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財富管理市場的形成仍面臨現行分業監管機制的阻礙
《環球企業家》記者 沈旭文
“財富管理是中國未來金融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它是銀、證、保三業的交集。它的基本法律關系都應視為信托關系。但現在,對這類相同法律關系的產品卻不能用同樣規則來管理。”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成立大會上,出任該論壇學術委員會總顧問的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法律規制上的滯后,已經對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造成制約。
在同一場合,應邀擔任論壇名譽主席的中國銀監會前任主席劉明康在闡述其對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路徑的看法時,也明確提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不僅要靠需求方面的創造,也有賴于財富管理相關行業的融合和各方面監管、激勵政策的統合!
在這場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基金等五大行業數十名財富管理業務高管齊聚一堂的高級別閉門會議上,打破行業藩籬,加強財富管理行業跨業融合,進而共同把握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難得的發展契機,幾乎成為五大行業精英的共識。“目前各種形勢來看,中國統一的財富管理市場正在形成!背鋈握搲瘜W術委員會副主席的中國工商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馬續田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這一趨勢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捌湟唬瑥05年以來,銀行和信托機構深度地、全面的參與到財富管理市場以后,已經使過去財富管理僅僅局限在證券、保險、基金等領域的狹窄局面得到很大改善。由于銀行和信托的加入,財富管理的觀念深入人心了。其二,銀行和信托各自的管理資產余額,到今年上半年可能都突破了6萬億。若再加上基金、券商和保險,整個規;蜻_十多萬億。應該說財富管理市場的規模和廣度,確實大大超越了以前!
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周立群則從市場需求角度提出:“目前市場更需要功能協同的財富管理產品。所謂功能協同,是指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從事財富管理的機構,按分業監管要求,通過各自的產品和服務發揮著獨特的財富管理功能,但由于服務對象的同一性,實際上形成有限競爭下的共生關系,并不應視作相互排斥。居民所要求的財富管理比如面向養老風險保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就需要不同領域金融機構協同創新、共同開發,才能夠實現對潛在需求的有效覆蓋和產品服務供給,財富管理市場才有百花齊放的繁榮前景。”
事實上,作為國內財富管理領域首個匯聚財富管理全部相關行業及監管層、學者的專業性非政府組織,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的成立本身亦是中國財富管理走向跨業融合、大財富管理市場日漸成型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論壇組委會聯席總干事、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表示,環球企業家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兩家機構發起財富管理50人論壇的初衷,就是希望建立一個“內容專業、氛圍寬松的跨行業交流平臺”,為財富管理行業“凝聚共識,爭取更好的發展環境”。
論壇組委會聯席總干事、環球企業家發行人劉洲偉進一步指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財富管理格局,可以說還沒有從分業監管的襁褓中走向成熟。這使得財富管理領域展開真正意義上的跨行業的高端交流,從而促進共識、推動整個領域的融合創新就顯得格外迫切!
前路何方
盡管在此次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的成立大會上,加入論壇的各行業財富管理業務精英均對一個走向統一、潛力驚人的大財富管理市場寄予厚望。但在大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驅動因素和具體發展路徑的選擇上,多位論壇成員卻存在不同的看法。
民生銀行公司業務部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張立洲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步放緩,以及未來GDP維持在7%左右的穩定增長區間,將是驅動中國財富管理全盛時代到來的主要因素。 。
“在過去幾年GDP增速維持在10%以上的高增長時代,民眾尤其是具備財富實力的企業家,其實大都會認為自己在理財方面比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強。”張立洲表示,“而只有當經濟增速降下來,泡沫大量擠出,錢不再那么好賺的時候,大家才會更加認可和重視金融機構在財富管理上的專業能力。”華夏基金(微博)副總經理張后奇(微博)則提出:“從二元利率架構走向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是中國國內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一個系統性的機會,也創造了中國財富管理最大的市場空間和最好的發展時機!
作為一位長期深耕基金產品銷售的基金業高管,張后奇以近年來擴張最勁的信托行業為例,指“現在大的信托產品,為什么受老百姓歡迎?因為它利率是在15%上下。它是介于法定存貸款利率上限、回購利率和銀行理財其他的這些市場化利率之間產品。因此利率市場化本身是國內進行財富管理的一個最大的空間!
