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國美并購永樂模式帶給中國企業的啟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15:15 《經濟》雜志
文/本刊記者 杜明明 國美電器去年收入達到173億港元,永樂電器的同期收入為118億港元。通過收購業內第三大電器零售商永樂電器,國美電器規模將大大超過業內排名第二的蘇寧電器,后者去年收入為人民幣157億元(合19.7億美元)。這一交易也將顯著提高國美電器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市場占有率。UBS Securities Asia Ltd.的調查報告顯示,以兩家公司2005財年的數據計算,目前國美電器在該地區的市場占有率為60%。合并后,年銷售額將突破700億元,如果再加上永樂之前操作收購的大中,三者門店將突破625家,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形成一個家電連鎖巨頭。而“老二”蘇寧的年銷售額為397億元人民幣,店面363家。 強強合并歷來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和轉折點,國美永樂合并,不僅是兩家企業的聯盟,更是中國家電業的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合并的前提、方式是兩個企業的理性選擇,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兩個企業的合并將肩負著推進中國家電流通業由大到強的轉變,肩負著快速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的任務,肩負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民族品牌的責任。 跟永樂合并后的新國美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約占國內零售市場12%的份額。新國美集團擁有20萬名員工,成為國內外眾多知名家電廠家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不過, WTO過渡期結束之后,面對洋品牌家電連鎖大鱷大舉進軍國內市場的形勢,作為領軍人的民族品牌的前途將是什么? 人們等待新國美集團的回答。 目前,新國美集團正緊鑼密鼓整合,并將在原來計劃的時間內,提前完成國美永樂的整合工程。 中國家電產業現狀 家電產業大而不強、整體利潤水平低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是長期困擾中國家電產業健康發展的三大頑疾。 首先,中國是全球市場上無可爭議的“家電大國”,近幾年一直擁有位居前列的銷售量。中國家電業的自主生產能力不僅解決了滿足國內市場家電產品需求的問題,同時也成長為世界最重要的家電產品輸出大國和家電制造基地。但是,中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電強國。 迄今為止,可以說整個中國家電業的發展并沒有擺脫對低成本優勢、價格優勢的依賴,產品供大于求,并由此產生反傾銷訴訟頻發、貿易爭端不斷,中國家電產業毛利水平長期徘徊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界。 我國家電制造的技術升級主要依賴對核心技術的引進,技術升級的高利潤、技術升級的主導權大都掌握在少數核心技術出產企業,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發展緩慢等問題得不到解決,致使我國家電產業在高端市場、高端產品上一直不能擺脫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導致問題的癥結,主要有競爭高度同質化、產業集中程度過低、產業分工不明晰、經營資源大量浪費四大根源。 首先是競爭高度同質化,表現為產品同質化、賣場經營同質化,服務同質化、競爭形式同質化,高度同質化的競爭是產業利潤損失的原因之一; 第二,產業集中程度過低,則會導致無序競爭、低效競爭。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要先經歷眾多小規模企業云集的階段,在幾番拼殺之中,強者勝出,弱者淘汰,之后市場逐漸集中到一定的程度,產業獲得外部市場活力和企業內部經濟效率的均衡,這樣有助于更好地發展先進的經營形式。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家電流通業長期存在產業集中程度過低的問題,這種現狀如果不能得到改善,不利于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 第三,產業分工不明晰。由于歷史的原因,與家電制造業相比,流通業發展相對滯后,導致家電制造業不得不把大量資源投入到流通業,形成目前多領域重復投入,資源大量浪費的現象。因此,制造業和流通業必須越過產業分工的界限,才能專注于研發、生產等核心環節的經營,渠道供應鏈價值才有望提升。 第四,同質化競爭造成社會、產業、企業經營資源的大量浪費,大量資源被用于爭奪市場,而非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嚴重阻礙產業效率的提高。 產業未來發展導向 要讓我們的家電產業走向強盛和繁榮,提高整體利潤水平,就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是中國家電產業的使命,也是制造商與國美這類流通渠道商共同的責任。因此,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化產業分工機能、適當提高產業集中度、高效整合及使用資源是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實現差異化競爭。今天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中國目前的同質化競爭不僅代價慘重,也不能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差異化是擺脫同質化競爭、惡性競爭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更多將目光投向市場、技術、產品、服務等的深層次開發和經營之中。 ——優化產業分工機能。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歷程表明,經濟增長速度愈快、技術水平愈先進,則社會的分工程度愈高,不同的企業愈益憑借專業能力、核心競爭能力獲得優異的經營能力,企業之間的合作愈益緊密和重要。例如,聯合庫存管理等先進的廠商合作模式顯示出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制造商和零售商在未來會更加相互依賴、緊密合作,提高廠商的合作能力是未來連鎖零售企業的重要發展趨勢。 ——適當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市場競爭,擴大企業規模,能夠有效提高產業集中度。目前,中國家電業已經走過了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迫切提高產業集中度,遏制惡性競爭,要求企業能夠運用較大規模的資金,使用較先進的技術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服務能力,在經營理念、管理手段等多個方面有所提高。 ——高效整合及使用資源。大規模企業最主要的優勢之一就是集聚資源,只有資源集聚,方可放大使用效能。 陳曉介紹道,新國美將把國美、永樂、鵬潤三大品牌納入新國美集團統一管理,成為新集團所轄獨立運營的家電零售品牌。 在新集團職能架構中,國美、永樂以及鵬潤在集團發展規劃的領導下,按照統一戰略、統一企業文化、統一集團采購、統一選址、統一物流倉儲、統一信息管理、統一資金管理和統一制度管理的原則,在經營層面實現門店形象、目標消費者、營銷策略和產品結構的差異化,提高新集團多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如此,國美永樂整合后,新國美集團將促進品牌經營差異化和互補性,強化進行資源共享,資源配置效率將大幅提高。 黃光裕 黃光裕,1986年隨兄弟到北京,用3萬元貸款開始經銷家用電器。1987年1月1日,在北京珠市口大街一家小店創辦國美電器,始終堅持“薄利多銷、服務當先”的經營宗旨。1999年帶領國美電器走進天津,邁出家電零售業全國連鎖的第一步。1999年,創辦總資產約50億元的鵬潤投資有限公司。2002年10月26日,重新執掌國美。2003年主持國美電器在香港開業。2005年,以140億身價第二次成為胡潤百富榜的首富,比上一年增加35億。2006年11月12日,任國美集團董事長。 陳曉 陳曉,1996年集資100萬元創建上海永樂電器,從成立初年銷售額只有100萬,歷經八年,到2003年實現銷售突破100億元,銷售產品達5萬種,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州、河南等地已擁有超過六十家的家電連鎖大賣場,成為國內家電連鎖業的領頭羊之一。2005年1月,引入國際資本摩根士丹利5000萬美元投資,使之成為永樂第三大股東。2005年7月,宣布以不高于1.4億元的價格收購臺灣燦坤在內地的半數門店。2005年10月14日,永樂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市值超過50億元。2006年11月12日,任國美集團總裁。 [專家點評] 壟斷與競爭 百姓心自明 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張承耀 在盤點2006年一年之中各臺好戲的時候,國美與永樂的合并自然是令人無法忘懷的一幕。對之拍手叫好的人不少,而也有相當多的人士表示了懷疑和擔心——叫好的論據是家電零售業集中度上去了,與外國巨頭相比競爭力增強了;擔心者認為第一大把第三大的兼并后,會不會利用壟斷優勢欺壓生產者和消費者? 我們可以從這臺大戲的“演員”、“后臺”與“前臺”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演員”就是企業,“后臺”是投資者,“前臺”則是消費者。 從“演員”即企業的角度看,國內家電零售業的五大家(國美、蘇寧、永樂、大中、五星)基本上都是股票上市的股份公司,這次國美與永樂的合并也是按照規范的資本市場運作完成的。至于算是“兼并”還是“合并”怎么理解都可以,反正結果是形成了一家新公司,有三個主要品牌:國美、永樂和鵬潤;永樂公司沒了,品牌依然還在。 其次,我們必須觀察一下所謂的“后臺”即投資者,他們才是幕后的導演,是這臺大戲真正的驅動者與獲利者。本來在資本意志的驅動下,永樂也從2005年開始了一連串的兼并,還一度與大中走得很近。是投資者逼得永樂不能安心地賣產品,急得永樂要么買別的企業,要么賣掉自己。結果正是永樂的投資者賺個滿懷:如果國美沒有并購永樂,大摩投資在永樂的投資收益將只有170%;如此收購之后,大摩投資的投資回報率便達到了262%!因此,企業是賣商品的,而企業本身更是投資者買賣的商品。 此外,所謂的“前臺”則是消費者。畢竟多數老百姓進商場主要是買家電的。消費者當然關心兼并后對自己有什么影響,另外,生產廠家也會擔心受到“店大欺客”的“禮遇”。按照“演員”以及“后臺”們的說法,國美與永樂合并后僅占國內家電市場份額的12%,所以造成壟斷的情況并不會存在;國內原來有五大家在競爭,現在成了四家,但在全球范圍內看,還只是個“小兄弟”,離“全球行業領導者”的目標還很遠很遠。按照這個邏輯,就是國內合并成一家,也還趕不上國際大公司的規模,因此還得加快繼續合并的步伐。 且慢,我們是否應該聽聽國內消費者的聲音呢?和國際大亨競爭當然很好,鼓勵企業走出去。但是,在國內市場表現如何,壟斷與競爭的態勢怎樣,大家心知肚明,一把尺子清清楚楚:產品價格下來了,質量上去了,就是競爭的結果,就是老百姓歡迎的。 不僅是家電商場,其他任何產品與服務市場都是一樣的道理:飛機票打折了,郵票漲價了;汽車“出血”了,出租車提價了,等等。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是促進競爭還是亂用壟斷,人們不會相信你說得天花亂墜,一看事實就完全明白了。 永遠不要忽視了老百姓心中的那桿秤。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