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國資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7:22 上海國資

  《上海國資》記者 唐志勇

  新國資擔負的各種職能大都是基礎性的或者公益性的,而不是像傳統國企僅僅承擔一般的生產職能,其對產業的引領和對國民經濟的支撐等方面的作用更加鮮明

  10月27日,《上海國資》雜志邀請五位政府官員和學者,就“新國資”現象進行了小范圍的研討。作為上海國資雜志社舉辦的第一場“新國資圓桌論壇”的討論主題,專家們對這樣一個話題的興趣和關注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而研討的結果也使我們對這一領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線索來自于上海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汪勝洋和本刊記者對江浙滬等地的調研。

  “去年,我們在為

長三角一帶的諸多城市作規劃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當某些地區傳統意義上的國資已經在前一輪改制中基本退出的情況下,依然有大量的國資存在,但這些國資和傳統國資有著明顯的區別。”汪勝洋如是說。而本刊記者最近對杭州、蘇州、寧波、無錫等江浙兩省10家省市級國資委調研時,也發現了這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

  甚至在某些城市,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國資依然屬于國資范疇,屬于被遺忘的角落。

  本刊記者與某地國資委官員曾有過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目前你們現在國資存量還有多少?”

  ——“基本上都退完了,連糧食企業、電廠都退了。”

  “那邊廂搞得紅紅火火的開發區呢?還有國資成分嗎?”

  ——“哦!”

  新國資的產生

  可以斷言,新國資是中國28年改革開放、由原來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出現的歷史性產物,而且隨著改革的進展,新國資的總量在不斷擴大,至少在現階段如是。

  上海浦東新區,一個從荒蕪中誕生的現代化新城區,一個被視為國內樣板的開發區域,如今又成為了中央首批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在16年的開發過程中,國資力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浦東開發初期財力有限、開發區發展期待大規模集中推進的形勢下,新區開發采用了“企業導向”模式,即先成立國有開發公司,以政企合一、企業主導開發管理的方式,不依靠政府資金投入,通過土地“空轉”滾動開發,快速帶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

  在推動浦東開發的同時,這些國有開發公司也在不斷壯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年底,在300億的經營性國資總量中,陸家嘴集團、金橋集團、張江集團、外高橋集團、浦發集團等五家承擔開發任務的集團占到88.10%,而各集團公司95%的資產和所屬90%的企業又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尤其是土地開發環節。

  專家認為,這些開發區國資,或者說承擔了歷史性開發任務的國資,大體上可以納入新國資的范疇,而且也是比較典型的新國資表現形態之一,但也絕非惟一的存在形式。

  “和傳統形態的國資相比,新國資在功能的發揮、職責的承擔以及與政府的關系定位方面都不一樣。”汪勝洋指出。這些新型國有資產擔負的各種職能,大都是基礎性的或者公益性的,而不是像傳統國企僅僅承擔一般的生產職能和安全功能,其對產業的引領和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比傳統國資更加鮮明。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制定計劃,國有企業是工廠,其職能就是生產,相當于一個車間,不需要思考經營和發展戰略。

  而參照國際上國有經濟的發展規律發現,二戰以后,國外的國有經濟出現了高速發展,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紛紛實行國有化計劃。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國有化成為世界性潮流,不少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國有化步伐,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全球國有化的高峰期,其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歷史峰值。

  和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主要承擔生產職能不同,國外的國有經濟主要承擔著經濟職能。從行業分布來看,國外國資大都集中在公用基礎設施和某些基礎工業部門,某些支柱產業和一些新技術部門,除了基本的生產職能,還擔負起特殊的社會職能和國民經濟調節職能。

  可以說,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經濟的功能或者布局上是缺失的。而這一課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必須補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國有企業改革從搞好搞活國有企業,到整體搞好國有經濟,再到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等等,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的改革和調整已從強調一城一池的得失,轉變為更加關注國有經濟的整體效益和效率,更加關注國有經濟的作用和地位。

  這一認識上的轉變,直接催生了一種新的國資形態的誕生,我們將其稱之為“新國資”。在某種程度上,新國資可以視為特殊的社會職能及國民經濟調節職能與市場經濟環境接軌的產物。

  新國資是什么

  新國資究竟是什么?應該如何界定?如何來判定新舊兩種國資呢?目前國內理論界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在此次本刊舉辦的“新國資圓桌論壇”上,也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但與會人士達成一致共識的是,目前將國資劃分為經營性、非經營性、資源性這一最為普遍的分類方法,并不能完全涵蓋新國資的內容。