在財富管理市場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上,參會人士亦從不同維度給出了多樣化的見解。
論壇副主席、中國建設銀行投資理財總監王貴亞在發言中提出, “財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者要提供增值服務為投資者創造價值,但更重要的是財富管理可以將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他同時認為,財富管理者運用投資者資金的方式總體上是一種直接融資的方式,這改變了過去以銀行業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從根本上可以分散銀行體系金融風險。同時通過銀行等財富管理機構的引導和運作,也可以避免非法集資,高利貸等行為蔓延,從而維護健康的金融秩序。
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張錚也表示:“理財產品發展支持了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市場的發展。因為目前看,銀行理財是債券市場增量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它和商業銀行的自營投資正形成并駕齊驅的趨勢。 ”
同為銀行投行業務負責人的張立洲則提出,財富管理市場本身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即個人財富管理和機構財富管理。而他認為,國內財富管理機構做的更多的是個人財富管理,機構的財富管理“沒有真正能夠做起來”,大多數金融機構不夠重視。
“未來一段時間,財富管理領域如果說能夠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的,我認為機構財富管理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張立洲說,“投資銀行應該更多著眼于機構的財富管理,而不是跟私銀、零售部門拼搶個人財富管理業務。從個人財富管理來看,產品供應和風險控制能力特別重要,應該更多地重視同業合作或者是機構內部部門之間的配合。 ”
同樣對此議題,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全則從財富管理效果評價角度,提出了“絕對收益”的概念,并認為絕對收益類型的財富管理服務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從財富管理趨勢來看,絕對收益概念越來越重要。做投資是要給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是貼一個標簽,因為我堅持什么理念,所以賠了也是正確的。賠了,說明不是市場有問題,而是投資管理人有問題,應該去反思!
“我們覺得私募產品的發展應該是下一步財富管理的一個重點!弊鳛閬碜匀绦袠I的論壇成員,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鄒迎光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指,“無論從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還有目前的公募基金、信托等等,當然信托是一種私募的方式,但是傳統來說,公募的產品目前從占比上還是偏多的,能夠真正滿足投資人需求的私募產品比例偏少,而且創新還不足”。
監管革新
在成立大會上,有關大財富管理監管制度建設的議題,也成為各方激烈爭論的焦點。相比于在戰略層面對行業愿景的把握,對于監管議題,各方發言則更多集中于具體操作層面。這其中,又以分業監管機制導致的監管標準不統一以及對大財富管理市場的割裂,最為論壇成員所關注。
論壇副主席、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東明直言:“在財富管理發展相對成熟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由于財富管理機構數量眾多,所以隨之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靈活的監管體系。但我們現在根本沒有形成,大部分的監管形式都還是審批!
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龍進一步補充:“在財富管理行業,各家有各家的監管尺度,需要盡快統一監管尺度。鑒于大家都在運用信托關系進行財富管理,應該做到功能監管,而不是現在的機構監管。”
馬續田尤其指出了產品準入上的監管標準差異問題!皬你y行理財產品發展至今,我們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全部都實現了預期收益。工商銀行一家,去年給客戶收益分紅300億。銀行理財的門檻跟基金比,甚至跟一些其他的理財產品比,都非常高。這對于理財產品市場的統一是一個很大的制約!
現行監管機制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和處理手法,以及由此牽涉的投資者教育問題,同樣成為當天會議中的熱點話題。
王貴亞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表示:“現在財富管理行業的問題還是創新不夠,全社會需要形成一種支持創新、尊重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要允許創新有可能失敗。但現在我感覺這種容忍度還有待加強!
他同時認為,需要加強對財富管理市場投資者的教育,幫助投資者真正形成"買者自負""風險和收益平衡"等的意識!爱斎唬敻还芾碚咭惨男"賣者有責"的義務,銷售產品和服務時要及時全面地向投資者揭示風險!薄
“我們的基金市場,投資出現了一定的風險、損失以后,投資人能夠接受。但在大財富管理市場上,這個還沒有形成共識。”
寧波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馬宇暉則直言:“ 一年幾萬億的理財,沒有一筆出事情,我覺得未必是好事。很多時候非市場的因素跟監管成本比較高,同時理財背后的標的信用風險沒有分散。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是要靠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知道財富管理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財富管理不是只賺不賠;第二,利用資產證券化渠道,把堆積在銀行體系中的信用風險分散出去,讓不同的投資者根據不一樣的風險偏好來選擇。同時利用市場化的機制來對于風險進行定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