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石齊平:新世紀春秋戰國平天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0:00 《中外管理》
石齊平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21世紀,在全球化和世界是“平”的趨勢之下,中國面臨什么樣的形勢?石齊平先生的演講高潮迭起,獲得掌聲不斷,令人難忘。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2000多年過去了,到了21世紀,在全球化和世界是“平”的趨勢之下,究竟當前的春秋有幾霸?戰國有幾雄? 全球化的邏輯 今天的全球化,有幾個重要的驅動力:第一是制度的變革,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使得全世界經濟體制逐漸在市場經濟概念下融成一片;第二是WTO,通過加入WTO,使各國的經濟越來越開放;第三是網絡時代的來臨。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世界是平的”的概念,大家在市場經濟情況下打成一片,這就是全球的資源共享。 這個時候出現三個“優”:優勝劣敗、優勢互補和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這三個“優”基本上都跟一個重要的概念——核心競爭力,是緊密掛鉤的。 優勝劣敗是當代的進化論,有核心競爭力者勝出,沒有核心競爭力者淘汰;優勢互補,你有核心競爭力,他找你合作,他的核心競爭力和你的核心競爭力互補;資源的優化配置就是我接下來要跟各位談的全球化的三個層次的效益。這就是全球化的邏輯。 有了這個全球化的理論邏輯之后,我們接下來看看在這個邏輯下全球發生了什么大事?這就是我要跟大家談的全球化效應,我將分三個角度談:第一是政治角度;第二是經濟角度;第三是精神的角度。 從春秋到戰國 從政治角度,請各位看看全球的政治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從1945年二戰結束以后,全球出現一個國際的秩序,當時叫做國際新秩序,國際新秩序就是由五個經過千辛萬苦在二戰中打贏的國家:中、美、英、法、蘇,也就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來決定國際上的秩序。這五個國家雖然國土面積不一樣,人口數量不一樣,GDP大小也不一樣,但可以平起平坐,因為都是戰勝國,而且都是核子俱樂部的成員。因此,從1945年開始的好長一段時間,這五個國家基本上決定了國際秩序。 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球化時代來了,于是,經過了30年,我們發現五個國家的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我們看蘇聯,蘇聯變了沒有?變了。蘇聯變成俄羅斯。英國和法國,他們兩個有一點變化,不顯著。中國也變了,中國崛起了。而這五個國家之中變化最大的是美國。于是,大家看到現在我們處于一個既有的國際秩序已經開始松動,但是一個新的國際秩序沒有來得及調整之前的過渡階段。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在這五個國家之外還出現了兩個國家,這就是戰后曾經被打成廢墟的兩個國家,戰后他們發揮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沒有20年就很快崛起了,這兩個國家就是日本和德國。 所以,今天我們這個時代是中、美、英、法、蘇、日、德這七個國家。我剛才說春秋是幾霸?五霸:中、美、英、法、蘇。戰國是幾雄?七雄:中、美、英、法、蘇、日、德。當年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的戰國策,那么到了現代世界的春秋戰國,我們會出現什么樣的戰國策,出現什么樣的新的合縱連橫,我們稍后講。 世界產業大挪移 從經濟的角度看全球化,就要回到剛才的三個優:優勝劣敗、優勢互補、資源的優化配置。什么是資源的優化配置?所謂的資源優化配置就是每一個資源都會尋找對它最合適的配置方式。 舉個例子, 1980年鄧小平決定設深圳特區。中國有句老話: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深圳出現一個工業區的時候,首先知道這個春江水暖的鴨就是香港,再過一段時間,周邊更遠一點的地方也知道了,到現在全世界的制造業都往中國跑。這是為什么?因為中國具備了制造業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制造業往中國跑,服務業往哪兒跑?印度。服務和軟件業印度是有優勢的。 制造業往中國跑,服務業往印度跑,那美國不是完蛋了嗎?一點都沒有完蛋。今天大家發現美國居然可以連連創造出貿易巨大的赤字,而這個貿易赤字居然可以占到他GDP的7%,這么多赤字,如果照傳統國際金融理論的話,美元應該已經跌得一塌糊涂了,但沒有。為什么?因為大量美元從國際間,包括:中國、日本、臺灣、香港、新加坡,全部流回美國。所以他的經常賬是赤字,他的資本賬是順差。那么這些錢通通流到美國干什么?金融管理、財務管理,這是全球分工。 而全球化的第三個層次的效應,就是精神層次的效應。我們說政治層次的核心叫權利,經濟層次的核心叫做貨幣,而精神層次的核心有兩個:一個叫做文化,文化是有助于全球的融合,文化、藝術、體育,不管你是信什么教的,你是什么種族,只要你喜歡,他也喜歡,大家偏好差不多,都是會融合的。但是,精神層次中還有一個東西就是信仰,信仰是講不通道理的。