  這或許也是前文所提及趣事發生的原因。

  “最大的區別是老國資通常就是一般的競爭者,一個生產企業,而新國資要承擔很多的政府職能,是不以盈利為目標的,這是第一個特征;另一方面,新國資是市場經濟和國有經濟的接軌,要以企業的形式運作,也就是說以企業為載體,但不以盈利為目標,以履行政府職能為己任,又不提供純公共產品。”汪勝洋認為新老國資之間的分野還是比較清晰的。

  以企業為載體,要求采用更多的市場經濟的手段,體現的是與市場經濟的高度融合;不以營利為目的,體現國有經濟特殊性,和一般競爭性企業分開;不提供純粹公共產品,是和財政分開,因為實際上有些公共職能是由財政支持的,比如軍事、外交等,并不與市場接軌,無論是哪種經濟體制下,都必須提供這些服務。

  按照汪勝洋的推理,由此一來就形成了兩個分析的標準,一個是市場化標準,一個是營利性標準。

  按照營利性和市場化兩維分析方法,可以進一步將國有資產按其市場屬性劃分為四類:一類是營利性和市場化的國有資產,稱為競爭性國資,具體表現形式是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資產;第二類是營利性和非市場化的國有資產,稱為壟斷性國資,這部分國資主要表現形式是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領域的國有資產;第三類是為非營利性且未市場化的國有資產,稱為名義性國有資產,這部分國有資產不直接反應市場價格和提供利益,主要表現為未開發的礦產、水力、土地等資源;第四類是非營利性和市場化的國有資產,稱為功能性國資。(見圖1)

  其中,功能性國資即新國資。“也就是說,新國資可以定義為既不以盈利為目標(彌補市場不足),又是參與市場運行,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的那部分國有資產。”汪勝洋認為。

  厘清邊界

  對于這種分類方法,蘇州市國資委主任周志豪較為認同。

  “就我們的實際工作而言,我覺得功能性國資,也就是新國資除了開發區的投入外,應該還包括自主創新等方面的國資投資。”

  在開發區建設過程中,國資投入是政府意圖的一種體現,它必須要有這么一塊資本存在。目前,在蘇州開發區投入當中,包括企業的廠房設備等等,國資投入約占三分之一,國有資產在開發區的功能性建設很重要。此外,自主創新方面的國有投入也是不可代替的,盡管國有投入不能替代研究機構,但是可以創造環境,例如產業園、創業園等等,都是高新技術的引導型投入。特別是一些比較大的高科技項目,比如在光電領域,昆山有一家龍騰公司,國資投入就比較大。

  而浦東新區國資委副主任賈繼鋒則從另一角度詮釋新國資概念。

  “原來的劃分方式把國資國企的概念限制得太狹窄了,這我和大家有同感。至于新國資,我覺得其本質是政府從資源到資產到資本的運作平臺,從另外一個角度,它是政府經營城市的實施工具。”

  這牽涉到政府目標和市場經濟的結合問題。如今,政府目標已經不可能通過計劃經濟形式實現,只能通過市場化的形式出現,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化的載體。

  從開發區的運作實踐出發,賈繼鋒認為企業化載體一般有三種形式:政府性開發公司、純粹性競爭性公司、還有一個居于當中的公司形態。而新國資可能適用的就是政府性開發公司,從而政府能夠通過這一企業化形式,實現政府資源資產到資本的完整流轉。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國有資產規劃投資委員會常任委員楊建文認為,“新國資相對于老國資而言,應該具有不同于老國資的特征。新國資應該是符合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特點的新型國有資產,這個最為基本的定義我贊成,而且認為非常重要。這個定義提出來后,會遇到一個問題:市場經濟是追逐利益的經濟,但國資具有經濟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是不是一部分國資體現經濟性,另一部分國資體現社會性,這個判斷需要斟酌。退一步講,即使一部分國資不以企業自身營利為目的,也還是要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不能簡單地講非營利。”

  此外,楊建文還認為,新國資還應該具備幾個特征,或者說需要增加幾個限定:一是“符合國資功能轉變需要的新型國有資產”。改革開放前,國資的功能很簡單,也很明顯,就是生產功能(滿足人民消費需求)和安全功能(滿足政權鞏固需要),但在轉型時期,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的任務同時并存,對國資提出了新的要求,國資的功能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引領工業化,規范市場化,適應國際化,促進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這些是國資在新時期應該具備的新功能,應該承擔的新職能,應該發揮的新效能。“我認為,只有具備這些新功能、新職能、新效能的國資,才能稱之為新國資。”

