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緣何私有化“自然美”?
“自然美”的退市,凸顯出國際PE投資上市公司的新思路
- 文 / 于輝
如果要給PE投資上市公司找一個案例做注腳的話,那么,2008年11月25日公布退市方案的“自然美”(HK0157),即是新近的一個。它的退市,凸顯出國際PE投資上市公司的主要思路:在低估值環境下私有化上市公司,幫助其提升業績后再重新通過IPO退出,從中獲取高回報!
股票交易不活躍,業績停滯不前
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的“自然美”,是一家頗負盛名的化妝品公司,其生產和銷售的護膚、美容及香薰產品,在市場上深得女性消費者喜歡;此外,“自然美”還為女性提供護膚、美容、水療等方面的資訊和培訓服務,公司發展非常迅速,現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500家直營、加盟連鎖店及百貨專柜。公司也已于2002年3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但是,上市以后,該公司的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始終差強人意:不僅股價低(上市以來,最高收盤價只有2.77元),而且交易量少。
在這種情況下,一家PE找上門來,與“自然美”實際控制人蔡燕玉商討將“自然美”私有化的問題。該PE名叫CVC,成立于1999年,在香港、北京、首爾、新加坡、東京和悉尼等地都設有辦事處,管理的基金金額高達68億美元。
此時的蔡燕玉,一方面對“自然美”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不滿意,另一方面,也為“自然美”的增長乏力而傷腦筋。她對PE表示,私有化的建議可以考慮。
PE看上“自然美”,也是有理由的:其一,“自然美”本身的資質較好,經營業績一直增長平穩;其二,“自然美”成交量少,市值低,收購代價小。2008年10月份以來,“自然美”市盈率一直在2~3倍間徘徊;其三,“自然美”公眾股占比僅34.5%,若私有化,需要支付給公眾股東的現金額不會太高。
雙方經過充分溝通,最終就私有化問題達成了一致。2008年11月25日,“自然美”公告了私有化方案。整個方案以“換股收購+現金收購”的方式進行,如下頁圖所示。
補償各類股東,處置購股權證
私有化之前,“自然美”的股權結構為:三家個人股東股權占比65.5%(蔡燕玉41.9%,蘇建誠11.8%,蘇詩11.8%,可視為一致行動人);公眾股東合計持股34.5%。除此之外,“自然美”還對外發行了285萬股購股權證。
根據方案,私有化將由CVC全資擁有的“持股公司”(GRHL)牽頭完成。“持股公司”推出了一套包含兩項選擇的方案,對“自然美”各類股東、購股權證持有者做出補償。
1. 補償各類股東。根據方案,CVC為“自然美”股東提供了兩項獲取補償的選擇:
● 現金選擇:即1股“自然美”股票可換取1.2港元現金。1.20港元的股價,較2008年11月5日止10個交易日的加權平均收市價約有10%的溢價;較每股凈資產溢價超過150%。
●“持股公司”股份選擇:即每股“自然美”股票,可以換取0.000047股“持股公司”普通股及0.117868股優先股,另加現金0.28港元。
各股東可以在這兩項選擇中任選一項(蔡燕玉等3人選擇了后者),沒有做出選擇的股東,將默認為現金選擇。在此過程中,現金選擇及“持股公司”股份選擇的現金部分,均由Bidco支付。
2. 處置購股權證。Bidco還向“自然美”發行在外的285萬股購股權證提出了現金收購建議。285萬購股權證中,有64萬股行權價為1.76港元;另外的221萬股,行權價為1.69港元。考慮到“自然美”現有股票每股獲得的“現金選擇”價僅為1.2港元,購股權證持有者不會有動力行權購股。
因為購股權證持有者如果以1.69港元(或1.76港元)以上的價格獲得“自然美”的新增股票,那么,這些股票很可能只能以1.2港元的價格賣給Bidco!這顯然是個虧本的買賣,理性的購股權證持有者都不會做這種傻事。因而,購股權證的價值其實為零。
這兩個動作完成后,“自然美”的所有股份和購股權證都將會被注銷,“自然美”從聯交所退市。同時,“自然美”將會向依照Bidco實際所付出的收購資金向其增發新股,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雙頭”股權結構埋伏筆
按照前文中所提到的私有化方案,“自然美”股東擁有兩項選擇。但是,如果從現實利益出發,現金選擇恐怕是大多數股東的首選。我們可以從方案提示的“持股公司風險要素”中做出判斷:私人持股公司股份缺乏流通性,不能隨時買賣;持股公司并無于任何證交所上市,故不受上市規則之保障(只受公司法及開曼群島法例監管),概不保證持股公司股份將派付任何股息。
這也就是說,如果“自然美”股東將股份轉換為“持股公司”股份,需要多久才能套現獲利?說不清楚。又由于缺乏上市規則的保護,如果未來大股東(CVC)變著戲法要侵害其他股東(尤其是弱勢的中小股東)的利益,那這些股東也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除非他們在私有化之時就與CVC簽署了保護自身利益的相關協議(“自然美”原大股東就這么干了)。所以,理性的“自然美”公眾股東,一般都會選擇獲取現金。
如果“自然美”公眾股東的實際選擇正如推斷所言,那么,私有化完成后“持股公司”的股權結構將會是:CVC占比51%,“自然美”原大股東占比49%。但如果公眾股東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即都選擇了“持股公司”股份選擇,那么,“持股公司”的股權結構將會是:CVC占股40.56%,原“自然美”大股東占股38.97%,公眾股東占股20.47%。
當然,這只是兩種比較理想化的情形。真實的情況,可能會介乎二者之間。
但是,不論公眾股東做何選擇,在“持股公司”中,CVC所占的股權比例,都只會比二股東(即原“自然美”大股東)高出一兩個百分點。這種“雙頭”的股權結構,很容易使我們對“自然美”的前途產生一些猜想,比如說—CVC接管“自然美”后,通過努力提升其業績,待整個市場行情回暖后再擇機IPO退出。然后,二股東自然而然地“榮升”為大股東,再次獲得“自然美”的實際控制權。這恐怕也是蔡燕玉等人在將“自然美”私有化之時(也就是現在)就打好的“如意算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