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中國企業問題:回歸基本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16:27 中國經營報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吳威 陳春花的理念表面看非常簡單,簡單得讓人疑惑,“這些常識能夠解決中國企業的管理難題嗎?” 而陳春花總是從容,因為她的理念一再被實踐證明:“回歸基本面”,中國企業的管理就有可能這么簡單。 回歸之一: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我雖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在組織里,常能聽到這樣的辯解。容忍甚至肯定這樣的辯解,在陳春花看來,就是對管理的誤解。 “只有功勞才能產生績效,苦勞不能產生績效。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卻無力辨別”。 通常情況,把管理視為對人的管理,管理者也常說:“我是管人的。”這是對組織管理的極大誤解。“組織存在是為了實現目標,組織管理的存在是為了提高效率。”陳春花在新書《中國管理10大解析》第一篇中如此寫道。 人的問題總是很復雜,可以設想,當組織管理的重心在人,那這個組織一定關注人的感受、人的關系、人的權謀。很自然,重心在人的組織管理模式效率會大打折扣。 而以管“事”為目的的組織,它的目標明確而單純:持續的獲利能力。在這點上,陳春花的觀點和邁克爾·波特不謀而合:能支持合理戰略的唯一目標就是超強持續的盈利能力。 但現實是,多少企業陷入管人誤區不自知?多少企業考核員工時,往往是考核態度,多于考核能力。盡管大家都知道:只有能力才能產生績效,態度必須轉化為能力才能產生績效。同樣的道理,多少企業選才的時候,不能德才兼備就先德后才。盡管我們知道,才干產生績效,品德需要轉化為才干才能產生績效。 回歸之二:回歸經營的基本面 一家輕工企業,董事長葛先生很能干,經過十二三年發展,企業達到了10億元的規模,感覺到一道難以突破的屏障:市場趨于飽和,增長趨緩,產品利潤薄,企業現金積累有限。如果再謀求發展,則需要大力投入技術研發,而這樣的投入和風險又是企業所難以承受的。 葛老板的困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中國中型民營企業常常遭遇的問題。他的困境如何解決? 陳春花支招,企業領導人不妨去思考:企業的經營本質是什么,經營要素是什么。《中國營銷思考》清晰明確地提出: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時候,作好基本層面。那么基本的層面是什么呢? 產品和顧客價值 陳春花并不認同,中國企業普遍遭遇難以突破的瓶頸。她以家裝行業為例,大多數人裝修之后并不滿意。我國很多行業和裝修行業一樣,在產品突破方面有很大機會。 邁克爾·波特曾經比較亞洲跨國企業與歐美跨國企業的區別,他認為,亞洲的跨國企業比較關心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賺錢,歐美跨國企業比較注重產品從哪里來,產品到哪里去。 產品的真實意義在于連接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載體,企業之所以能夠進入市場,是因為能夠提供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產品的能力還是要回到對于消費者的價值貢獻。 有競爭力的合理成本 公眾普遍認為,中國企業具備低成本優勢。而陳春花認為,這種簡單理解,恰恰是中國企業的誤區所在。 中國企業往往認為自己執行的是邁克爾·波特所說的低成本策略。但事實上,中國很多企業的低成本,實際上是不規范經營基礎之上的低成本。試想,當勞動保護、環保認證、技術投入都成為必要條件時,你還有低成本優勢嗎? 有效的規模 法國食品巨頭達能CEO李布曾自豪地對記者說,在他進行戰略調整的時間段內,盡管公司的營業收入沒有增長太多,但是產品門類從七八類減少到了三類,而且這些產品分別占據了全球的第一、第二的位置。 陳春花欣賞這樣的理念,同時也提醒企業家,企業追求的關鍵不在規模,而是如何追求有效規模的本質:低成本優勢和市場影響力。 深具人性關懷的盈利 盈利是組織管理的根本目的,但這個目標卻不能脫離社會責任這個前提。當一個企業10年不為工人漲工資,我們很容易懷疑這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樣的企業能夠永續成長嗎?這樣的企業有能力去凝結人心嗎? “還記得中學生的數學考試嗎?只要掌握了基本規則,能夠運用基本原則,就能夠考高分。同樣,中國企業回歸管理基本面,才能為自己贏得高分。”陳春花說。 活動預告: 9月20日(周三),陳春花教授在《中國經營報》讀者俱樂部現場(廣州中山大學葉堡定堂)講演,主題為:中國管理10大解析。讀者可免費參加。 聯系電話:020-22223277/3279/3169 陳春花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大學外聘教授、廈門大學客座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客座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管理碩士課程客座教授。 陳春花曾作為企管顧問,先后主持過康佳、TCL、科龍、美的等公司的項目。這些家電企業由于市場化程度高、有規模,采用了大部分的管理理論,所以她選擇通過這個行業研究中國的管理和企業。 后來,她開始嘗試把她的理論放在別的行業來看是否有效。出任了南方電網、南方航空、深圳機場、廣州電信的顧問。跨行業的目的主要是看在不同行業,中國的企業有沒有共性。后來,她欣喜地發現:它們是有共性的。 2003年3月,陳春花擔任六和集團總裁,開始把自己的理論付之于管理實踐。 2005年,她離開六和集團總裁的位置,繼續純粹的教學和研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