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中國制造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14:29 《財經文摘》

  中國正在為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工廠所累,這給了它的亞洲鄰居們一個巨大的機會。

  就像給越南投信任票一樣,美國英特爾公司在2006年初義無反顧地決定在這一新興的東南亞國家投資3.5億美元建立它的新工廠。然而就在同年,這家美國的芯片制造商又決定將投資額擴大至10億美元。英特爾公司在8個月之內向越南承諾的投資資金同過去10年在中國的一樣多。

  在馬來西亞柔佛地區,另一個跨國公司偉創力(Flextronics)已經啟動了一家投資額為1.1億美元的工廠生產線,這家工廠主要為美國惠普公司制造電腦打印機。作為世界上最大合同電子制造商之一的偉創力公司在中國已經擁有了規模巨大的工廠。但是,馬來西亞成為了它最新的投資地點。

  而在越南和馬來西亞東面的印尼,為耐克和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生產運動鞋和休閑鞋的總部位于香港的裕元鞋業集團大量地增加在該國的生產。雖然該公司在中國和越南的生產廠的產量也在上升,但是它在印尼的產量卻是增速最快的。

  雖然這三個公司做出決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結果卻是相同的:他們選擇避開以異乎尋常速度增長的中國經濟,而把工廠設在亞洲的其他國家。選擇這樣做的當然不僅是這些公司。在綜合考慮了成本、風險、客戶和物流方面的因素后,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中國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制造業投資地點。

  無限廉價的勞動力供給和迅速獲得的技術力量使中國的增長看起來是不可阻擋的。實際上,過去每家在美國或是歐洲倒閉的工廠注定都會到中國重新開始生產。這其中許多的工廠已經幫助中國在1993年到2005年間將占世界出口產品的份額增長了三倍(達到了7.3%)。相比較而言,除了俄羅斯以外的每個8國集團成員國的世界產品出口份額都出現了下降。這種趨勢與制造業產值的變化趨勢相類似。在截止到2003年的10年時間里,中國占全球工業產出的份額增長了2倍,達到了約7%,而同期8國集團成員的份額卻都下降了。有趣的是,只有美國和加拿大的份額還在上升。現在大多數產品似乎是產于中國,但是北美仍然是真正的世界工廠。

  然而,作為低成本生產基地繁榮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不僅僅是中國大陸。亞洲其他國家的制造業和出口商品也在迅速增長。總體來看,韓國、臺灣、印度和東盟成員國在截止到2003年的10年內將它們的全球制造業份額從低于7%升至9%以上。它們的出口也實現了全面的增長。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巨人,但是投資現在正從中國向亞洲其他國家轉移,這給亞洲其他國家變成制造中心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問題在于它們是否能抓住這個機會。

  路途遙遠,成本昂貴

  里昂證券(CLSA )亞太區市場分析師斯科特·布里克森對于一些新工廠沒有將中國作為投資首選地給出了兩大原因:成本的上升和公司對于生產基地多樣化的自然要求。

  迄今為止,中國大部分的工業發展都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上海周邊地區和香港附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但是這些地區的生產成本正在迅速增長。辦公樓租金飛漲,工業用地供應不足,同時公用事業費用繼續攀升。所有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工資的快速上漲。盡管有大量的流動工人從中國的內地向沿海地區轉移,但過去幾年內工人的工資一直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對于管理者來說,這種情況依然沒有改觀。

  偉創力公司亞洲區總裁和常務董事彼得·譚嘆息道:“中國成了自己成功的犧牲品。”他發現很難聘用和留住技術型員工,無論是財務經理還是精通像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和六西格瑪(Six Sigma)這類國際生產技術的生產管理人員。高質量工人供應不足引起了頻繁的挖人行為和工資的迅速上漲。他說:“中國不再是最廉價的生產基地。”

  里昂證券的布里克森先生通過分析亞洲勞工的工資也支持這個觀點。上海地區工廠工人的平均工資加上社會保險在2005年時就已經達到了每人每月350美元,深圳的這一數字約250美元。相比較而言,馬尼拉工人的月工資低于200美元,曼谷工人是150美元左右,而在印尼的淡則只有100美元。雖然中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正在上升,但是增速在許多行業都比不上工資上漲的步伐。

