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改變世界的力量
華爾街的霸氣已經消散,硅谷的光芒依然耀眼。中國何時能夠出現喬布斯式的企業英雄?根本在于制度革新
9月26日-10月5日,由中國企業家理事會組織的“2011企業家精神探尋之旅”一行18人,對美國大陸進行了一次橫跨東西的密集訪問。這次浮光掠影式的商務考察與游覽,有些新鮮,也有些平淡;有些震撼,也有些平靜。
我們的旅程從美國東海岸開始,在美國的西海岸結束。第一站華盛頓,第二站紐約,第三站波士頓,第四站拉斯維加斯,第五站洛杉磯,第六站舊金山
文 | 本刊記者 杜亮 編輯 | 蔡鈺
喬布斯死了。
當我從美國歸來徹夜輾轉與時差較勁的蒙蒙中終于巴望到黎明、隨手打開手機網頁,瞬間被這條消息擊中。
時間是北京時間10月6日上午8:00。有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身處風暴的中心,對于風暴的到來竟是一無所知。
兩天前,美國舊金山時間的中午,到訪硅谷的蘋果總部,之前預約時即被告知,公司正忙于籌備5日的新產品發布,不能抽出人員來接待我們,所以這一站的商務考察便成了純粹的購物體驗。我和我的企業家朋友們在蘋果專賣店選購iPhone、iPad和帶有蘋果Logo的T恤衫時,店里安靜祥和,絲毫嗅不出它的締造者已處彌留之際的一絲味道。
我為女兒選購了一款iPod Nano。看得出,這是她最中意的一件禮物。
中國和美國:反著來?
美國東部時間9月26日晚19:55分,我們搭乘的美聯航UA898班機徐徐降落在杜勒斯國際機場。透過舷窗所能看到的華美夜景與中國任何一座大城市并無二致。
在接我們前往下榻酒店的大巴上,華人導游像對待每一個中國旅游團一樣,向我們普及起了美國的基本常識:
“美國什么東西和中國都是反著來。現在華盛頓的時間(夏時制)剛好和北京時間差12個小時,我們是白天,他們是黑夜;美國的查號臺是411,我們是114;美國的救援電話是911,我們的火警電話是119;還有最重要的,美國是資本主義,中國是社會主義……”
這些其實本不用多說。不過,對國人來講,這種“反著來”的常識如果變成“反著來”的心態,甚至上升為對美外交的最高“政治智慧”,就值得商榷了。
9月29日上午10點,在波士頓哈佛大學校園,我們聆聽了經濟系教授、美國前國務卿特別助理理查德·庫珀關于中美問題的一次演講。雖然我們都是商務和媒體人士,與政治外交毫無干聯,但是在庫珀演講結束后,仍然就某一問題產生了帶有火藥味的碰撞。你能猜得到,那就是“人民幣匯率”。
庫珀談到,他搞不明白,溫總理已經公開宣布將通脹作為“最大敵人”,為什么不容許人民幣更快地升值。他指出,美國的刺激計劃并沒有造成市場上流通貨幣的大量增加,中國的通脹問題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可以減少出口、刺激進口、降低中國的外匯儲備,同時,可以避免海外投資、熱錢的持續涌入,這樣中國的央行就沒有如此大的貨幣供應壓力了。
“兩年前,我不會這樣講。因為當時全球都在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努力。”庫珀說。
當有企業家提出“如果允許人民幣快速升值,那么可能對中國制造業的出口造成嚴重打擊,進而影響到中國大量人口就業”時,庫珀的回答是:“對付通脹必然是要付出代價的。中國出口的減少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中國的發改委僅僅通過臨時性限價,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一些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真實的價格一定會通過黑市體現出來。”
我們寧愿相信這是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對待“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客觀中立的看法。
不過,假如按照“反著來”的邏輯,美國人如此熱衷于壓迫人民幣升值,一定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湊巧,此前我看到了9月28日出版的美國報紙《政客》(Politico)的一篇文章,強烈質疑奧巴馬的改善就業計劃。文章引用了美國民主黨領導人Harry Reid的話:“我不認為有任何就業政策比改善中美貿易問題更重要。”
還有一段更刺耳的話被作為文章提要:“90%的美國公眾認為在這個國家,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制造業,可是中國正在吃掉我們的午餐,中國人作弊,美國人必須反擊。”
