被處罰,央視等主流媒體做了相關報道。復星集團作為寧波建龍第一大股東(31.5%的股權)被置于風口浪尖,旗下南鋼、復星實業和豫園商城等股份全線下挫三四成。據說復星被銀監會劃入“慎貸名單”,雖然此說被當事各方否認,但這樣的消息被人傳、被人信,已經說明了人們對復星的疑慮。

  2004年9月,復星集團拿出了極有分量的兩份報告。一份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做的《復星集團的市場地位、競爭力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初步研究》(“國研報告”),另一份則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做的《復星集團財務分析報告》(“安永報告”)。

  雖然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但既非國有又非上市公司的復星集團進行“自我解剖”,請權威第三方出具報告并主動向監管機構、銀行披露。根據“安永報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復星集團總資產達到331.3億元、負債總額228.17億元,總資產負債率為68.88%。負債總額中銀行信貸達131億元,其中八成為短期借款。此外,復星集團的流動比率為0.95(最好應高于2.0),這意味著一年內可動用的流動資產少于同期需償付的短期債務。更何況,所謂的流動資產,包括存貨、應收賬款等,到時候能否真的“流動”起來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復星面臨的償債風險是極高的。

  盡管兩個報告揭示出復星資金鏈偏緊、戰線長、負債率高、短融長投等問題,但復星并購的企業財務狀況都不錯,負債額與償債能力大致匹配,總的來說事情遠比最壞的想象要好。而復星自揭家底的坦誠,贏得了社會各方的信任和尊重,企業內外公關環境大為好轉,而郭廣昌本人也當選為CCTV2004年度經濟人物。這成為了復星獲得了主流輿論肯定的決定性標志。

  點評

  2004年復星自揭家底不僅是遭遇信任危機時的權宜之計,而且是令其從眾多民企中脫穎而出的重大轉折。控股集團整體海外上市,使復星沒有了臺前幕后之分,一切運作都完全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2007年的海外上市可以說是2004年透明化的延續和提高。當年挺過危機的“剩者”終于成了王者。

  郭廣昌的俗“套”

  原先,世人只能從復星旗下各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中窺見復星系的各個局部。隨著集團的海外上市,人們終于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復星帝國的商業版圖了。

  作為內地最大的民營企業,復星的主要業務包括鋼鐵、醫藥、房地產、商業零售四大板塊。四大板塊的主要產業均系復星的子公司或聯營公司。復星聯營公司的定義為:擁有股本且能發揮重大影響力的公司。

  分析復星的投資收益后發現,復星承擔著高風險卻并沒有得到高收益。如果復星將資本投向其現有業務板塊中的龍頭企業,如寶鋼、萬科、蘇寧等,能獲得的投資回報明顯高于其現在投資的企業。顯然,郭廣昌們也未能免俗:在市場經濟不成熟的時候,有錢有勢后的復星太難拒絕主動送上門來的機會和誘惑了。其為做民企老大而湊規模的路數已然顯現。

  運營板塊 主要子公司、聯營公司擁有權益

  鋼鐵南鋼股份草樓礦業寧波鋼鐵建龍集團60%60%12%26.7%

  房地產開發上海復地52.3%

  醫藥復星醫藥國藥控股49%24%

  商業零售豫園商城18.2%

  金融服務德邦證券19.7%

  黃金開采招金礦業14.5%

  醫藥板塊是復星起家的根據地。復星創始人團隊中有三位是學遺傳工程的,有著強烈的醫藥情結。市值逾160億元的復星醫藥,正是復星集團核心競爭力之所在,業務范圍縱貫藥品研發、制造和銷售,在抗瘧疾、糖尿病、肝病、婦科病等領域擁有市場領先的產品。此外,復星醫藥還持有國藥控股和海翔藥業股權。

  鋼鐵板塊是復星投入力量最大,并使復星跨入“百億俱樂部”的重心所在。這部分業務主要裝在市值近150億元的南鋼股份里,拳頭產品是中厚板、鋼棒線材及帶鋼,預計2007年540萬噸總產量中的一半以上為中厚板,其余則分散在寧波鋼鐵和建龍集團中。預計通過進一步收購,復星旗下粗鋼產量接近1400萬噸。

