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商業(yè)如何革命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15:59 經(jīng)濟觀察報
樊樹志 歐洲大約在公元1300年以后出現(xiàn)了商業(yè)革命,而中國的商業(yè)革命卻出現(xiàn)在此前兩個世紀的北宋王朝。奇怪的是,中國學者對此諱莫如深,西方學者卻言之鑿鑿,幾乎眾口一詞。 美國漢學巨頭費正清( John K.Fairbank)與賴肖爾(Edwin O.Reischauer)合作撰寫的名著《中國:傳統(tǒng)與變革》,在寫到宋朝經(jīng)濟時,所用的標題就是“商業(yè)革命”四個字。他們寫道:“中國經(jīng)濟的大發(fā)展,特別是商業(yè)方面的發(fā)展,或許可以恰當?shù)胤Q之為中國的‘商業(yè)革命’。這一迅速的發(fā)展使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顯然高于以前,并產(chǎn)生出直至19世紀在許多方面保持不變的經(jīng)濟和社會模式。”另一本權(quán)威著作,被譽為可以和湯因比《歷史研究》相媲美的《全球通史》,其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L.S.Stavrianos)在“宋朝的黃金時代”的標題下寫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 這些學貫中西的歷史學家當然不會信口開河,他們是在比較了歐洲的商業(yè)革命之后,才確信這種商業(yè)革命在宋朝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那么,何以中國歷史學家竟然熟視無睹、視而不見呢?這里面有理念問題,也有視角問題,正如蘇東坡的詩句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人們在欣賞張擇端畫于1121年的《清明上河圖》時,無不為其精細而寫實的畫面所折服,彷佛在看一部電影記錄片,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北宋都城開封的商業(yè)繁華,似乎能夠聽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傳來的市井喧囂。但是人們很少想到,正是這幅世界名畫如實地記錄了商業(yè)革命所帶來的變化。它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在唐朝的長安。 唐朝都城長安堪稱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氣勢宏偉,令當時周邊各國難以望其項背。但是,它的致命弱點在于其棋盤狀的封閉結(jié)構(gòu),垂直相交的街道把全城分割成許多“坊”,民宅都建造在“坊”內(nèi),不許沿街開門(只有少數(shù)達官貴人例外)。甚至商業(yè)區(qū)也建造在封閉的“坊”內(nèi),這就是著名的“東市”、“西市”。所有的“坊門”到了夜晚一律關(guān)閉,根本談不上“夜市”,肅穆有余,而繁榮不足。 這種城市結(jié)構(gòu),到了宋朝完全被突破了。不再有封閉的“坊”“市”結(jié)構(gòu),商業(yè)活動也從封閉中解放了出來,擴展到大街小巷的沿線,形成了近世都市的商業(yè)街。如我們在《清明上河圖》所看到的那樣,大街上店鋪鱗次櫛比,用來做廣告的招牌、幌子目不暇接,什么“王家羅錦匹帛鋪”、“劉家上色沉檀棟香”、“劉三叔精裝字畫”之類。畫面上,城門不遠處,有一座三層樓建筑——孫家正店,門前有彩樓歡門,十分富麗堂皇,是開封城內(nèi)著名的大酒樓。類似的正店有 72家之多,它們不僅具有飯店、旅館功能,同時兼具商品交易所的功能。其中有一些就是商人同業(yè)組織開設的,例如馬行開設的“莊樓”,牛行開設的“牛樓”,小貨行開設的“時樓”,礬行開設的“礬樓”,這些樓作為同業(yè)商人看驗商品質(zhì)量、商定價格、簽訂契約的場所,類似于后世的同業(yè)公所與交易所。著名的潘樓街,有一座稱為潘樓的大酒店,它邊上的界身巷,有金銀彩帛交易所,是適應商業(yè)新發(fā)展而興起的貨幣金融交易中心。當時人如此描寫它:“屋宇雄壯,門面壯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開封的金銀彩帛交易所附近,還有最大的娛樂場所——桑家瓦子。稱為“瓦子”的娛樂場所,和酒樓、茶坊一起,通宵營業(yè)。還出現(xiàn)了類似“應招女郎”、“陪酒女郎”、“賣唱女郎”這些昔日長安所沒有的新潮特色。南宋的杭州全城擁有23處瓦子,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欄(上演百戲的場所)13座,分別演出史書、小說、音樂演奏、舞蹈、雜技、戲劇、相撲、傀儡戲、說唱、說渾話和學鄉(xiāng)談(類似相聲、滑稽)、皮影戲等。晝夜不停地演出,上千觀眾圍得水泄不通。 東京開封,建于汴水之上,汴水可以和黃河、淮河、長江溝通,因此市場上有來自江淮的糧食,沿海各地的水產(chǎn),遼與西夏的牛羊,以及來自各地的酒、茶、絲絹、書籍,還有日本的扇子,高麗的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珍珠。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當時全國商品交換的價值合計,相當于 1500-1800萬盎司黃金,折合成現(xiàn)在的價值約合60-70億美元。這樣龐大的財貨流通,在當時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這無疑是商業(yè)革命帶來的新景象。 巨額商品的流通,呼喚貨幣發(fā)生革命性變化,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應運而生。此前的貨幣以銅錢為主,鐵錢為輔。市場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11世紀初,益州(今四川成都)16家富商巨賈聯(lián)手發(fā)行一種錢券——稱為“交子”的紙幣,既便于挾帶,又便于交易,很快風行于市場,成為全國流通的紙幣。到了南宋,由于銅錢大量外流,“錢荒”越來越嚴重,紙幣一舉成為主要貨幣。當時有四川錢引、湖廣會子、兩淮交子(以鐵錢為本位)、東南會子(以銅錢為本位)。所謂“會子”,又叫“便錢會子”,它是帶有匯票、支票之類的票據(jù),是紙幣的另一種形式。盡管這種最早的紙幣還不夠完善,但是它在世界商業(yè)史與金融史上的開拓性意義,是不容低估的。瑞典是歐洲最早發(fā)行紙幣的國家,時間是在 1661年,比中國晚了600年。 這難道不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嗎?正是這場商業(yè)革命締造了開封與杭州的輝煌。 南宋的都城杭州,人口有150萬,超過了北宋都城開封,商業(yè)繁華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夢梁錄》所說,大街小巷兩旁,商店一家挨著一家,“無空虛之屋”,“無一家不買賣”。引人注目的是,五間樓至官巷口的金銀鹽鈔引交易鋪,帶有金融與證券交易所的雛形。隨著商業(yè)的繁榮,城內(nèi)酒樓、茶坊、瓦子目不暇接,博得了“人間天堂”的美譽。 13世紀末,馬可·波羅游歷到了杭州,那時,杭州光輝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然而他依舊驚嘆它的宏大、富庶,稱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他如此動情地說,他的故鄉(xiāng)、那個號稱歐洲城市之冠的威尼斯,與杭州相比,也不過是一個破舊的村莊而已。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