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韓國經濟獨特的成功氣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03:29 中國經濟周刊

  編譯/徐曼

  對于亞洲國家來說,2005年,除了讓印度成為全球焦點外,還可稱為“韓國年”。去年,韓國的經濟和股市都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好景,成為“亞洲最大的驚喜”。

  三星指路

  被視為韓國國寶的三星集團的成功,或許有助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解讀韓國與眾不同的成功特質。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是三星走向全球化的起點。為了克服此次危機,三星決意以創新的科技追趕同類型公司,朝尖端科技發展。當所有企業都大幅縮減投資時,三星卻大幅加碼研發資金,全力發展產品開發技術。

  與其它國家的企業不同,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主張“反向工程”,即剔除最初的研發階段,以支付專利金的方式引入核心技術,再以模仿的方式學習他人的技術,最后通過技術創新,成為適合三星產品的模式。他曾經說過,“如果付出 1億韓元,能夠在1周內獲得技術的話,為何要投入二三十億韓元,還要經過2至3年的開發才能獲得技術呢?”

  在這種思維指導下,三星派出7名高級技術員向美國科技公司兩次要求授權技術,不惜支付昂貴的專利費用,把半導體技術引入韓國。經過不斷地鉆研,短短6年內,韓國的半導體技術不但追上美國和日本,同時還研發出新的技術。

  目前,三星的總市值超過千億美元,超越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品巨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記憶芯片、電視機和其它6種電子產品的生產商。

  科技創新,不止帶領三星走上世界級企業的寶座,也讓韓國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每一萬人就有40位研發人才

  據統計,1960年代至1990年代,韓國在購買外國技術上的開銷高達239.8億美元。原本連生產自行車的技術都沒有的韓國,卻生產了汽車、火車、輪船,還有各種電子、電器產品。

  但韓國人又很快認識到,單是模仿、吸收,永遠比不上原創國,于是改變政策,由模仿轉成創新,強調自主開發,此項政策的轉變,帶領了韓國經濟的轉型。如今韓國在精密電子、新材料、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獨步全球,便是長年累月創新的成果。

  一直以來,韓國政府不遺余力地栽培人才,發展科學技術,目前由政府主導的研發機構有21家,企業和大學研究所超過一萬家,按人口比例,每一萬國民中,就有40位研發人才。

  去年,韓國的研發總開銷為16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約3%。另外,韓國計劃在2012年之前,培養出十所排名在世界100名之內的研究所,在“國家特別研究員”計劃中培養1萬名核心研究員,同時實施優秀科學家國家管理制度,鑒定那些有望問津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負責的重要研究項目,并提供所需的研究經費。

  目標——全球10大工業強國

  自上任以來,韓國總統盧武鉉一直把2萬美元的國民收入視為施政目標,并提出2015年進入10大工業國的戰略。打著“每年進步1%,10年后進入全球10大工業國”的口號,今日的韓國擺明了要擠入全球10大經濟體之列。

  在政治、金融和工業經歷重組之后,如今的韓國政治穩定,金融體系已經轉移至注重風險和利益管理,不再盲目投資,工業由之前的資本密集,轉向強調

競爭力與長期收益。

  韓國在國際競爭力的排名不跌反起,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全球第11大。資料顯示,其過去10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7.7%,去年的平均國民所得為14018美元。

  為了讓韓國人能夠在2015年取得35000美元的國民收入,韓國未來10年的愿景,已經成為朝野關注的課題。韓國科學部已經挑選出21項未來國家潛力技術,并把韓國的未來定位為“全球工業聚合者”,發展方向將以高科技為導向,如發展

數字電視廣播、智能
機器人
、新一代的半導體和未來汽車等為主。

  (據日本《亞洲新聞報》2006年5月19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