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蘭花身后的投機狂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14:11 《商界》雜志 | |||||||||
投資還是投機?運作還是炒作?也許,商業生存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一環又一環投機行為的集合。在理性的求富心態下,人們卻往往作出不完全理性的選擇。 伴隨著“莊家”的拉抬和“散戶”的追捧,美麗的蘭花正演變成一支勢頭強勁的“綠色股票”,這會不會是又一場噩夢的開端?
文/實習記者 白靈 人間四月天,位于川黔邊境的武隆山區,卻早已呈現出一派初夏的盛景:原本人跡罕至的邊陲小鎮,車水馬龍。來自全國各地的蘭花商販云集于此,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在這偏遠的山脈中,生長著漫山遍野的野生蘭花。 每年這個時候,當地農民紛紛背起背簍,向生長在家鄉群山中的蘭花,揚起手中的鋤頭,像割豬草似地把它們挖出來,整簍整簍地背到山下集市,賣給慕名而來的各地花販,5毛錢1斤,或是1塊錢1斤。 這些農民每天都可以挖到上百斤蘭花,整車整車的野生蘭花就從這里,被運到全國各地的花卉市場,再以每斤數十塊錢的價格批發給二道販子,然后是三道、四道……經過一次次傳遞,小小的蘭花不經意間身價萬倍。 這一系列狂熱舉動背后,是一股“綠色股票”的狂潮,正像臺風“珍珠”一樣勢不可擋,席卷全國。 賭草:投資“原始股” 5月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記者來到重慶魯祖廟花市,發現路邊許多蘭花商販正夾道叫賣。出乎想象,整個蘭花市場略顯沉悶,這些蘭花價格都不高,一般也就一兩塊錢一株,絲毫不見天價蘭花隨處可見的火爆場景。一名花販告訴記者,這只是蘭花交易的第一個環節,“真正上千上萬的蘭花,誰敢擺在地攤上賣?” 記者從花販處獲知,地攤上擺的都是剛剛從山上挖下來的野生蘭花,稱為“下山蘭”,“這和真正的名貴蘭花在品相上天差地別,不值錢”。但這種蘭花存在變異性,有可能經過幾年栽培,變成“熟草”之后,出現身價上萬的品相。由于價格便宜,一些人大批量購買,期待在那一大堆“雜草”中,出現一兩株“極品”,就像摸彩票。這個環節稱為——賭草。 家住成都郊區的丁女士是當地一位農民,栽種蘭花已有好幾年了。每年春蘭下山的時候,她都會到市場上收購一大批回去,種植在園子里。現在家里的地已經不夠丁女士種蘭花了,她正準備把園子里的蘭花移栽到自家耕種的土地里去。 “你問我賭到過沒有?這不是廢話么?沒甜頭誰這么干?”從丁女士的語氣中,記者明顯感覺得到她嘗到過很大的“甜頭”。“你看這盆花,就是從我去年買的下山蘭中發現的。今年開的白花,我給它取名叫‘玉嬌龍’。前不久,我把照片拿到花市上交流,當時就有人出4000塊錢買,我都沒賣。” “為啥要賣?”丁女士再一次反問記者,“這幾苗草,沒準明年就會發芽,3苗變成4苗、5苗,到時候再賣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4000不就變成8000、16000了嗎?”她笑了。 最近幾年,丁女士每年都會花幾千塊錢賭草。用她自己的話來講,賭到一苗就保本,賭到兩苗就賺了,而她確實也賭到了一些好品種。照她看來,市場行情一路看漲,所以不急于出手。 據了解,“賭草”在初級蘭花市場上正愈演愈烈,要是發現一株罕見的蘭花品種,能賣到幾十萬的天價,其主人一夜之間腰纏萬貫。不過丁女士不知道,極品蘭花之所以名貴,就在于稀少。在市場上買到的“下山蘭”,早已經過花販子層層篩選,能賭到好品種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多的賭草者沒有丁女士這么幸運,往往砸進了巨額的資金,卻一株好品種也沒賭到過,血本無歸。 哄抬:我的地盤我做莊 2005年9月28日,第六屆中國花博會在四川溫江舉行,共有1600多盆各種蘭花參展。蘭花展區大約有2500平方米,門口安排了戒備森嚴的崗哨,并安置了20臺攝像機,24小時全天候監控館內參觀者的舉動。 主辦方如臨大敵的最主要原因是,據相關人士估算,展區內的蘭花加在一起,市值超過一個億。其中單苗價最高的“御前梅”,據專家估算,其價格至少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排名第二的“盛世牡丹”單苗價也在30萬以上。 而在今年的2月27日舉行的貴州蘭博會上,一盆名為“天逸荷”的蘭花更是叫出了1100萬的天文數字!除此之外,甚至有人用“奔馳”、“奧迪”為蘭花命名:“奔馳牡丹王”、“奧迪牡丹王”,形容以這樣的一盆蘭花,可以換得一輛奔馳或者奧迪轎車。 自古以來,作為一種名貴的欣賞花卉,蘭花一直備受世人青睞。不過高檔蘭花畢竟罕見,尚且可用“物以稀為貴”來解釋。而西南地區最權威的《大西蘭》雜志最近一波行情報告中,成交價上萬元的蘭花數不勝數。據觀察,幾年前價格不過幾百塊錢的中檔蘭花,現在也已飆升至幾千上萬。 