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企業病的前世今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17:14 《法人》
大企業病本質上屬于企業組織結構問題,雖然,它會表現在員工身上,表現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醫治大企業病的關鍵,在于企業高層經理人的結構和流程設計能力 大企業病的前世今生 ◎文/朱志礪 《紅樓夢》里有一句經典格言,叫“大有大的難處”。這話本來是說賈府家大業大,人口眾多,管理難度大。用在企業管理上,這話同樣成立。企業規模大了以后,很容易罹患“大企業病”。 曾經有一些管理學界的朋友嘗試著歸納大企業病的各種表現。其中,有個朋友是這樣歸納的: “其病癥是組織臃腫、人浮于事、有令不行、相互推諉、安于現狀、不求進取、會議過多、決策緩慢、權利集中、事必請示、信息不靈、反應遲鈍等! 對大企業病的癥候群做個歸納總結,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我要說的是,大企業病的癥狀,永遠是個案的、動態的。不同的企業、同一個企業的不同階段,大企業病往往不同,有時癥狀恰好相反。 比如,在集權經營的企業里,老總大權獨攬,董事會上、工作會議上,老總一個人講話,大家分頭執行就行,不要問為什么。這樣的企業里,大企業病就表現為,所有的高管都不負責任,沒有一個勇于任事的。要解決大企業病癥,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分權,責權利落實到人。 而在授權經營的企業中,問題就不是缺乏勇于任事的管理者,恰恰相反,高管們個個爭事權、管轄權,大企業病表現為山頭主義、獨立王國。此時醫治大企業病的關鍵,是總部的資源整合能力與文化整合能力,防止失控風險的能力。 大企業病確實大量存在于我們的企業,但是病癥的外延卻是動態的,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權威的終極界定。 大企業病產生的機理 大企業病之所以廣泛存在,原因在于,它和科層結構是共生的。 最能說明科層結構的案例,是軍隊的營、連、排、班建制。林彪元帥在內戰期間提出著名的三三制,即一個連管三個排,一個排管三個班,然后,又把班分成三個組。一個連隊一百多號人,如果連長要把任務分派到每一個士兵的話,他得花一天時間起草計劃,花2個小時才能把任務落實到每個士兵。由于有科層結構存在,任務的分配與指揮的實施就變得非常方便,連長只要三句話,就能把任務分派清楚:一排正面主攻,二排打左翼,三排打右翼。至于怎么打,主要是各個排長的事了。 科層結構最顯著的特點是:分層管理,逐級指揮。 管理有個跨度與寬度的問題。管理的跨度,是指管理者指揮的層級,連長還能記住全連100多號人的姓名、個性、能力特點,所以,從理論上說,連長可以直接調度手下每一個兵?墒,到營長、團長這個級別,手下管上千個兵,就不可能記住每一個兵的姓名、特點了。對團長來說,直接調度每一個士兵的理論可能性都不存在。他只能通過手下的營連長來調度士兵。從管理上說,是不贊成越級指揮的。而管理的寬度,是指每一個管理者適合管理的人數。實踐證明,一個人適合直接管理的人數,在8到12人之間。超過12人,就要考慮增設一個層級,實施間接管理。 企業是盈利組織,同時又是科層組織。科層結構的設立,使得企業管理有了基本的規范,避免了混亂的產生。 企業要達成盈利目的,就要把整個經營鏈劃分出若干個環節,設立相應的職能部門,去各司其責。以制造業企業為例,經營鏈上主要的環節包括產、供、銷、人、財、物和研發等7個。要把這7個環節做好,就必須設立專職的職能部門。所以,全世界的制造業企業,在部門設置上都大同小異,都是生產部、供應部、銷售部、人事部、財務部、技術部之類7大部門。 從企業職能部門的設立初衷看,體現的是一種分工協作原則。分工,使得各項業務更加專業化。比如專職的銷售員,往往比兼職的銷售員更熟悉市場,更加了解客戶的需求,顧客關系也更好。 是的,我們必須首先肯定企業科層結構的積極作用。沒有科層結構的基本原則,分層管理、逐級指揮,企業必然混亂。老總直接指揮門衛、生產工人,直接接待每一個供貨商,每一個銷售商,即使是神仙,也忙不過來。 