所以,當全球化時代沒有來臨的時候,大家各信各的沒事,即便那個時候有宗教戰爭。但是,現在全球化的形勢下,不同信仰的人碰頭了,意見不和就會打起來,甚至網絡上都會吵架的。所以美國再強也會有問題,甚至在21世紀開始就遭遇到9·11。 全球化的新形勢 全球權利架構的重組中,出現了所謂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其中美國是全球超強,美國有優勢,但是也還是有困擾,最大的困擾就是有些國際問題自己解決不了。布什上臺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奉行單邊主義。現在搞了六年之后,他發現什么問題都不是自己一個人能說了算的。 我們再看歐洲,歐洲的科技、制度、人文都不輸給美國,但是也有幾個苦惱的地方:第一心態上、戰略上過于依賴美國;第二,與俄羅斯為鄰,俄羅斯是最難相處的一個國家,但又沒辦法搬家。從美國的角度來講,歐盟雖然是世界上最強的一個盟國,但美國和歐盟的關系是微妙的,美國擔心的是歐元之后出現一個歐洲軍隊,但是不管怎么擔心,在全世界能和美國成為最好盟友的就是歐盟。 再看俄羅斯,一夜之間丟掉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丟掉的土地都不是在北極圈的,而是戰略要地——烏克蘭、高加索,所以俄羅斯元氣大傷。但是俄羅斯資源很多,科技水平不輸給美國,還有一萬多顆核武器,誰也不敢挑戰他。他的制度和人的素質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高的。但是,俄羅斯也有一本難念的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放心俄羅斯,北約不斷東擴,把獨聯體的成員國一個個納入進來,即使北約到不了的地方還有一個心腹之患在他的心臟里面,就是車臣。俄羅斯還有一個苦處,現在1.4億人口,問題是負增長,而且人口分布不平均,俄羅斯人都喜歡住在歐洲,不喜歡住在西里西亞,但是西里西亞資源很多,地上、地下資源很豐富,但資本缺乏、人缺乏,要命的是南面就是中國,中國人很多,所以俄羅斯心里面有壓力。 再看日本,日本的優勢很清楚:科技一流、資本一流、人的素質、社會紀律一流。日本的缺點是什么?國土太小,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可言,所以依賴度很大,依靠國際市場。而且日本嚴重缺乏資源。同時,日本竟然跟他所有的四鄰為惡,他自己覺得有美國在后面支持,以為美國會支持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新的常任理事國,但美國有自己的考慮。日本現在人口是1.3億,也在逐漸的減少中。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50%了,你說日本到那個時候還有活力嗎?日本最大的一個戰略苦惱是臺灣,為什么是臺灣?因為日本70%的資源都是從臺灣過來的,日本控制臺灣沒事,美國控制也沒有事。假設有一天,兩岸統一了,這個時候日本晚上還睡得著覺嗎? 最后談談中國,中國的優勢大家很清楚,第一是市場大,第二是市場多,第三個是腦力好,最后一點,積極性高。但是中國也有弱點,大致說來是五個問題:一個就是失調,公共部門和民間部門的資源配置不是太理想,出現很多效率的問題,或者是金融的危機,或者是腐敗的問題;第二個是失衡,不同地區之間巨大的失衡;第三個是失業,這么龐大的勞動力人群沒有工作,社會安定、政治安定都受到威脅;第四個是失序,社會的規范方面還需要努力;最后是失續,就是環境污染嚴重。 全新的戰略選擇 毫無疑問,今天全世界最強的國家一定是美國,但誰是全世界第二強?你一下子想不起來了,可能是中國,可能是俄羅斯,可能是日本,可能是法國、歐盟。換句話說,一個最強,其他的次強。 中國應該怎么面對這個形勢?當然中國首先面對的就是美國,美國對中國從來是兩個思維,永遠在中國威脅論和中國機遇論之間徘徊。這就是美國以前對中國的戰略思維。可是去年出現一個非常出色的人物,就是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他提出一個新的思路,他希望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把該負的責任負起來。 正當大家認為中美關系會出現一個結構性的轉變的時候,他下臺了,因為他等不到他心目中更高的官位——財政部長,他不干了,回到了他任職的高盛。但布什總統心目中的財政部長已經另有所屬了,此人就是鮑爾森,他也出自高盛,高盛董事長。鮑爾森腦子很清楚,他跟布什分析國家大勢,全球大勢,特別是著重談了他對中國政策的看法,因為他是中國通,他在高盛20幾年,來過中國大陸70多次。布什聽了他的分析以后,非常贊同。于是在2006年9月鮑爾森訪問中國,他訪問中國之前,布什親自打電話給胡錦濤,希望他能會見鮑爾森,而且他來的身份是美國財政部長及美國總統特使,可見布什對他的倚重。 然后他到中國訪問,到北京向胡錦濤提出一個最重要的建議,建立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戰略對話機制,中國由吳儀負責,美國由他負責,兩個人六個月碰一次面,一次在中國,一次在美國。在美國的時候布什參加,在中國的時候中國元首參加。你知道這個設計有什么含義嗎?難道只能談經濟嗎?不是。全球大事都要談嘛!全球范圍內很多大事只有我跟你說了算,我們兩個談談。所以我杜撰了一個詞,叫做共管論。美國的對華政策經過了中國威脅論、中國機遇論之后,已經跨入到第三個美國對華政策的思維了。 這就是中國面臨的新的國際形勢,春秋戰國“平”天下,中國必須牢牢抓住這個機會,這個機會難得啊! (本文根據作者在中外管理懇談會上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