  “二是符合提升我們黨和政府執政能力需要的新型國有資產,這一點在我們發展的現階段特別需要強調。”楊建文指出。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缺乏經驗,跨越式非均衡發展過程中也累積了不少社會經濟矛盾,這些矛盾并不能指望民資或外資來解決,也不能全部通過財政來解決,尤其在我們的公共福利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完善的時候,國資是政府協調、緩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工具。現在強調建設和諧社會,還得靠國資。國資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需要研究。但這種具有新形式發揮新功能的國資,就是新國資。

  “汪所長提出的開發區國資,是一種具有新形態和新功能的國資,我認同這是一種新國資。但需要強調的是,這僅僅是新國資中的一種形式。”楊建文提出。

  新國資的監管和轉型

  【《上海國資》“新國資圓桌論壇”主持人語】

  無論是本刊記者在江浙滬等地國資系統的走訪調研中,還是在和國資領域研究學者的探討中,抑或是在和國務院國資委相關人士的交流中,一提及新國資的話題,無不引起內業人士強烈的興趣和討論的欲望。當《上海國資》發起“新國資圓桌論壇”的時候,受邀的學者和官員均推掉了繁忙的工作,欣然與會,無一例外。

  在平等、互動的圓桌會議形式的研討中,圍繞新國資的概念、成因、監管、轉型等問題,五位專家暢所欲言,或從實務經驗、或從理論層面對其進行了精彩的詮釋。現將此次研討會的部分精彩發言選編如下,使讀者能夠共同交流和分享其中思想的碰撞與火花。

  他們分別是:上海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汪勝洋、江蘇省蘇州市國資委主任周志豪、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副主任賈繼鋒、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效門。

  汪勝洋

  當市場環境成熟之后,具備了營利性資本進入的條件之后,或者私人資本力量足夠的時候,這時候功能性國資就應該及時轉型,要么撤出轉向新的功能性投資,或者多元化轉化為競爭性國資。

  周志豪

  新國資本身應該是動態發展的概念,我們比較認同的是,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國有經濟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楊建文

  新國資還應該具備幾個特征,或者說需要增加幾個限定:一是符合國資功能轉變需要的新型國有資產,二是符合提升我們黨和政府執政能力需要的新型國有資產,這一點在我們發展的現階段特別需要強調。

  賈繼鋒

  就浦東新區新區開發公司的實踐而言,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下,新國資的定義和功能意義何在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周效門

  我們應該不是僅僅為了創造一個新名詞而提,而應該是為了警示,這是最重要的。

  要預防老國資的問題出現在新國資上,謹防新國資變成老國資,謹防一些老國資的沉淪之路在新國資領域重演

  不僅僅是概念

  周效門:無論定義怎么下,實踐中,新型國資的大量存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現在提出新國資這一概念,是一個理論創新,涉及四個問題,新國資的概念,為什么提,背景是什么,有哪些實踐指導意義。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應該不是僅僅為了創造一個新名詞而提,而應該是為了警示,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在現在這個階段為什么要研究新國資,只是一個理論創造呢?還是為和諧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后者顯然更重要。其實,從本質上說,新國資是原來的國資通過市場運作而產生的新的形式。因此在研究新國資的時候,尤其是在開發區這塊,應該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

  周志豪:我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談談對“新國資”的認識。

  在前天我們開的“十一五”規劃論證會上,大家爭論了一番,覺得搞好國資工作確實不容易。現階段國有經濟應該在哪些方面起作用,大家認為還是回到了功能性方面。我們用了三句話概括國資發展方向:一是突出發揮國資的功能性作用,二是積極發揮國資在公共性領域的作用,三是在經營性領域,國資還要適當地發展。

  同時我還要強調一點,盡管改制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實際上我們國資從賬面上不僅沒有減少,還在增加。這兩年,蘇州市區的國有資產從傳統產業中退出了近50億的規模,但在基礎設施、交通能源等方面的投入還不止50億。所以,盡管國資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特別是企業數大幅度下降了,但是絕對值沒有下降。

  賈繼鋒:就開發區而言,“新國資”應該主要是指政府性開發公司這種企業載體。它充當的角色就是政府(某些)職能的實現平臺,政府資源向資本轉化的通道,政府服務功能的實現工具。

