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市場經濟的三界演義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20:26 《中外管理》
和君創業咨詢集團董事長 李 肅 李肅 北京和君創業咨詢集團董事長 1955年出生于甘肅。 1987年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1991年中國青年基金會展望計劃辦負責人,從事中美人才交流。 1994年開始從事企業管理咨詢。 2006年對郎咸平擺下擂臺,表示“不惜與郎咸平展開10年的爭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明星時代結束了,我們必須從明星時代轉到能力時代,轉到技術服務時代。 《中外管理》正值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前創辦,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中外管理》這15年,應該是中國改革開放最為關鍵的15年。 1978-1991:初露萌芽 爭論——私有化行嗎? 這一階段,主流經濟學家受意識形態的阻礙,還在討論私有化到底行不行?大多數人還在做國有企業夢,認為國有企業可以學松下、學日立,可以模仿日本變成大公司互相持股,慢慢走到市場機制中去。 國有經濟:力推承包制 計劃經濟在不觸動產權的情況下,正在做局部性的調整和改革,改革的大潮流叫放權讓利,也叫承包制。 民營經濟:小作坊大尋租 當時的民營經濟基本是個體戶、倒爺,在政府的管理體制里尋求一些尋租的利益,大部分人走的是不正當的致富途徑。 咨詢:ABC常識與公關炒作 當時中國的企業有三大需求: 一是管理知識和常識。我們那時做的都是關于管理ABC的咨詢。 二是公關服務。國企改革中的創新者能拿到好的政策,很多企業希望我們幫助他總結改革經驗,跟各種政府部門溝通,取得特殊的政策地位。 三是在局部領域里有一些管理提升問題確實被提出來了。比如:聯想當時面臨的問題是,從計算所里出來的一批技術人員,追求完美的管理;而一批新加盟的淘金者希望更多的利益刺激。柳傳志既反對行政化的管理只追求完美,也不同意分錢,他想搞大船戰略。這是當時我們很多生意里極少的管理咨詢生意,真正的管理咨詢剛開始萌芽。 1992-2003:全能時代 爭論:經濟過熱嗎? 改革開放從1992年又開始熱,1993年進入高潮。這一段意識形態的爭論被全面淡化,但是經濟政策的爭論變成主線了。當時出現了一場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到了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大家都認為:中國幸虧緊縮了。 經濟過熱:財富觀念轉變 1992年到1995年,經濟處在過熱階段。很多人炒房地產。再加上企業上市,使得中國企業一夜之間突然拿到了大把的錢。這些因素都在刺激中國人的財富觀念轉變。實際上這種變化潛移默化地促進了中國民營化。 經濟緊縮:產業基礎轉移 1994年到1997年,是中國產業基礎轉變的三年。1994年政府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緊縮,這場緊縮導致了大量國企在脫困中開始下崗分流。 中國的產業在這幾年里面完成了兩大轉移:一是城市工業大規模地轉移到鄉鎮,在最低成本的投入結構、運營結構、管理結構里去全面地競爭國際市場,為日后中國加入WTO進軍全球市場,奠定了重要的競爭力基礎。至今誰都擋不住這種低成本制造潮。二是跨國公司開始大規模轉移到中國進行投資、品牌運作。 國有企業:運動式的產權改革 1996年到2003年,大規模的產權轉化又潮水般地涌過來。從縣級到省級,全面地運動式地推產權改革。 咨詢:投資銀行+營銷咨詢熱潮 在這個格局之下,中國企業也有三大需求。 一是資源整合、機會整合、資本運作變成了大量中國企業的需求主流。投資銀行業務進入了過熱期。 二是管理提升的需求。從1994年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開始,國企開始研究到底什么是現代企業管理?在這個試點的過程里出了《公司法》。在這時期,國企需求的是社會功能管理問題,民營制造業需求的是解決制造能力提升問題、股份公司的治理結構問題。 三是由于中國經濟從短缺經濟進入過剩經濟,營銷策劃、流通業再造在這個時期非常熱。這時候的策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廣告策劃了,開始出現了產品戰略問題、渠道建設問題、物流配送技術問題、資金占壓問題,整個營銷過程中的問題都提出來了。 這一時期咨詢業呈現了一個不穩定的需求和正常的需求相結合的特點。國企做的是怎么樣下崗分流,而不是正常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民營制造業的管理問題都是很單一的結構問題,這種需求有時間性,導致管理咨詢業沒有穩定的市場。 企業中所有問題我們都得學會,這就把我們訓練成一個全能的公司,投資銀行、管理咨詢什么都干過。