看這文章的氣勢,美國人的“反著來”簡直就是劍拔弩張了。
但這種觀點庫珀也不認同。“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就業的好處有一點。但是總的來看,美國與中國的制造業競爭關系不大。”
庫珀的潛臺詞是,以制造業受到不正當競爭為由,壓迫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美國的問題。在這點上,美國的少數政客們也陷入了“反著來”的誤區。
凡是美國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凡是美國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這曾是“冷戰”時期及更早時候我們形成的外交思維定勢。
記得在1990年代有本流傳甚廣的暢銷書叫《中國可以說不》,那時的中國在世界上才剛剛嶄露頭角。如今,在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我們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卻仍然抱著濃厚的只會“說不”的被動心態,不能不說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從“外戰”到“內戰”
美國有著走向衰敗的制造業,卻也有著掌控全球經濟中樞的金融業。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雖然政府多方提振,但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依然暗淡,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是在中部的制造業城市。而金融業作為刺激計劃的直接受益者,即便日子大不如前,仍然要比實業好過許多。
而美國經濟當下似乎在進行著兩場“戰爭”,一場是針對中國人民幣匯率的“外戰”,一場就是針對金融業盤剝的“內戰”。
從9月17日開始,一場“占領華爾街”的抗議浪潮從華爾街向全美蔓延。示威者發出了諸如“對富人增稅”、“給華爾街套上籠頭”、“美國人民知道,并非每個人都那么守規矩,而華爾街就是不守規矩的典范”等口號。而最具代表性的口號就是“我們是占總人口99%的普羅大眾,對于僅占總數1%的人的貪婪和腐敗,再也無法忍受”。這正是時下美國金融與實體經濟嚴重失衡、貧富差距拉大等內部問題的反應。
9月28日上午,按照預定行程,我們在紐約參觀了摩根大通總部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時值抗議活動進入第二周。與你能在國內外媒體所感受的聲勢洶涌相比,示威現場的氣氛相對平靜—甚至在我們驅車穿過百老匯大街、看到路旁公園里廣場上聚集的人群時,起初還以為只是普通的“行為藝術”。示威者很多裹著毯子或者在睡袋里過夜,或者搭起了帳篷,也有的睡在床墊上,附近還設有簡易廚房和圖書館,當然還有隨處可見的美國國旗。組織者們還成立了“冬季化委員會”(Winterization committee),準備持久戰的打算。
與示威者聚集的廣場一街之隔的便是著名的華爾街,街口設置了路障,有警察把守。行人只能從一邊的人行道進出。雖然沒有示威者闖入,但看起來氣氛緊張。經過嚴格的安檢后,我們進入紐交所。如你在全球股市節目上所見,這個“資本主義的心臟”到處布滿了一排排顯示器,跳動著的數字和曲線仍彰顯著金融力量的強大。顯示器的上方,標記著一家家著名金融機構的名字,美銀美林、巴克萊投資、摩根大通等等,而有些熟悉的名字,已永久地從華爾街被抹去。
“我們需要勇于向自己承認錯誤”,“我們應當向我們的客戶承認錯誤”,“客戶很明白,所有公司都有可能犯錯。令他們痛恨的是公司不承認錯誤。如果我們對客戶犯了錯,我們就應該承認錯誤,并且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如果我們犯了錯誤,就應當向理應知情的人完全坦白”……在摩根大通2010年年報中,“錯誤”一詞被頻密提及。在三年前那場系統性的金融風暴中,犯錯最少的摩根大通得以幸免于難。這讓它變得無比小心。
而對于“占領華爾街”的人們來說,顯然不接受金融機構的認錯。
回到國內,當我更多注意到這場運動后,它已經愈演愈烈,從“占領華爾街”蔓延到“占領華盛頓”。據新華網10月8日報道,上千名示威者8日下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游行,抗議大企業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和美國政府發動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要求美國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到民生方面。
