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到老
延遲退休這事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可能并不像想的那么不好。
觀察者|李洋
相信你越來越清楚一點:養兒并不防老。
你接下來肯定還會知道的是養老保險也很難防老。
“靠公共養老金養老根本是不行的。”在不久前的博鰲論壇上,全國社;鹄硎聲h組書記戴相龍如是說。他同時建議推遲到65歲退休,以解決社保基金的支付壓力。
盡管這幾乎是個人人皆知的事實,但這個說法還是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延遲退休的建議也招致許多網民的反對,這種情況就像去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出類似試探時一樣。
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在32個統籌單位中,2011年的收支缺口高達766.5億元。
雖然從整體看,中國社保基金尚未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但未來前景還是令人堪憂,尤其是在施行了三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未見絲毫松動的情況下。
現支現付的養老金制度常被比作一種由政府主導的龐氏騙局,也就是拿著年輕人的錢支付老年人的退休金—當老年人越來越多,收支平衡便難以保障。
這當然容易讓后進入者感到不公平。
實際上,兩者并不能簡單劃等號—從社會學角度看養老保障制度,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年輕一代的人口增速、消費力、社會福利、就業率及勞動生產率等。
養老保險與人口結構掛鉤的情況下,后者的變化必然導致養老保險的缺口,這其實是正常的。一個社會從低福利向高福利的轉換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你能看到,日本、歐洲及美國都經歷了這樣一個完善養老制度的周期。以日本為例,它從1920年代至1950年代一直在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建立了以個人健康保險、企業年金和國民年金為核心的多重保障體制。這也為其1960年代至其后20年的經濟騰飛打下基礎。2000年后,更高的社會福利及低出生率也讓它的養老基金面臨巨大壓力,但日本不斷立法修正的多重養老制度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沖的作用。
對于中國來說,提高社會福利和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幾乎同時到來。它對社保及養老金基金池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
戴相龍提到的延遲退休問題,其反對者大多數是網民,即年輕人。在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態下,推遲退休無疑有跟年輕人搶飯碗的嫌疑。但是假如換個角度,對于那些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來說,他們推遲退休對整個社會倒未必是件壞事。
現行的大學和研究生教育使一個人在22至25歲才能進入社會。而把受到的教育服務于社會的時間,男性只有35年,女性只有30年。在一個人進入社會的最初幾年,實際上都處于工作適應及磨合期,或許要工作五年之后才能真正發揮創造力并積累經驗—不管是從個人投資回報還是從社會角度來看,一個人在職場實際發揮價值的時間段其實并不夠長。
一些人口出生率較低的國家把退休年齡設置在65歲,也不全是出于緩解養老金缺口壓力的考慮。
當然,中國的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復雜。政府過多地介入養老保險基金運營,個人資金賬戶制改革從1990年代末被提出到現在一直處于空轉的狀態,得不到真正的市場化運營,也常出現被地方政府非法挪用之事。中國現在急需建立一個更為科學而完善的養老制度,而不能僅依靠現支現付制。
在老齡化這件事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我們可能還需要具備一些更長遠的眼光,對于年長的人來說,繼續工作不僅可能是大勢所趨,也意味著更高收入的延續;而年輕人則可能要提早做好準備:奮斗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