  這類新國資的運行特點之一是政府決策,企業操作,也就是“白手套”概念。所謂“白手套”,是一個政治術語,當不允許和別人直接用手接觸的時候,就戴上白手套以后和別人接觸,這類新國資就類似于政府的“白手套”。比如說有部分企業并沒有實際運作功能,就是投融資工具,是政府和銀行打交道的工具。

  作為開發區運行中實現政府功能的工具,以前有一種認識,認為政府性開發公司不需要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就是一個總經理,現在叫執行總裁。而現在提倡在國有獨資公司中也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董事會,實際上就是轉變政府職能。開發公司不僅要完成政府意圖,還要在市場化運行中取得相應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新國資并不是不能夠盈利的。以前搞大開發的時候是做了再說,比較粗放,從而會產生虧損或者高負債。實際上,這是開發模式和運行模式沒有設計好所造成的弊端,并不是必然的。應該要先把營運模式設計好,責任邊界確定好,開發公司完成多少任務,盈利從那里來,需要取得多少政府補貼,需要注入或變現多少資源,衍生產業服務鏈能夠從市場取得多少盈利,最終如何平衡,都要考慮清楚,計算在內。園區開發投入確實是長期的、巨大的,但是不等于不盈利。在國外,很多開發區域的開發規劃都是以5-10年為周期進行投入產出平衡,有些到第十年才開始有收入,照樣有企業愿意參與,而且還能獲得資本市場大量資金的支持。當時各地政府搞開發區的時候,需要國資前期的大量投入,形成了政企合一的開發模式,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社會環境和企業發展不成熟,沒有合適的承載體,而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這一點需要新的認識和定位。

  新國資的監管

  汪勝洋:按照我們分類方法,新國資實際上就是指功能性國資。對不同類型的國資進行監管應該是有所區別的,管理的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去把握這種度呢?目前仍然需要探索。

  而且對于新國資的監管問題,地方上面可能更為重要。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層面,對于功能性國資方面并沒有很大關注,因為它管理的大都屬于壟斷性企業,不存在功能性國資這方面問題。新國資主要來說還是集中在地方。因此,只能是地方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周效門:新國資的監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老國資的發展和管理目前存在很多問題,所以要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監管體系。我們要預防老國資的問題出現在新國資上,謹防新國資變成老國資,謹防一些老國資的沉淪之路在新國資領域重演。

  剛剛說到開發區是新國資的重要表現形式,有的開發區發展很好,特別是國家級開發區如張江,漕河涇開發區,他們在促進產業結構提升,推進上海向服務型經濟轉型方面,發揮了了不得的先鋒和示范作用。但是有的開發區搞的很差,形態規劃亂,功能定位低,實際上是國有資產的嚴重浪費。目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難就難在一些中小開發區的亂上,這個現象就和老國資以前普遍存在的弊端沒有兩樣。所以我們現在研究這個問題要和宏觀調控結合起來,要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結合起來。

  周志豪:對于新國資的監管,確實需要摸索。例如在考核方面。

  如果參照汪所長的分類標準,新國資的效率應該是較低的,因為新國資實際上要承擔很多政府性的功能,需要服從地方發展大局,營利并不是考慮的首要因素,有時候明知道效益不高的也要投。而且即使有盈利,有些項目開頭幾年不盈利,要到后面幾年才盈利,又應該怎么考核。

  目前的考核體系還是適用于傳統國企的那套標準,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年度考核,保值增值率是一個主要的指標。所以我覺得對新國資的考核應該研究新的考核體系。

  另一方面,我們最難做的,還有怎么樣使新國資在工作中做到既完成政府功能,又能夠實現自身的良性循環,怎么掌握這個度。否則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新國資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那能不能做長遠尚成問題。

  賈繼鋒:新國資的管理和監督,確實非常重要。因為任何一個企業只要出生,它都會變成一個利益主體,具有擴展自身利益的本能沖動。所謂“新國資”為什么會出現老國資的弊端,因為它是一個利益主體。而如果政府單純采用行政手段來對待這樣一個市場化的主體,就會產生很大的矛盾。企業自身利益就和政府的目標產生利益沖突,企業在完成政府交辦任務的同時,會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利益,把國資變為小團體所有,在這一點上它和老國企是一樣的。

  開發公司這種“新國資”,與老國資不一樣的是與政府的關系更為密切,兩位一體,政企不分,所以監督特別困難。它擁有一些政府賦予的特權,擁有壟斷資源,可以把大量資產變現,變為小團體所有;另一方面當它和政府算賬的時候,又反復強調自身的市場特性,說為政府作了多少事,政府應該補貼多少等等,反正是想盡辦法尋找理由和政府討價還價。當然,與政府的這種博弈在任何國企都會存在的,只是表現形式有點不同。