  房地產業務則裝在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復地中,綜合實力在“2006中國房地產企業TOP10”中位列第9位,贏利能力排在第5位。目前已經發展到京、津、渝、寧、杭等八大城市,累計完成56個項目(總竣工面積330萬平米)的開發。目前,復地回歸A股發行1.26億股,已經進入最后審批階段。不過,年收入25億元的復地,與年收入近178億元的萬科,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復星商業零售板塊則是以上海的“風水寶地”——豫園為依托,2001年到2006年,連續6年均居全國單體零售企業收入第一。2007年8月,豫園商城市值約為190億元。

  鋼鐵業務占集團銷售收入的3/4弱,對集團利潤總額的貢獻卻只有1/2強。可以說,鋼鐵業務撐起了復星的門面,使復星集團銷售額從65億元提高到了242億元。獲利豐厚的房地產和醫藥板塊的加入,使復星集團毛利潤率達到了17%(鋼鐵業務毛利潤率只有13%)。商業零售板塊對集團的利潤貢獻可以忽略。此外,復星旗下還有德邦證券、招金礦業、華夏礦業和草樓礦業等資產。實質上,復星集團早已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實業公司。其慣常的策略是選擇目標行業里的優質企業作為并購目標,控股或參股后提升其業績再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資產的增值。2006財年,復星集團總收入合計為242.31億元,較上年增長了3.3%,但是17.4億元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則下降了24.6%。

  (單位:百萬元)

  從以上兩個圖表可以看到,復星幾大板塊的增長已呈疲態。2006年,鋼鐵和醫藥的銷售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1%和3.3%;房地產收入增長23%,凈利潤卻下降了25.6%,在如火如荼的房地產行業實在拿不出手。2006財年,復星集團僅增長了3.3%,而凈利潤卻下降了24.6%。凈利潤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旗下多家上市公司2006年相續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由于復星選擇以現金支付股改對價,導致了3.299億元非經常虧損。撇除股改對價因素,2007年復星會有更好的財務表現。

  對于多元化收購的質疑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大家都認可對收購對象“造血能力”和現金流的把握是復星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正是這種能力使復星集團的風險基本處于可控范圍內。2006年,復星國際經營現金流赤字達7.25億元,而2004年、2005年分別為正的28億元和20億元。2006年還發生了33.5億元的投資活動。上述跡象表明復星在收購、擴張中控制現金流的優勢不再,資金面吃緊。好在海外IPO成功圈得百億現金正好解此燃眉之急。

  點評

  一個學哲學的帶著三個學生物的,卻做成了中國最大的民營金融控股集團,橫跨鋼鐵、醫藥、房地產、商業零售等多個資金密集、管理門檻極高的行業。正所謂“君子不器”。按朱熹的解釋:“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郭廣昌們手里的資本也是“不器”的!

  GE還是和黃

  美國GE是復星心目中的榜樣。復星在對收購對象的選擇、培養中,以“進入中國行業前三名、具有全球競爭力”為目標,顯然是GE“No.1 or No.2”原則的翻版。遺憾的是,復星并不具備成為中國GE的內外因條件。內因自不必說,GE培養一個CEO的接班人都要20年,復星連20年的歷史都沒有。可以說GE多元化成功是以其百年積淀為基礎的,GE的模仿者中鮮有成功案例。

  外因則要分析中國的國情:在有央企涉足的支柱產業中,民營企業即便不淪為“拾遺補缺”,至多也只能充當二流角色,絕不可能成為“No.1 or No.2”!當國民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個別環節“慢半拍”時,國家會鼓勵民營資本填補空白。而當國有資本布局完畢、形成強大產能后,民營企業的“落后產能”則淪為淘汰之列。有寶鋼、武鋼、攀鋼在,怎么也輪不到復星的南鋼做中國的“米塔爾”。

  在金融服務方面,復星更不可能成為中國的花旗、高盛。頭上頂著“玻璃鋼”制的天花板,復星成為中國GE注定只能是個夢想。

  更有意思的是,復星在“進前三”思想指導下的作為與GE的完全相反。GE做的是減法,對現有眾多業務進行分析、整理,沒有“數一數二”前景的就堅決出售。復星做的卻是加法,看好目標行業、選定目標企業、樹立進前三宏愿,然后殺將進去……幾年間收購了醫藥、房地產、鋼鐵、商業、信息、金融等眾多企業,這樣高度分散的多元化路道路,恐怕韋爾奇也無法駕馭!讓下屬企業悉數“進入全國行業前三名,具有全球競爭力”,只有國資委能勝任。

  德隆崩盤后,社會各方對民營企業涉足金融戒備之心大盛,復星只好識時務地宣布不再對金融行業進行投資。現在氣候回暖,復星又在大力搗鼓它的第五板塊——金融板塊。據悉德邦證券的IPO工作已經啟動。

