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危機公關 > 正文
 

應對危機誠信溝通是根本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17:38 中國消費網

  剛剛過去的2005年,對于中國營銷界和企業界來說,“危機管理”、“危機公關”絕對是提及率和關注度最高的詞之一。從肯德基闖禍蘇丹紅、高露潔牙膏含致癌物、雀巢金牌成長奶粉碘超標,到光明提供“回鍋奶”、95%啤酒含甲醛、廣東格林柯爾董事局主席顧雛軍及其在國內的主要助手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抓等等,這些活躍在國內市場的知名企業和品牌,接二連三地陷入突然而至的質量危機、安全危機和發展危機中。面對社會質疑的眼光,各企業紛紛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危機應對術”,但產生的效果及對企業的影響卻不盡相同。

  俗話說,前車為鑒,后車為師。對于一個致力于良性發展和品牌建設的企業來說,建立正確、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已成必然。那么,這種機制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建立?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內資深危機管理及公共關系專家游昌喬。

  記者:回顧2005年許多知名企業應對危機的做法,有些并沒有在短時間內為企業消除不良影響,相反,還使消費者對企業的信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比如,去年6月5日,有媒體曝出河南光明山盟乳業生產“回鍋奶”后,光明乳業迅速做出反應,并于第二天向消費者宣稱:“從來沒有做過將變質牛奶返回廠加工再銷售的行為,請廣大消費者放心。”光明乳業董事長王佳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稱:“這個事件不存在,光明不可能做這個事情。”但事實證明,生產“回鍋奶”在光明乳業的子公司確實是一個客觀事實。6月24日,光明乳業首次就此事向消費者道歉。但光明的這一系列做法,帶來的卻是其市場銷量、信譽度的下滑。可以說,這是光明乳業很不成功的一次危機公關。您認為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業在進行危機管理時,最應把握的核心是什么?

  游昌喬:光明乳業危機公關之所以失利,主要在于其與消費者溝通時不誠實,并一味地推卸責任。應該說,危機管理的核心是危機真誠溝通。危機真誠溝通的作用是幫助公眾理解影響他們生命、感受和價值觀的事實。

  記者:目前,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及許多不可預知因素的存在,企業抱著僥幸的心理對待危機已很不現實。在這種情況下,樹立危機意識,并建立危機應對機制是企業、特別是那些正處于良性成長期的企業,謀求做大做強的重要一環。從您研究國內外諸多企業成功或失敗應對危機的案例上看,您認為危機應對需把握哪些基本原則?

  游昌喬:作為危機管理的參與者、主導者和研究者,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危機公關必須要把握以下5個原則:

  速度第一原則。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在危機出現的最初12~24小時內,與企業有關的不利消息會像

病毒一樣以裂變的方式快速傳播。因此,企業必須當機立斷,快速反應,果斷行動,與媒體、公眾、政府有關部門等進行溝通,以此迅速控制事態發展。否則,會擴大突發危機的范圍,甚至可能失去對全局的控制。危機發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是處理危機的關鍵。

  系統運行原則。在躲避一種危險時,不要忽視另一種危險。在進行危機管理時必須進行系統運作,絕不可顧此失彼,要做到以冷對熱、統一觀點、專人負責、果斷決策、迅速實施、借助外力及循序漸進標本兼治等。只有這樣,才能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化害為利。

  承擔責任原則。危機發生后,公眾往往會關心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利益問題,它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此時,無論誰對誰錯,企業都應承擔責任;另一個是感情問題,公眾很看重企業是否在意他們的感受。此時,企業應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對他們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過新聞媒體向公眾致歉,以贏得他們的信任和理解。

  真誠溝通原則。企業處于危機漩渦時,是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其一舉一動都將受到質疑。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千萬不要存有僥幸心理,試圖蒙混過關。而應主動與媒體聯系,盡快與公眾溝通,把自己所做、所想真誠地告知公眾,消除他們的疑慮和不安。真誠溝通是處理危機的基本原則之一,這里的真誠指的是誠意、誠懇和誠實。

  權威證實原則。在危機發生后,企業應盡力爭取政府主管部門、相關專家或機構、權威媒體及消費者代表的支持,而不是自己去徒勞地解釋或自吹自擂。

  記者:有了危機管理的5個基本原則,企業應如何制定危機管理計劃呢?

  游昌喬:制定危機管理計劃,首先要具體、可操作性強,不要有任何含糊之辭;其次要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連續性,對參與人員進行有效配置;第三要有靈活性、通用性和前瞻性;第四要關注細節;第五要依據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等進行危機管理預算;最后要定期地對計劃進行檢查和更新。最好的危機管理計劃是可以解決問題的計劃。

  記者:企業在進行危機公關時,有哪些做法是應該杜絕的呢?

  游昌喬: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過度承諾。危機事件發生后,企業在對事實有所了解后,應做出適當反應,即在與媒體和公眾進行溝通時,要控制自己的反應度,要對事件態度明確。過度反應,不利問題的解決。為什么也不能過度承諾呢?因為危機的突發性和不可預期性,企業決策者需在得到專家意見后盡快與公眾和員工進行溝通,但此時很多信息往往是有局限和不確定的。因此,企業的決策者必須要面對這樣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應及時告訴公眾、員工,事情并沒有預期想像的那么順利。面對危機,企業應面對公眾,但同時應謹慎。不然,會使承諾降低可信度,這也將造成對公眾智力和判斷力的不尊重。

  記者:眾所周知,媒體是企業危機爆發及傳播的途徑,也是危機控制的關鍵。有些企業在危機來臨時,對媒體采取躲避或回避的做法。事實證明,這并不利于危機的處理。那么,企業在進行危機管理時,應采取什么樣的媒體策略呢?

  游昌喬:良好的媒體策略可以用“四個一”來概括,即:一個系統:由專門的部門與媒體進行溝通,并建立良好的關系;一個聲音:對外要統一口徑,由指定的新聞發言人對外發言;一個態度:對所有的媒體和記者都要坦誠相待;一個形象:對外形象要保持一致。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媒體在進行企業報道時,沒有義務按照企業的理解或希望去確定報道角度或重點,還有可能因不準確的語言描述而背離了企業所表達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有正確的態度對待媒體曝光的報道或失實的報道,切忌沖動地去責問記者。對于失實的曝光報道,企業要通過與記者溝通、提出更正要求、刊發后續報道、開展一些能向公眾展示事件真相的活動等措施,來挽回不良影響。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