“占領華爾街”已經不是一場小范圍的和平示威,它已經演變成影響美國經濟和政治格局走向的一場野火。
先攘外還是先安內,抑或兩者雙管齊下,成為考驗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的試金石。
最大的投資機會
從紐約世貿中心7號樓33層向下俯瞰,是一處繁忙的工地。工地的中心是兩口深凹的方形“大坑”,“大坑”的混凝土四壁,瀑布般的水流傾瀉不止。這里正是消失在9·11恐怖襲擊中的世貿中心“雙子塔”遺址。在它的旁邊,世貿中心一號樓、也就是被稱為“自由塔”的紐約新地標建筑正在施工之中。
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中國地產商萬通控股的“中國中心紐約一期”,“二期”就設在對面的“自由塔”,萬通整租了其中64層至69層,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根據萬通的構想,“中國中心”將用于協助中美企業開拓新市場、開辟商務社交圈、國內企業落戶開業咨詢、商務承租咨詢以及法律會計顧問服務。紐約市市長彭博曾表示,“中國中心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拓展業務及美國公司到中國發展的門戶。”
這樣的“門戶”在美國西海岸也有一個,就是中坤集團斥資1000多萬美元在洛杉磯購置的中坤大廈。作為中國地產商國際化的代表,萬通和中坤利用金融危機為中國企業搭建了商務拓展平臺。
在10月2日由美國中坤集團舉行的招待晚宴上,來自加州的美國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在致辭時表示,中美之間在經濟上的互動日益密切,希望中國企業家代表團通過此次訪美,能夠找到更多的投資機會。
不過,在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如果是做產業投資的話,賺錢不易。事實上,這次“商務考察之旅”,從東海岸到西海岸,我們聽到有關投資機會最多的話題,就是房子。
數據顯示,目前紐約曼哈頓地區平均房屋銷售率連續四個季度徘徊在31%-32%之間。如果加上潛在的房屋供應,平均銷售率是17%左右。當地的地產專家認為,房市已經處于低谷。
在洛杉磯,40萬-50萬美元一套的別墅很容易找見。這基本上接近于北京、上海郊區的普通住宅價格。需要指出的是,房價低只是相對而言,城市中心的稀缺地段依然價格不菲。我們在波士頓參觀的瑞聯(Related)地產的一處公寓總價就高達750萬美元,合十多萬元人民幣一平米。
目前在美投資房產,更多的還是個人行為,且附帶著移民特別是子女教育的目的。如果是純投資房產,期望通過短期增值獲利,那只是一個奢夢。
硅谷掠影
美國的101高速公路沿西海岸從南向北穿越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長達2500公里。沿途風光雄渾、視野開闊。
從舊金山市出發向南,至圣何塞市為止,101公路縱貫的一段30英里長、10英里寬的狹長地帶,便是著名的硅谷。它是全球創新企業的圣地。微軟(微博)、英特爾(微博)、Google、Facebook……你所能想到的美國乃至全球頂尖的高科技、互聯網巨頭幾乎都分布于此。
在華爾街的光芒暗淡下來后,硅谷作為美國和全球經濟引領者的地位更加凸顯。而硅谷的創新者也看不起華爾街金融家的貪婪,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為世界創造財富的源泉。
在硅谷,除蘋果公司外,我們還參觀了思科和甲骨文(微博)。
甲骨文公司位于紅木岸區硅谷入口處。兀立的幾棟藍色圓柱形大樓頗有幾分威嚴。這家創立于1977年的IT公司在硅谷已算是成熟的“老英雄”了。不過,即便是全球最大數據庫軟件提供商的地位無可撼動,甲骨文公司依然不打算停止創新。在2009年收購Sun公司之后,甲骨文宣布進軍硬件領域。
我們在舊金山駐留的那兩天,甲骨文正在舉辦“開放世界”年會,年會的主題則被確定為“硬件和軟件,讓我們一起來設計吧”。
全球有45000多名客戶和工作人員參加年會,舊金山的高檔賓館人滿為患。位于市中心的主會場,臨近的一條街道還實施了封路,由警察來把關。這陣仗讓人不由聯想到了國內的“特權階層”。
甲骨文的創始人、67歲的拉里·埃里森在中國并不是一個受熱捧的大佬,比起蓋茨、巴菲特、喬布斯和扎克伯格差遠了。但在美國沒人敢小覷他,根據《福布斯》剛剛發布的2011美國400富人榜,他的個人身價高達330億美元,僅次于蓋茨和巴菲特。