  其實,復星的多元化更接近李嘉誠的和黃,其理念是通過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抵抗行業周期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復星的醫藥產業周期性不強,商業零售不僅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而且還有很大的季節性波動,鋼鐵和房地產則每每成為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對象。所以,復星通過多元化分散風險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最后則是產業板塊間的互補。盡管有研究機構號稱已經發現了復星的四大產業間的互補作用,但說房地產和鋼鐵的互補已經有點牽強,說鋼鐵和醫藥互補則更加離譜。倒是復星的第五板塊——金融,可以和萬事萬物互補。

  當初,大陸民營企業熱衷金融業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牌照價值,這些民營企業的經驗告訴他們,越是有政策壁壘、“閑人免進”的地方,越是政策限量發放牌照的領域越有“黃金”。于是,金融、傳媒這些開放較晚的行業,對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產生了極大的誘惑。二是“近水樓臺”的融資,金融機構可以吸收企業甚至個人存款,可以開展信托甚至可以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民營企業想當然地認為參股或控股的金融機構能成為提款機。不少抱著第一種想法的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比如新希望雅戈爾,抱第二種企圖的則很多都已經灰飛煙滅,比如德隆、托普。

  GE金融產業經常被國內企業向往,其實占集團收入40%的GE金融,是全世界企業都可望而不可及的。這里不深入分析,只說中美金融監管環境不同。GE金融是混業經營的,有存貸款、信托、保險,可以做債券,可從事租賃(金融租賃和經營性租賃)……目前,還沒有哪一家中國銀行被允許混業經驗,民營金融機構學GE金融更是任重道遠。

  從產業布局不難看出,復星房地產和鋼鐵行業為周期型、高利潤和高風險并存,商業流通產業為現金流充沛型。李嘉誠收購低相關和不同回報期的產業是為了更好分散風險,復星顯然也希望以此降低風險。但多元化經營需要一定的共享,比如,GE看似分散的多元化,始終有一個強大品牌和管理的共享。相對于和黃近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復星還相當年輕,無論在規模抑或實力上都與和黃相距甚遠。因此,未來復星還需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做到在“形近”的同時“神似”,避免在學習巨人的同時脫離自身實際。

  點評

  郭廣昌團隊有著超人的智商和情商,難能可貴的是團結得如同一個人。但復星的模式難聚易散、難成易敗,讓人不由得總是捏著一把汗。

  有事后諸葛式的研究機構稱,復星的四大產業有互補作用,其實郭廣昌們不過是抓住每一個有機會抓的熱點,房地產、生物制藥、鋼鐵、零售、金融服務……什么時髦做什么,復星走的實際上是“機會主義”路線。如果有機會搞張3G牌照,復星肯定會來者不拒!

  國美、蘇寧可以爭全國第一,因為國資委手下沒有家電連鎖企業。但復星做中國的“米塔爾”目標則不那么現實。復星鋼鐵板塊2005年、2006年的財務費用分別為4.94億元和6.76億元,可見擴張之速、包袱之重。但中國鋼鐵行業總體產能已經過剩,下一組關鍵詞是:環保、節能、礦石、海運……復星津津樂道的是在“低點”進入鋼鐵行業,問題是現在已經是“頂部”復星還在大舉“增倉”,風險不可謂不大。

  尾聲:復星為什么被追捧

  復星國際IPO可謂風光無限,路演階段就已打動一干財富超人,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鶴年紛紛解囊。接下來在香港和國際的公開發售分別獲得233倍和172倍的超額認購,在香港凍結資金2700億港元。7月16日慶功宴,柳傳志、王石、馬云、牛根生、李東生等大佬,到得比一年一度的CCTV年度經濟人物頒獎都齊!

  李嘉誠們的認股可歸于逐利,但王石們的捧場則難以用郭廣昌的人緣好來解釋。復星香港IPO被追捧的另外一層深意在于為大陸民企助威!1978年以來,國有經濟份額經歷了一個“觸底反彈”的過程,而民企們卻呈現某種“沖 高回落”。比如,鋼鐵行業清理落后產能,被清掉的多半是民企,而國有大型鋼廠沖浪的海域將由紅變藍!越是頂尖民企越是感到來自方方面面、有形無形的壓力。所以,為復星搖旗吶喊就是為民營企業張目,與他們是否贊同復星的商業模式無關。-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攜手新浪共創輝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