  公司可以選擇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將工廠從充分發展的中國沿海地區遷移到成本低很多的內陸地區。實際上,為了促進中國內陸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從2000年開始已經通過了一些政策。中國本土企業已經率先向內陸轉移,同時一小部分,但卻是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也隨后向中國內地轉移。

  英特爾就是其中的一個。2004年,它決定投資5.25億美元在四川省省會成都建立一個新廠,作為它在上海工廠的補充,兩家工廠相距1600公里。英特爾公司系統組裝和檢測部門總經理布萊恩·科茲安尼克表示:公司的決定主要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中國政府積極地推行“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因此為英特爾公司提供了優厚的激勵措施。在遙遠的內陸設廠必然會使出口產品的運輸成本提高。但是,科茲安尼克認為這樣做是會有補償的,因為西部地區的勞動力和公共設施成本都要比沿海地區便宜很多。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這么認為。譚先生的偉創業中國工廠就位于中國的東部沿海省份。他說:“我們沒有興趣到西部去。”因為從那里把產品出口到美國和歐洲的成本實在太昂貴了。其他觀察家補充說,內陸地區管理人才的缺乏要比沿海地區嚴重得多,并且很難說服海外員工將他們的家搬到像重慶和成都這樣的城市,那里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學校寥寥無幾。因此許多公司決定寧可去亞洲的其他地區投資。

  成本只不過是影響決策的一部分因素。同樣重要的還有生產地點的多樣化。許多公司已經把它們大部分的生產設施遷到中國,因此并不愿意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日本貿易振興會去年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由于中國存在越來越多的商業風險和不斷高升的勞動力成本等因素,日本公司采取了“中國加一”(China-plus-one)的策略,即同時投資中國和亞洲另外一個國家,并且應該考慮把重點放在那個“加一”的國家上。

  日本公司可能過于小心了,但是這種不安的心理現在已經被其他國家管理人員所接受。這些管理人員所在的一些公司擔心中國的不安定因素,因為中國農村,尤其是西部地區,已經遠遠落后于繁榮的東部地區。中國官方披露的數字顯示:2005年發生了8.7萬起騷亂和社會動蕩事件,這其中相當多的事件是因為當地政府打著發展的旗號強占了農民的土地。

  同等重要的顧慮還有保護主義呈抬頭之勢。美國和歐洲正越來越堅決地要求中國履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責任。世界上最大的合同鞋業制造商裕元公司在中國、越南和印尼的工廠每年生產超過1.8億雙鞋,其中的大多數銷往美國和歐洲。因此,當2006年10月歐盟針對產自中國和越南的進口皮鞋征收反傾銷稅時,公司迅速地提高了它在印尼的產量。公司發言人葉銘忠說:“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關稅和配額情況是我們選擇投資地點時考慮的關鍵因素。”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工資水平。每雙鞋要在生產線上經過200多道工序,因此鞋業生產屬于高度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中國,這家公司工人的工資正在快速上漲。雖然生產率的提高抵消了工資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但是中國工人的工資仍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葉銘忠先生注意到越南和印尼的工人工資也在上漲,但是勞動力成本仍比中國沿海地區低35%。

  另一個實行“中國加一”策略的公司是日本的服裝零售商優衣庫公司。為了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貿易糾紛,該公司去年決定將中國的服裝生產份額從90%減少到60%。這部分生產份額將會轉移至公司在柬埔寨和越南的工廠。英特爾公司也建立了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中國都設有工廠。

  保護知識產權

  中國還存在其他風險,特別是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國外投資者發現當地公司生產與它們同樣的產品,但是卻使用了不同的品牌。由于這個原因,醫療器械等行業的許多公司轉而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工廠。通常這類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因此勞動力成本遠沒有強大的知識產權價值重要。一些化學品公司甚至已經在新加坡建廠,并將產品出口到中國。這些公司在新加坡更容易獲得原料,但同樣重要的是他們相信自己寶貴的工業生產流程將不會被竊取。

  公司管理人員也擔憂人民幣升值問題。雖然沒人認為人民幣會在短期內急速上升,但是人民幣匯率的確處于穩步上升的軌道中。自從中國在2005年7月將人民幣匯率上調2.1%以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又升值了4%。專家預測在未來一年,人民幣匯率將持續上漲約5%左右,這必然會削弱中國對出口導向的制造業投資的吸引力。

