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中國企業的危機之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10:10 經濟參考報
徐殿龍 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在現代商場中也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成功與否,在發展的道路上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 但就是這樣的不能回避和正常難免,中國不論是知名的大企業,還是強勢的中小企業,有的會因某件事,不是瞬間轟然倒塌,就是元氣大傷回天無力,比如“秦池”、“三株”、“巨人”、“歐典”等等,使人扼腕、令人嘆息。因此,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太“脆弱”,經不起風浪,還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就像綜合征患者,遇“危”就“亡”。 發生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機來臨時沒有好的處置辦法。 一些企業在處置危機中不當行為大多在三個方面: 一是不以為然、僥幸過關。總認為企業發生點問題沒什么大不了的,過不了幾天就風平浪靜了。 二是不分青紅皂白,據“理”硬抗。既不顧長遠利益,也不顧及消費者的耐力和承受力,一味地強詞奪理,死“拼”硬“抗”,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即損失了市場又影響了品牌信譽。 三是有病亂投醫,詭秘運作。遇到危機,不敢公開面對,企圖通過詭秘手段,采取不正當手段,走捷徑,找門路,拉關系,依靠某些個人,內部擺平,結果不僅沒有“擺”平,反而越“擺”越不平,貽誤了危機處置的最佳時機。 “危機”就字面上講,既包含“危”——危險和危難,也包含“機”——時機和機遇,危險和機遇是同在的。我認為,正確處置危機有六法: 快速。不論危機來自何方,影響大小,都要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處理,把危機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準確。就是要準確無誤地診斷出危機的“病因”和判斷出危機可能產生的后果,并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真誠。要誠實、誠信,這是正確處置危機的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既不要自以為聰明,采取欺騙、愚弄的手法,也不要隱瞞危機真相,特別是已經暴露了的真相,只有用誠信的態度,真誠地面對危機,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認可,才不至于危其一點,殃及整體,滿盤皆輸。 一致。主要是在危機處置中對外發布的各種信息,口徑要一致。避免多種說法,自相矛盾。同時,還要注意不能像擠牙膏那樣暴露一點發布一點,要有預見性的狙擊以后可能出現的危機。 長遠。要有戰略遠見,要站在危機制高點,從企業發展的戰略著眼,不僅始終抓牢企業發展的韁繩,而且還有較好的處置方法,有效地變危機為企業的發展機遇,這是中國企業和每一個企業家都要努力的最高境界。 專家。就是請專門機構,專家、外腦介入處置危機。 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關系到企業發展的生與死,好與壞,這是每個企業必須長期面對并解決的重大課題。一個優秀而偉大的企業,不是在危機中衰落和消亡,而是在危機中強大和成長,正如INTEL公司前CEO安迪·格魯夫說:“沒有準備的企業在危機中消亡,優秀的企業能成功地安度危機,只有偉大的企業在危機中發現機遇。”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