蘭價直線上揚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對于記者的疑問,遠東國際蘭花公司董事長、中國蘭界的老大——陳少敏先生給出了答案:“最近一兩年,有大筆從股市上退出的資金轉向了蘭花市場,這些人就像股市上的莊家,通過品種壟斷,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牟取暴利。在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炒股不如炒房,炒房不如炒蘭’!” “東莞大梅”,又稱“嶺南梅”,是沿海一帶傳統的蘭花名品。在2004年以前,它的市價僅為800元一株。全國市場存量共有1萬多株,存在如此大的基數,這種蘭花的價格按理不應再出現劇烈波動。 然而到了2005年底,“嶺南梅”的單株價格突然猛漲到2500元。是什么力量促使其價格一路狂奔呢?有知情人向記者透露,從2004年開始,廣東順德的幾個蘭花大戶,聯合投入巨資,在全國范圍內高于市價,敞開收購“嶺南梅”。一年之后,將市場上的該品種蘭花橫掃了個十之八九,造成“稀缺”的假象。而后,“嶺南梅”供不應求,價格開始飆升,這些大戶自然“奇貨可居”。 一位“莊家”給記者講解了這個行業的“生意經”:“我每年都要買四五千萬的蘭花,就是看準一個品種,連續買,把價格買高。”而在重慶蘭花信息交流中心,一位炒蘭人向記者透露:“現在熱賣的‘桃園三結義’,市場價格是50萬左右,而我們私下交易只需要25萬就可以搞定,一株蘭花在連續買賣幾次之后,價格很快就上去了。” 在這第二個環節中,大戶們通過一系列炒作,如聯合做莊,大量吸入某個蘭花品種;圈內的幾個莊家相互之間換苗、對買等手段,給投資者造成該品種交易異常活躍的幻覺,吸引眼球,從而達到拉抬價格的目的。 連在蘭花界與陳少敏齊名的云南“碧龍蘭苑”園主——李映龍先生也向記者抱怨:“上個月剛在四川大出血,花了1000多萬買了一批蘭花。現在市場上的品種被越買越少,新加入的投資者太多,我的草都不敢賣,怕賣了加錢都買不回來。” 追漲:多空對壘 莊家拉抬價格,根本目的是要賺錢。而單純的炒作,玩的不過是一種把錢從左邊口袋,拿到右邊口袋的把戲。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增值”游戲,總有人蠢蠢欲動,投身到這一場“天價神話”中來,最終為游戲買單。而這,形成了“狂潮”最狂熱的第三個環節——廣大的終端購買市場。 樂山,“大佛江邊坐”并沒有帶給人們沉穩的心態,相反,這里卻是全國最火爆的蘭市之一。在這里,流行著一個個炒蘭炒成百萬富翁的傳說。而蘭價的節節攀升,像吹響了沖鋒的號角,催促人們紛紛拿出多年的積蓄,毫不猶豫地砸進大筆資金!周先生就是無數直奔經濟效益而來的投資者中的一個。 2005年,經朋友介紹,周先生拿出十幾萬元炒資,投資幾個市場前景看好的品種。周先生對蘭花栽培技術一竅不通,但精明的大戶們早就為這樣的投資者想好了對策。他們提供溫室寄養,全權代為栽培,等蘭花成交后,僅需提10%的傭金即可。 到了2006年年初,蘭花市場全線飄紅,周先生早先買入的品種已經漲到20多萬。經過精心培育,原有的10株蘭花又長出好幾苗新草。他賣掉其中的一半,不僅收回了成本,還凈賺了好幾萬塊錢。 短短一年時間,投資翻了一番,周先生不禁喜上眉梢:“投資蘭花真的有搞頭,我準備介紹身邊的朋友都來炒這個,比把錢存在銀行里面攢利息容易多了。”當記者問及是否見好就收的時候,周先生笑著搖了搖頭。他告訴記者,等賺夠資金,開一家蘭花公司,專門從事蘭花倒賣。 面對蘭價高漲,在樂山,像周先生這樣的投資者還有很多。他們的陸續跟進,是令該市場進一步升溫的強大動力,隨之而來的是,大戶手上的“奇貨”不愁銷路。就市場趨勢來看,越是名蘭升值越快,這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投入。有的投資者發財心切,不惜借高利貸。然而,他們越是渴望一夜暴富,大戶們越是待價而沽,市場價格也越來越高,以此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 陳少敏先生向記者介紹,這股投資熱潮正在由南向北蔓延,“原本不產蘭花的地方投資蘭花者開始增多,在上海、青島、北京等北方城市,蘭花價格也出現了非理性上漲。”據了解,原來價值幾千元的“虎蕊蝶”、“程梅”,今年春季在北京市場上動輒3到5萬。 中國蘭花協會一位薛姓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就目前情況而言,隨著大量買家涌入,市場呈現主動上升態勢。由于蘭花大量繁殖需要一定時間,這股熱潮在兩三年之內不會冷卻。”薛先生還告訴記者,許多投資者都把蘭花當作一支“綠色股票”來炒作,市場反應表明,這將是多空雙方的一場博弈。 在此過程中,到山上挖野生蘭花的農民自然穩賺不賠;收購和出售這些野生蘭花的花販們資金投入不大,也不存在風險;大戶們處于交易的核心地位,控制著價格;而整條價值鏈的最后一環,追漲的中小投資者,是“套牢”的對象。 警報:“綠股”危情 關于蘭花市場未來幾年的走向,許多受訪者都相信將繼續高歌猛進,“前景無限光明”,卻忽略了隱藏在產業繁榮外表之下的“楊梅大瘡”。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記者參觀了一位大蘭戶的苗圃。