  至于考核,我覺得我們現在的考核制度應該更切合實際情況,實行分類考核。比如對純粹承擔政府職能的企業,那么就按照事業單位一樣來管理、考核,依據完成項目的質量來考核;如果是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就按照市場化規則來考核;如果兼有兩方面的職能,那么可以按照項目分類考核,承擔政府的什么項目,政府給了多少補貼,可以劃清邊界、鎖定成本,考核它的運作能力、管理水平、完成效率等等;其他可以市場化的業務都按照市場化標準考核。

  新國資的轉型

  汪勝洋:我想談一下轉化問題,雖然按照營利性和市場化兩條標準將國資分為了四類。但是在實踐中,它們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類型的國資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例如名義性國資也能轉化為功能性國資,我們很多開發區都是這樣轉化的。還有,科教文衛很大一塊可以進行市場化運作,現在正在做,但是這有很多爭論,這里面有一個判斷問題,比如是不是市場化過度啊,是不是有可能給老百姓帶來負擔啊。但從政府來說,不以營利為目的,科教文衛領域資產在轉化過程要規避過度市場化,只不過市場化運作來創造更好的環境,比如說我們要搞一個科教園區等等,這些并沒有問題。

  而功能性國資資本化程度很高,也能轉化成競爭性國資,只不過由不以營利為目的變為以營利為目的而已,它時刻能轉。

  在發展初期,市場環境尚未成熟的時候,由于私人資本投入效率不高,或者私人資本力量不足以投入的時候,新國資,也就是功能性國資進入;當市場環境成熟之后,具備了營利性資本進入的條件之后,或者私人資本力量足夠的時候,這時候功能性國資就應該及時轉型,要么撤出轉向新的功能性投資,或者多元化轉化為競爭性國資。

  汪勝洋:功能性國資轉型的例子并不罕見。比如說房地產,原來各地方都有房地產公司,類似于住宅辦之類功能,它主要是房地產改造,為居民服務等等。但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市場日趨紅火,當住房問題基本上依靠市場解決時,原來政府的住宅辦、房地產公司所承擔的政府職能也隨之消失,原來的功能性國資就轉化成競爭性國資了,還可以再進一步考慮國資退出的問題。

  否則,如果還是以功能性國資形態存在,而不是視同一般市場主體對待,不僅容易產生官商勾結的弊端,而且也是與民爭利。比如在地方政府手里拿地,市場化企業肯定拿不過它,但是它造的也是商品房,追求的也是盈利,這就不合適了。

  又比如開發區。在初期,基礎設施投入很大,盈利周期很長,沒有私人資本愿意去投,也沒有能力去投,就需要政府投入。但開發區的運作是有生命周期的,前期是功能性運作,到成熟期,政府職能大大弱化了,開發區也大都采取市場化方式來運作。如果這時候,還是不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還是卡著位置,這樣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這樣一來,一般有兩種情況,要么企業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由于還是老的體制管轄著,會產生“我們賺了這么多錢,但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的抱怨;另外一種就是在內部搞一些小的多元化,最后形成與民爭利,甚至把一些區域里面的壟斷利潤就化為己有了。當然,很難講他們是壟斷性企業,但實際上在小的區域里面,利用政府的優勢形成了在小的區域里面的壟斷。

  例如園區服務這塊,有些開發區就在羞答答地搞市場化,為什么呢?因為園區開發得差不多了,就靠這些服務掙錢了。目前很多園區服務搞市場化,實際上下面不愿意,但上面還是要搞市場化,而且還是部分的市場化,幾個人說好,大家持點股,到時候分分紅,就把壟斷利潤化為己有了。因為開發公司還是他們管著,可以決定這塊

蛋糕就只有我們來吃,別人不能搶。這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效率是否有市場化企業高,第二這些利益都帶有些官商勾結的成分在里面。

  賈繼鋒:新國資確實是與其承擔的新功能密不可分的。對于開發區來說,在發展初期首先要塑造環境,功能的完善,這嚴格講是一個政府職能,首先是七通一平等,需要提供區域的配套服務。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要沉淀大量的建設資本。在十多年以前,一方面私人資本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投資回報期比較長,國資進入是唯一的選擇。而且在開發區的發展中,國資在產業進入的范疇很寬泛,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功能就從那里進入,比如服務功能,連飯店、招待所都是國資的。那時候提倡成為“園區服務的集成商”。

