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內地富豪不要向香港富豪學習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5:59 《中國商界》雜志
文/東方愚 僅僅富豪榜單這一項,每年不知有多少機構生產多少種形形色色的“產品”,以吸引眾人眼球。全球華人富豪五百強一經世界杰出華商協會發布,人們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一種現象,香港富豪以絕對的優勢,在富豪榜上傲視群雄──前三甲由香港包攬,上榜的香港富豪總數達47位,資產占全部上榜富豪總資產的近1/3。 許多企業組織、專家、媒體,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香港富豪這一群體,與他們相比,內地富豪成長的軟肋究竟在哪里?一輪大爭辯后,答案仍停留在這幾項身上──體制因素、創業環境、自身素質與公司治理能力;緊接著,我們便開始再一次進行集體大呼吁,呼吁內地市場秩序的公平本位,呼吁內地企業主修身養性、謙虛好學,諸如此類。事實上,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在誤讀著自己的財富觀。 談到財富觀,自然會想到另一個概念——企業家精神。管理大師德魯克明確地把企業家精神界定為社會創新精神,經濟學家汪丁丁從三個方面闡述企業家精神,他認為企業家精神的第一個層面是創新精神,第二個層面是理性精神和敬業精神,第三個層面是合作精神。如果從比較的角度來看,內地的企業家精神與香港相差甚遠。 企業發展的激勵與制約元素的不同,導致內地與香港企業在戰略制訂伊始,就有著本質的區別。香港企業可以以創新為第一目標,但內地企業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突破所處行業壟斷壁壘的限制。換言之,香港企業發展的核心方式,便是憑借智慧與知識,迅速變換贏利模式,幾何級數地積累財富,并且通過回饋社會等方式為企業贏得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內地企業發展同樣需要智慧與知識,可是其核心元素,對一些企業而言可能就是如何與政府搞好關系、如何委曲求全等等。 既然企業成長的土壤不一樣,我們就沒有必要用香港富豪的標準來要求內地富豪。或者說,我們應當基于內地企業成長環境與企業家特質,去制訂衡量富豪氣度或魅力的標準。香港富豪李嘉誠2004年年初大筆一揮,為慈善捐款78億,我們在敬慕之余,回過頭來對內地腰纏萬貫卻捐贈無幾的富豪嗤之以鼻,顯然是不合適的,或許一些富豪擔心內地慈善救助體系的低通暢度使自己的善款打了折扣才“欲善又止”。事實上,內地各界在財富觀上犯的最大的錯誤,便是重宏觀感覺、輕細節行動。 從企業的層面看,內地企業、內地富豪應當學會“低頭看路”,而不是“抬頭看天”。應當多花一些精力與資源去關注一下企業存在著的微小痼疾、以及供應鏈與客戶鏈上的一些細微的瑕疵,而不是動轍張口閉口都是“進入全球500強”、“利潤再翻幾番”。內地企業從不缺乏豪情壯志與運籌帷幄,內地富豪也從不缺乏真知灼見和雷厲風行,內地企業缺少的是防微杜漸的意識和細節管理的藝術。 從包括專家學者、媒體等群體在內的大眾層面來看,我們也有必要改一改吹毛求疵的習慣和以偏概全的秉性了。不排除一些富豪在企業運作過程中存著許多違規操作,有的甚至導致了巨額國資流失。但是,辱罵絕不是戰斗,牟其中、張海、顧雛軍倒了,我們一窩蜂來個“痛打落水狗”,雖說解氣,但是無濟于事。在我看來,專家、學者們要么做一個客觀的分析者,要么就做一個冷靜務實的建議者,不要那一名富豪落馬了,就道出千萬個不是,而應從個案當中挖掘公司治理、資本運營等企業共同的教訓與危機,并提出解決的辦法與建議,這才是正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