在這間溫室中,有空調調節室溫,用專門的噴霧器調節濕度,施以特制的有機肥料,甚至連光照都可以調節。蘭花的整個生長過程處于電腦嚴密監控之中,以確保這些珍貴的“股票”像韭菜一樣快速生長。當地一位蘭協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提高發芽速度,有些蘭戶甚至使用催芽劑、生根劑等化學藥品,這樣的蘭花很虛弱,離了溫室基本上養不活。” 記者了解到,盡管沒有種子,全靠自身發苗,但在溫室中栽培蘭花,尤其是大面積栽培,繁殖速度相當驚人。一般1000株蘭花在一年之后就將會長到1500株甚至2000株。可以預見,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經過一段時間大面積繁殖,蘭花就將跨入數量激增階段。當呈幾何級數增長的蘭花形成拋售,一夜之間,就會讓現有的價格體系陷于崩潰。在此之前,大戶必定會及早抽手。 一位有著十幾年蘭花栽培經驗的何先生告訴記者,投資者嚴重急功近利,造成價格混亂。人們普遍追求一些新、奇、特的品種,傳統名蘭的價格上漲幅度反而不大,往往正是那些遭到“獵奇”的品種被炒到“天價”。最近在浙江紹興,一盆新品蘭花竟然叫到了700萬元。這些所謂的“新品種”,尚未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檢驗,其價值缺乏定論,“全是炒作出來的”。何先生還告訴記者,近年跟風而來大批蘭戶,通過寄養,為大戶控制價格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就蘭花的“運作”,一家花藝公司的老板對記者侃侃而談:“我這不是炒作,這是一種運作。比如這盆花,你拿著1000塊錢都賣不脫,但在我手里,就能賣到10000以上,這里面就存在一種‘運作’。蘭花要想高價賣出,憑的是在這個圈子里面的名望、關系,甚至有時候,只是憑某個名人的一句話。” 這樣的“運作”,引發一些人急紅了眼。今年2月貴州蘭博會上,發生了這樣一幕:一位外地客商,花了十幾萬元買下的一株蘭花,兩天后才發現,花竟然是用膠直接粘上去的。除了粘花,有人還以次充好,明明是老品種卻說是新品種,以此抬高價格欺騙買主等。更有甚者,直接入室搶劫。據了解,由于缺乏明確的政策導向和行業規范,蘭花交易一般多在私下或者網上進行,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 反思:投機須謹慎 參與蘭花交易的人群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確實是蘭花愛好者,真正懂得蘭文化;另一部分是純粹的投資者,這部分人并不在意蘭花本身的價值,而看重其炒作價值。通過拉抬價格,讓蘭花的實際價值與價格相背離,從中牟利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 回顧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泡沫”這個詞總是貫穿其中。一位經濟學家分析:“市場允許泡沫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甚至是一種潤滑劑。但有泡沫就意味著有投機,這既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而過度投機也是市場經濟的一大惡疾。” 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最早見于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泡沫,而后又有日本房地產泡沫,當年我國的東北君子蘭泡沫、北京虎皮鸚鵡泡沫、西南地區的海貍鼠泡沫,至今讓人記憶猶新。這一次,由于顯赫的身價、巨大的“想象空間”、不易快速復制等特點,蘭花,又成為了投機心理追捧的對象。 經濟學領域有這樣一條著名的“博傻理論”:人們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價值載體,其價格在此過程中被不斷抬高,人們總是相信有比自己更傻的人“接棒”,把所有風險都轉嫁到最后那個最傻的人身上。但是,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就是那個“最傻的人”? 在采訪中,面對記者的質疑,許多投資者都認為蘭花價格的高低,能“通過市場求解”。國民心理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讓人們總是像羊群一樣隨波逐流,對這樣那樣的“熱門”趨之若鶩。過度投機導致的財富幻象,一次又一次被不斷放大。而當泡沫膨脹到一定程度,那些“最傻的人”突然清醒,認識到擊鼓傳花只是在轉移財富,而并沒有創造財富的時候,龐大的交易體系立即土崩瓦解。 對于國民經濟來說,一場災難或許將就此降臨。 (實習編輯 陸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