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輩份高處有寒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5:55 《中國商人》雜志
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 袁岳 從我4歲懂事,我就知道和我年紀長的差不多的,除了我哥就是我的小輩。我大哥的大女兒長我6歲,大兒子長我兩歲,二女兒與我同歲,小女兒小我3歲,但他們按輩份都要喊我“小伯”。鄉村的規矩,人人之間用親友的稱呼相稱,我大部分同齡的同學的父母都稱我父母為長輩,因此我就與他們父母平輩,因此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小輩。尤記得初中時見班上新來一小美女,忍不住多看幾眼,結果中午當學校教導主任的六叔給我說,“這是你堂姐的女兒,論輩是你堂侄女”;高中時又見班上來一小美女,中午當學校領導的四伯又給我說,“這是你本家一堂姐的女兒,論輩是你堂侄女”。暈!怎么這個世界上的小美女全是我的小輩? 上大學的時候,我16歲,有人給我介紹我老家親二伯的侄女兒與侄女婿給我認識,見面才知道我的侄婿是南京大學56歲的管教授,而他們家的女兒也是我孫女輩的女兒已14歲,就小我兩歲。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的侄女侄婿只象征性地給女兒說了一句,“這按輩份你該喊公公的”。我這“小孫女”怪異地沖我笑笑,趕緊吃完飯跑了。我也從此不好意思去這個侄女侄婿家吃飯了。其實這種低年齡差導致的輩份差引起的不適感在大半情況下并不嚴重,在我的家外的小輩小伙計中,我們有一個默契的約定,就是不喊輩稱而喊姓名,而且也可以喊呢稱、渾名或罵名,但在我哥哥姐姐和近的堂親中,輩份稱呼一直被嚴格地遵行,我尤記得某年過春節,我大哥的大兒子喊我名字,被我大哥聽到,“啪”地打了他一個頭頂,訓道:“混帳,你喊小伯什么來著?”今年五一,到江蘇海門老家探祖,摸到我二伯的兒子袁德中家,我這位堂哥已是70多歲,一屋子其他大大小小的家人則全是小我一輩到三輩的人,而且尊敬地用輩份稱呼我,不過受長期的當長輩經驗的熏陶,我都輕松而自然地受之。 做長輩好處是吃飯坐席總是在比較高的級別上,即使是很小的時候。而且未成年的時候似乎就可以享受很多成年人的禮遇。做長輩的壞處是按理說要給小輩們紅包,但因為我以前太小所以這就免了,以至我現在也沒有給小輩紅包的習慣;但道義上也似乎受更高的要求,我尤記得我的哥嫂姐姐每當我和其他孩子打架或干了壞事,他們總用這樣的口吻教訓我,“你都是長輩呢,怎么可以這樣?”,“你是小伯了啊,你要讓他”。郁悶啊,這長輩當得! 自從到了北京工作尤其下海辦了零點以來,生活圈子嚴重公開化、專業化、社會化了,在這里輩份慢慢來源于作為“學長”、“行業前輩”、“老師”、“導師”,這種長輩感中有資歷,也更有一種影響力、知識權威等等的期望,與自然輩份中那種“蘿卜長在根上,理長在輩上”那種輩份自然權威原理比,今天這種輩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因自己表現而獲得的小輩尊敬,其選擇性強了許多。以后,獨生子女朋友們享受我這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般輩份待遇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而大家更可能獲得與可塑造的將是這種動態的、基于自我表現而贏得的輩份。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