  當然,成本和風險不是選擇廠址的唯一因素。國家基礎設施的質量、供應商和當地市場的總體規模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由于這些原因,中國將仍然具有投資吸引力。

  英國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制造業教授古瑪·巴特查亞(Kumar Bhattacharyya)相信迅速發展的中國國內市場的吸引力將超過成本方面的各種擔心。他說:“為什么人們要到印度和中國去呢?標準答案是廉價的勞動力,但是更多的大型技術公司是為了市場。”

  當然,紡織業和服裝業將會尋找能夠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地方,由于工資上漲因素將工廠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然而對于更復雜的資本密集型制造業來說,國外直接投資很顯然更看重的是當地市場,而不是低成本。

  任何新興的亞洲市場都不能與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相媲美。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中國的個人財富仍然非常低,但是大城市正逐漸形成活躍的中產階級。憑借每年10%以上的增長率,中國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的交通和其他基礎設施也比亞洲其他國家好,同時供應商的配套能力也一直在提升,中國國內將會形成非常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然而,亞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提供了相當大的市場。盡管擁有11億人口的印度比中國貧窮很多,但是印度國內的中產階級正在形成,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會達到8%左右。到此為止,國外對印度制造業的投資是非常有限的,印度2005年外商投資總額僅為70億,而中國的這一數字為700多億美元。印度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就是極度不完善的基礎設施,而它的商業環境也以官僚主義而著稱。但是即便如此,更多的國外公司開始在那里建造工廠。

  制造業人才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一個好例子,豐田和現代汽車最近不約而同投資印度,以便充分利用那里每年畢業的70萬工程學和理科大學畢業生。還有跡象表明:印度的技術人員能將西方國家的高自動化的汽車生產線重新設計,使這些生產線變為更適合印度市場的勞動力密集型生產裝置。連低技術行業也對印度產生了興趣:裕元鞋業在印度建立了它的第一家鞋廠,原因不是被印度的巨大貧窮和廉價的勞動力所吸引,而是被當地經濟特區所提供的稅金優惠所吸引。

  大多數觀察家估計印度制造業的發展落后于中國10年,但是制造業未必能在印度實現迅速或平穩的發展。一個比中國更重視民主政治和個人權利的國家將必然會發現:在完成基礎設施項目和進行類似放松勞動力市場管制這樣的改革方面要比中國困難得多。

  擁有5.6億人口的東盟貿易集團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實施生產基地多元化策略而決定搬出中國的最大受益者。問題是10個東盟國家已經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市場。雖然該地區為以出口為基礎的制造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但是做為一個單獨的市場它仍然非常零散。公司希望建立一個工廠就可以服務整個地區,但是許多障礙阻礙了他們的想法。

  東盟國家宣布了在2015年以前建立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大膽目標。自1992年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以來,該地區主要貿易產品關稅已經降到了5%以下。但取消非關稅壁壘對該組織來說則困難得多,它需要統一眾多工業標準和海關規定,并設立獨立的機構監管地區貿易和調解爭端。

  很少有人相信東盟經濟共同體能夠按照設想實現。盡管取得了一些進步,但中國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卻為這一進程增加了緊迫感。該組織決定率先推進包括電子、紡織、醫療和物流在內的12個領域的改革。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還必須要考慮如何發展高附加值的制造業。雖然東盟在2005年吸引的37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創造了歷史紀錄,但進入該地區的主要是基礎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產品附加值很低。

  麥肯錫咨詢公司的研究人員羅蘭威林格說:“我對東盟的發展很擔心,該地區國家需盡快向更高端的制造業發展,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和印度在這方面正在迅速提高。”

  這一地區也有亮點,新加坡雖然只有約400萬人口,但其勞動力都受過良好教育。這個國家向來吸引著需要很高技能和大量研發工作的高端制造業;泰國建設“東方底特律”的努力開始取得成效,計劃在去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1噸皮卡生產國。

  不過在該地區其他國家,政府的計劃往往停留在口頭上,并未采取足夠的實際行動。就目前而言,雖然外國投資者感到對中國投資過多而把目光投向其他地區,但這對整體格局不會有太大影響。隨著印度解決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中國發展成為更大的市場,東盟國家就需要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否則它們對制造商剛剛產生的吸引力就會逐漸消失。

  出處:英國《經濟學人》 作者:Nancy Hatch Woodward

  2007年1月11日 翻譯:符佳林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