  但是現在浦東的開發進入到目前的階段,要求的是園區服務細分化、專業化,要盡可能地社會化,這為社會資本進入園區創造了環境。 “園區服務的集成商”的內涵必須要作重大的調整,不能把所有的服務都“集成”在國資手中,形成事實上的壟斷。

  就開發區而言,很多新國資,也就是政府性開發公司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做到政企分開,逐漸把他們所承擔的政府功能剝離交還給政府。一旦還它企業本來面目,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園區開發任務中,企業到底承擔了多少政府職能,是不是必須要自己承擔,能不能向社會分包?分解到最后發現是所剩無幾。從征地開始,七通一平等任務向來都是由開發公司來承擔的,但實際上現在我們很多項目都可以外包,包括征地工作,都可以外包。政府項目完全可以設計成項目包,以契約化的方式向社會招標發包,這樣,建設成本會更低,效率會更高。

  所以說,就浦東新區新區開發公司的實踐而言,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下,新國資的定義和功能意義何在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楊建文:新國資的概念確實應該包括功能性這一點。但是功能性的特征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涵和特點,而在發展過程中,這個功能內涵和特點又在發展變化,需要定義新的功能。一旦對于功能性要求發生變化,原來的新國資也就不應該繼續以新國資的名義存在了。

  賈繼鋒:目前,浦東發展最重大的任務之一就是綜合配套改革,而綜合配套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一旦我們還其企業本來面目之后,這些政府性開發公司就和市場上企業是一樣的,只不過它的出資人是國資。我們對他們,只需視同一般企業,不必考慮它的出資人是什么,只需要考慮的是效率。

  我們現在提倡,政府與企業實現契約化關系。政府交辦任務的時候,先把責任界限界定清楚,修一條路或開發一塊地,由于企業要虧損,必須事先明確補貼多少,什么時間什么形式予以補償。如果國有企業說做不了,就可以對外招標。有個項目,原來預算1個億,企業討價還價要1.2億,結果對外招標,7000萬就搞定了,項目完全達到了政府的要求。

  因此將來政府要高效率完成任務,應優先考慮對外招標,指定由政府性開發公司來承擔項目的方式,只應是補充手段。當然,“新國資”存在的意義仍然非常大,一方面出于經濟(或政治)安全考慮的項目,其次就是政府認為情況復雜的項目,不宜投放給市場的項目。但在隨著開發區高度成熟之后,新國資就不得不面臨轉型了。

  另外,由于宏觀政策的轉變,土地現在不能直接注入開發公司了,這對這些政府性開發公司的沖擊很大,甚至面臨生存危機。浦東現在由一家土地控股公司專門從事土地的一級開發,而其他開發公司和社會上其他企業相比,除了已有的政府注入的土地資源,已經沒有太大優勢。此外,在金融方面,在原來企業還可以做一級開發的時候,由于有土地證還有銀行愿意開口子貸款。但現在不行了,一方面沒有土地證,另一方面對于房地產的融資也管理得很緊。

  近年來,浦東很多開發企業自己主動積極要求轉型。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下,這些開發公司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園區開發結束,就將政府職能收歸,公司就關門;另一條是在園區開發中尋找自己新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實現轉型。而我們也鼓勵這些原屬于新國資范疇的企業進入某些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領域,特別是浦東繼續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鼓勵培養一批專門的、懂行的人才,和國際接軌。例如,我們就鼓勵浦東的新國資進入會展管理領域,實現自身轉型和發展。

  一旦新國資轉型之后,區域開發的功能性就大大弱化了,政府開發性公司實際上就已經轉化成產業性公司,脫離了新國資范疇。因此,我認為“新國資”的提法是在某一個特定歷史時期,某一個特定的環境,甚至某一個特定區域中體現的,而且他們的功能也會不斷轉變。

  汪勝洋:浦東的國資管理水平比較高,理念很先進。在發揮功能性國資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實踐,取得了一些經驗。功能性國資的發展是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產物,是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國有經濟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工具。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力量相對較強的地區,功能性國資應該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相對于改革開放初期還沒有找到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方式相比,功能性國資的發展證明了當前的國有經濟找到了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方式,找到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作用和新的職能。應當講,新國資問題的探討必然有助于我們理清國有經濟、國有資產、國有企業方面的很多認識問題。

  周志豪:新國資本身應該是動態發展的概念,我們比較認同的是,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國有經濟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在新的階段出現的新的國資形態,能夠市場化運作的還是應該市場化,這有一個效率方面的考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