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何日馳騁世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出自一位大學政治經濟學教師之筆的《狼圖騰》對有關狼的描述與剖析真讓人叫絕,它引導讀者的思維在“草原狼、”“生態狼”、“人文狼”、“歷史狼”、“現實狼”中上下左右航行,讓人看得“過癮”,更讓中國人看得“自省”!難怪兩年來暢銷不衰。 在此,我想換個角度講,如果將狼比作經濟生態鏈上一類經濟行為的經濟主體,將羊比作另一類經濟行為的經濟主體,那么,這兩類經濟體的經濟行為方式與價值創造有何不同呢? 狼者,食肉動物也。“肉”從何而來?恐怕主要是那些早出晚歸的勤勞羊們頭也不抬地傻乎乎天天吃草長出來的。從草到羊肉,初級原材料加工由“羊們”完成并“羊格化”,附加價值高多了,經濟價值自然上了一個檔次,但這一只只歷經風風雨雨、辛辛苦苦地將雜草加工成肉的肥羊,卻是那一只只虎視眈眈的狼生產“狼肉”并將這“狼肉”也要“狼格化”的“原材料”。這“原材料”當然是單位成本越小越好,質地越高越好。 “羊” 與“狼”這兩類經濟體生產方式大不同!把颉弊怨乓詠砭脱匾u著單調乏味的早出晚歸,低頭吃草,吃了睡,睡醒吃,如此而已!盡管也有“生產組織”和“領導”———“羊群”和“頭羊”,但這組織卻是懶散、松垮,效率與警惕性太弱,甚至當成群的狼已悄悄靠近、自身都快變成人家的“原材料”時,竟還是那么“沒出息”地低頭啃草。而狼由于獵取的是附加價值更高的“活物”,因而勇敢智慧、強悍進取、不屈不撓、狼心勃勃,既有“戰略”,又有“戰術”,為了一場具體的“獵取”(“生產”),對“獵物”會進行很有章法的“觀察、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有時會為了一場收益遠大于成本的“肥羊群獵取”而跟蹤潛伏幾天幾夜,耐心十足,事前的準備無可挑剔,一旦進攻,就是信心百倍地閃電直沖。狼的組織嚴密的生產方式不僅遠高于羊,恐怕令人類也嘆為觀止。 令人不能不深思的,是眼下我們經濟生活現實中類似這樣的“狼”、“羊”對比的格局。在理論導向上,有些學者和鼓吹者以“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為名,一味強調中國只能遵循中初級產業的發展路徑,好像只有“人力便宜”的優勢,那些“資本密集型”、“重化工業”、“技術密集型”似乎永遠都跟我們隔著很遠,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能是“低頭啃草的羊”型經濟,生怕躍升到“食肉的狼”型經濟級次而破壞了那些所謂的“經濟規律”。殊不知,正如草原上的真實畫面一樣:草吃得太多的黃羊,就會連“擅跑”這一“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也都喪失了,只有等著被狼吃掉的份兒!更何況那些并非黃羊的綿羊壓根兒連這點“稟賦”都沒有呢!這樣的理論,是典型的將中國企業與經濟體引導到草地上低頭啃草的理論,結果便是為“狼型經濟”準備“原材料”,永遠處于經濟生態鏈的中下游。 近幾年的經濟實踐已顯示出這種理論的實際效果了,當然可能還有超出這種理論的意識與思想的支配。比如,不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領域,“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已蔚然成風,甚至成了國有金融與非金融企業改革成功的“標志”,尤其是那些想要改制成海外上市公司的國有企業,似乎沒有“境外戰略投資者”就不會“賣個好價錢”。誠然,國有企業曾長年在“計劃經濟”這片廣闊敦厚的“溫柔之鄉”里,沒有了競爭,渾渾然,因而也就失去了兇悍進取的“狼性”,通過引進那些真正具有“狼性”的跨國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境內國有企業“輸血”,可以借此催生組織嚴密、勇敢進取、智慧頑強的競爭力,以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與各方的“狼”競爭,由此使中國經濟在經濟生態鏈上向“上游”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引進戰略投資者應當說是必須的,這種“戰略”是正確的,現實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但是,越來越多的現象卻顯示這個戰略正在滑向另外的軌道。日益增多的“境外戰略投資者”進入了“國民經濟核心與骨干企業”,但為數不少的境外機構在耐心潛伏很久后瞅準時機悄然無聲閃電收購或參股境內國有企業后,不見“輸血”,但見“瓜分”,從“戰略投資者”變成“戰術投機者”,時隔不久便“吃個溝滿壕平”得勝而退,而那些國有控股企業在組織、技術、管理方式上卻沒有得到什么“真經”,因而也就沒什么大的改觀。想想也是,有哪只狼會不但不吃羊反而將羊改造成將來同自己爭奪天地的“狼”?有哪家跨國金融企業原意將中國的國有金融企業培養成自己的競爭者呢? 最近就有批評認為,今年4月,以美國高盛證券公司為首的財團以38億美元認購了242億股中國工商銀行股份,占總股本的8.5%,“而現時工行發行H股的初步意向價是2.76港元,即高盛財團手上的股份已升值至668億港元,幾個月下來,高盛財團賬面便賺了372億港元。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上市前分別低價售股予美國銀行及蘇格蘭皇家銀行,而這兩家外資銀行主要只是‘引資’,而沒有太多的‘引智’”。人們不能不問“低價售股的目的是什么?”這種批評和疑問不無道理。對此,我不明白的是,那些幾十年來由千千萬萬中國公眾這些“瘦草”供大的“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型企業,盡管沒有多少進取精神的“狼性”,但畢竟在壟斷機制下長得“腰滾肚圓”,怎么一夜之間竟無“等價交換”原則地成為外來者的“美餐”?而我很清楚的是,那些并非真正“戰略投資者”的外來者獵取的前幾名特大型中國企業,都是質地上好的“肥羊”,而單位資本的獵取成本如此之低,符合“羊大”的“工業狼”審美觀。 按照官方所得稅匯算清繳口徑, “外商投資企業與外國企業”十幾年來一直在虧損,2005年虧損面近50%還算是略微降低了(這恐怕是近年來中國政府開始真下手“國際反避稅”的效果)。其實,說穿了,那些比狼還精的跨國企業不僅沒虧反而大賺,只不過將“吃到的滿嘴肥肉”通過各種花哨的手段(比如看似復雜的“轉讓定價”)“轉出去”了而已!否則,為什么中國政府真要下手“國際反避稅”時,那么多的跨國企業高管馬不停蹄地要跑來中國看個究竟? 據北京市地稅局去年的一項統計,34%的跨國公司代表處個人所得稅存在問題;更有報道說,稅收專家估計每年在中國的跨國公司外籍高管,僅僅利用某單一方式逃稅的規模就達百億。如此看來,不少“國際者”確實是將中國經濟看成草原上的“大羊群”了。我們那些大大小小的決策者們,在當時的大大小小的決策中不知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做慣了“羊”而只顧眼前那點“青草”卻沒有抬頭或者頭抬得不夠高呢? 好在,經濟生態鏈的觀念開始進入到我們社會中來了。越來越多的共識是,在這經濟天地里,既要有“狼”,也要有“羊”,哪一樣過多或過少都不可以。但愿在這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調整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及每年都喊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換代”的新視野里,中國經濟不要僅僅或過多地處于經濟生態鏈條上的“羊”型經濟級次上,更希望那些大大小小的決策者們在大大小小的決策中多點抬頭遠眺、勇敢進取的“狼性”。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