埃里森酷愛帆船運動,1998年曾指揮自己的游艇“say·nara”號參加“美洲杯”帆船賽并奪得冠軍。在其總部后面的水池中,停泊著一艘參賽船舶。據說,當時把帆船運回來的時候,屬下起初把它放置在岸上,埃里森得知后大怒,指令立刻把船移到水中。這,是一個有些讓人生畏的老板。
嚴苛老板治下的甲骨文公司規矩甚嚴,即便是在一樓大堂,拍照也是不允許的。
相比而言,思科公司的文化要柔和許多。雖然創立時間比甲骨文還晚7年,但兩位創始人已不在公司任職,其現任CEO錢伯斯是純粹的職業經理人。思科公司的創立從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開始,兩位在斯坦福大學教師情侶由于不在同一棟大樓工作,為解思念之情,發明了路由器。至今,在路由器市場,思科仍然占有高達54%的份額。
Andrew Cammer,一位身材高大、儀表帥氣的年輕人通過PPT向我們演示了思科的歷史和愿景。當演示進行到思科的市場份額界面時,我注意到在代表思科曲線下方的一條并行的白線。
“那是不是代表華為?”我問。“是的。”Andrew答道。“你怎么看待華為?”有人追問。“它是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競爭對手。”Andrew說。
不過,從PPT上可以明顯看得出,在通信設備領域的幾乎所有細分市場,華為的位置都明顯低于思科。在中國,華為已經是整個商界公認的創新的典范、國際化的尖兵,但在硅谷,它仍是一個小學生。
在硅谷園區穿行的過程中,我們還注意到了雅虎的總部大樓。它曾經是硅谷華人創業的巔峰,締造過堪與微軟比肩的輝煌,如今幾乎到了窮途末路,只是靠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收益維持生命。
其時,馬云也在硅谷,并對雅虎拋出了反向收購的橄欖枝。
雅虎的興衰證明,唯有持續的創新才是硅谷生存之道。
美國夢與中國夢
在舊金山。我們度過了在美國的最后一晚。從國會山到華爾街;從賭城到硅谷,雖然都只是一鱗半爪的記憶,但是其間強烈的反差和對比,仍然帶給我們不盡的思索。
美國西部時間10月3日17點,在舊金山老上海餐廳,《中國企業家》雜志社舉辦了主題為“美國夢與中國夢”的沙龍。圓桌一張,不分賓主,大家暢談美國之行的感受,觀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各異。
所謂“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在美國,只要經過努力奮斗便能過上美好生活的理想。而這次訪美的企業家代表團,絕大多數是憑借自身打拼成就“中國夢”的代表。新維控股董事長孫平介紹了自己兩次白手起家的創業史,第一次是放棄機關干部的身份下海,第二次則是在與別人合作創業成功后,再次清零,創辦了屬于自己的企業。
沃銀德克的管理合伙人宋爭被視為“美國夢”的代表。上世紀80年代末她遠渡重洋赴美求學,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在美國的主流金融機構獲得一席之地。不過,3年前,她舉家回到中國,以求人生更大的夢想。
“美國夢”與“中國夢”,其實并無本質差異。借用馬克·奧巴馬的一句話,“美國夢未必要在美國實現。”這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胞弟,已在中國創業10年,并娶了一位中國太太。
不過,與會的企業家也認為,美國以民主、自由為核心的制度文明是保證其在商業等各個方面領先全球的基石。如果中國不能盡快在制度文明上有所突破,“中國夢”能否持續下去將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拋開政治制度短長,回歸商業基本面,中國的企業家們應該正視與美國優秀企業的差距,并努力縮小這種差距。”《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何振紅說。她認為,在“創新”與“國際化”兩個方面,美國企業有很多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地方。
與美國200多年的資本主義發展史相比,“中國夢”才剛剛開始。但中國何時能夠出現喬布斯式的企業英雄,不僅需要企業家的才智,還需要土壤上的改良。
鷓鴣天·辛卯九月訪美
卻羨思科甲骨文,何惜紙醉累紅塵。皆雨梧桐哈佛路,帆影波痕過金門。
今古事,幾千重!人非物是又東風。三十二載強國曲,一百年來逐夢人。
——牛雁(赴美企業家代表團成員、山西東方物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