在科層結構中的首席執行官,要學習的最大本領,不是怎么才能管好每件事,而是怎么少管事。管理的首要含意,就是管理者怎么通過別人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但是,當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設置的層級越來越多,科層結構就可能出毛病了。 經營信息的傳導,指揮的實施,需要經過漫長的回饋線和指揮線,才能在最高層與基層之間走一個來回。而在中間的任何環節,都可能出現信息失真和指揮失靈?茖咏Y構的伴生物——官僚主義開始出現,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弱化,創業激情消退,企業意志懈怠。 大企業病的診治 我們知道,大企業病是科層結構的伴生物,而企業既是盈利組織,又是科層組織。如果企業為了克服大企業病,而徹底拋開科層結構,那企業迎來的只能是無序和混亂。所以,醫治大企業病的關鍵,是經營變革,改造并建立新的更有效的科層結構。 韋爾奇主政GE之初,就發起了一場“拆墻”運動,提出了一個核心價值,叫“無疆界溝通”。 企業界普遍認為,韋爾奇發起的是企業文化革命。錯,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韋爾奇的改革,本質上是顛覆舊的組織結構,是一場改組科層結構的組織革命。 韋爾奇當年面對的難題,是組織運轉速度奇慢,部門之間深溝高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官僚主義盛行。拆墻拆的什么墻,拆的是部門之間的墻,是此職能與彼職能之間的墻。 韋爾奇的經營變革,是減少管理層級,讓經營信息傳導得更快更準確,把金字塔式的傳統科層結構,改組成扁平化的矩陣結構。 你制造部門喜歡生產已經定型了的成熟產品,而不理會市場需求是嗎?好的,我引進項目經理制,打通部門壁壘,讓銷售部、供應部、生產部坐在一起,來研究市場需求。 把韋爾奇的拆墻運動理解為企業文化運動,具有普遍意義,是個好榜樣的想法,是很容易把中國企業引上歧途的。郭廣昌說得很好,中國企業目前的主要工作不是拆墻,而是補墻。補什么墻?就是企業內的各個職能部門在能力上要更加專業化、職業化。 扁平化是個趨勢,但是,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我同意郭廣昌的看法,還是要培育、提高職能部門的職業化、專業化水準。 為了醫治大企業病,國內一些企業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海爾建立了一個“壓力傳導機制”,把企業面臨的市場壓力,通過人事獎懲系統,傳導到每個員工身上。聯想就更干脆,設立了“末位淘汰制”,通過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嚴峻的就業難現狀,把飯碗問題作為激發“狼性”的刺激物。 就像大企業病的癥狀描述沒有一個權威定義一樣,大企業病的診治,也沒有一個標準處方。相信今天已經國際化經營的海爾、聯想,也已經發現了,它們處理大企業病的經典處方,無論是壓力傳導機制還是末位淘汰制,在國際化經營中應該是無法走出國門的。 大企業病本來是個組織結構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應該在組織結構的設計和運行中去尋找。雖然,大企業病在企業的投資、業務、營銷、士氣等等領域都有所體現。 綜觀大企業病產生的原因和診治的方式,我們不難發現:大企業病的癥狀是動態的、個案的。大企業病的產生根源,與科層結構息息相關,當我們解決了一種大企業病后,會發現,另一種大企業病會接蹤而至。所以,沒有終極的經營變革,企業需要不斷變革,不斷調整組織結構,才能使企業處于最佳狀態,確;鶚I常青,實現企業的永續經營。大企業病本質上屬于企業組織結構問題,雖然,它會表現在員工身上,表現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醫治大企業病的關鍵,在于企業高層經理人的結構和流程設計能力。 (作者系資深企業戰略咨詢師)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