最后就共同重組,成立了和君創業。這次重組意味著我們在中國咨詢業想開拓出這個時代特殊的經典模式:投資銀行+管理咨詢。 2004-2006:競爭高潮 爭論:下一步往哪里走? 從2003年新一屆政府實施新政始。這時期,中國在國際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中國崩潰論到中國威脅論都是在這個時期里面形成的。在這種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中國社會問題不斷突現,又導致了中國社會又一輪新的改革開放的爭論。 在這一時點,到底是用犧牲經濟發展的代價,來解決社會公平問題?還是以效率為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增強自己的政策協調力、增強二次分配的可能性,自然地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中國高速成長的經濟到底是進入了大規模的提升時期,還是進入了潛藏著大量危機,需要開始調整的時期?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判斷出現了各種爭論。 中國的制造業已經擁有了全球競爭力,然而中國再往哪里提升?自主創新問題、金融創新問題、市場化、品牌建設問題全都被提出來了。 樂觀派認為:制造業要走向重化工業,而對重化工業新一輪的投資應該全力支持,像韓、日70年代一樣,從原來的制造消費品走向工業品。要大量地引進國際資本。但也有大量的人認為改革過熱,要出麻煩了。像郎咸平就認為:這是中國五千年來最糟的時候。 我認為: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在于國家政策導向上。中國處在一個很重要的檻上,它必須在成功的外交政策基礎上有成功的產業政策、金融政策來引導中國企業的大規模提升。 從國家的稅收結構看,2005年的增長是7年前的總量。這反映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經濟發展,你得調動所有地方的各種積極性全面發展經濟,然后把政府的協調力提高,才能把公平問題解決得更好。而現在如用各種方法去限制經濟發展,達到維護公平肯定是不現實的。 咨詢——藝術+能力+技術 在這時期,中國企業的需求進入穩定期,有五大需求: 一是所有企業都在追求管理技術的提升,如:薪酬管理、績效管理、文化管理、集團管控等。目前管理技術服務是最穩定、最熱的一塊需求,造就了很多本土咨詢公司。 二是國外金融資本和國內優勢的企業重組、整合、收購、兼并的需求,現在上升得極快。 三是中國股市全流通為投資銀行業務開拓了巨大的空間。 四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與國際對接的一些管理模式、戰略調整,現在也越來越熱。 五是政策咨詢。地方經濟的發展、金融政策的制定、醫療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涉及到大量政府功能的改革,最近也開始熱起來了。很多人現在轉向這方面專業化地開始研究、咨詢。 管理咨詢需求的旺盛,帶來了咨詢業的競爭高潮。現在的咨詢業也在分化。有三種戰略服務模式決定著咨詢公司的人力資源配置。 藝術服務——像我們這一代,靠的是藝術服務。20年了,我和各種各樣的老板打交道,老板有什么需求我都知道,什么事都能幫他解決,包括他的政治生態問題。這種服務的最大麻煩是不可復制,你很難尋找出來這么有長期經驗、能把握老板全部問題的人才,這是管理咨詢的最高層面。 能力服務——有一些企業,企業家、職業經理人都缺位,得有一批職業經理人給他做。咨詢給出一個方案,由于企業自身執行能力的缺位,最后急了咨詢師自己上。全世界的咨詢業都不敢啟用這種服務。因為最大的風險是這些咨詢師已經具備了職業經理人的經驗和能力,怎么保證不被企業挖走?而你如果大量地挖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做管理咨詢是很難的。即使成功了,隊伍也相當不穩定。 管理技術服務——中國企業的需求是技術需求、能力需求和藝術需求的混合體,而中國咨詢公司是不同的戰略找不同的人。 我們和君創業經常講的就是:明星時代結束了,我們必須從明星時代轉到能力時代,轉到技術服務時代。 (本文根據作者對本刊口述整理而成) 整理、責任編輯:鄧羊格 李肅心中的“四最” 您最欽佩的企業家是誰? 縱向看是柳傳志,他最與時俱進;橫向看是黃光裕,最具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擴展能力。 您最欣賞的企業是哪家? GE、微軟。 15年里,對您觸動最大的中西方管理著作(或思想)是什么? 杜拉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1世紀的管理挑戰》。 如果讓您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您認為管理者最理想的心態是什么? 永葆商業激情。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