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海爾海信澳柯瑪的多元化之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30日 15:48 《法人》

  同是在企業遇到發展瓶頸時選擇了多元化道路,為什么澳柯瑪和海爾、海信的命運迥然不同?

  ◎文/本刊記者 紀亮

  站在青島開發區臨港工業園澳柯瑪總部大門前,三家澳柯瑪的下屬企業一字排開,分
別是新能源、空調以及冰柜。而身后僅一街之隔,海爾與海信的高科技園與澳柯瑪隔街相對。作為青島電器行業曾經的三巨頭之一,在經歷了這樣的震蕩之后,不知何時才能重現島城三足鼎立之勢了。

  已經有人開始對51歲的魯群生,50歲的周厚健和57歲的張瑞敏做橫向比較:青島三大家電巨頭的掌門人,初期都是在拯救青島市瀕臨破產的家電企業中立下汗馬功勞,并由此成就自己的事業。所率領的企業先后上市,為企業發展募集到足夠資金。在主業遭遇瓶頸時,不約而同地帶領企業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

  在2005年某媒體評出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排名中,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首次入選,名列第九位。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則排在首位。而此時的魯群生,卻深陷在多元化擴張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面臨著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的危機。

  為何澳柯瑪的多元化陷入困境而海爾、海信卻因為多元化迅速地發展壯大?失敗者教訓與成功者的經驗同樣可貴。這三家同行業企業的多元化得失,對于多元化概念也許是個更好的詮釋。

  不同的多元化

  海爾自1993年上市以來,幾乎抓住了每一次擴張的機遇,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地成為國內第一品牌。從洗衣機到電視、空調,從小家電到手機、PC這些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充分顯示出了海爾自身強大的實力和品牌凝聚力。在2005年,張瑞敏撰文“反思海爾”,稱海爾正在邁入“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洗衣機橫掃國內市場之后,在鞏固戰果的同時,相時而動,在不斷提高洗衣機技術含量、滿足用戶需要的同時,進而發展冰箱、電視制造,然后順理成章的轉型為以小家電為中心、各種高科技含量電子產品為輔的戰略格局。可以說海爾是利用品牌來運作各種產品,實現其行業定位,靠品牌拉動的擴張,翻云覆雨。

  與海爾大張旗鼓的擴張不同,海信顯得更為低調。技術出身的周厚健,期望用更高的技術含量征服市場。當海信傾力打造的變頻空調、高清彩電等等這些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的時候,海信也成功的從眾多的家電制造商中脫穎而出。名頭更為的響亮。在周厚健自主創新的理念指導下,海信先后引進的彩色電視機大屏幕生產線、變頻空調技術、CDMA技術等均為當時世界最先進技術。目前,海信占據了變頻空調的半壁江山,液晶電視也處于“老大”地位。

  無論海爾的品牌戰略還是海信的技術突圍,都是建立在自身實力之上。在傳統主業市場不被看好的時候,海爾與海信走得同樣也是多元化的道路,但卻始終圍繞著主業進行,每一個新項目的上馬啟動,都有著深遠的傳承意義。正是成功的由單一主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海爾與海信成為國內最為知名的家用電器品牌。可以說是多元化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反觀澳柯瑪,在冰柜市場利潤微薄的時候,魯群生和澳柯瑪同樣想到了多元化這劑靈丹妙藥。順利完成家電生產的多元化進程之后,魯群生帶領澳柯瑪走上了一條不相關多元化的道路。在青島街頭矗立的澳柯瑪大型戶外廣告上,到現在依然保留著“海洋生物、家電、金融投資、房地產”等數個毫無關聯的項目。“什么賺錢上什么”的指導思想,最終卻讓澳柯瑪騎虎難下。顯然,魯群生過于樂觀的估計了澳柯瑪的實力。

  根源在管理

  海爾與海信同樣也有許多不相關的項目,支撐著自己的多元化體系。與澳柯瑪不同的是,他們自身有著更為強大品牌凝聚力和底氣,周厚健和張瑞敏,對于未來整個企業發展的戰略布局較魯群生有著更為清楚的認識。青島市國資委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作為各自企業的“教父”式人物,在根基大致相同的情況,最好還是從管理上去找問題。

  同為青島國資委管理下的三家電器企業,管理上不同之處何在?

  實行國際化戰略的海爾與走技術自主創新道路的海信,在管理上似乎是殊途同歸。張瑞敏和周厚健在作為一家之長的同時,更注意的是對自身作用的弱化。“低調、內斂、儒雅”是許多人對張瑞敏和周厚健的描述。張瑞敏2000年推出副總裁楊綿綿,便開始退居二線,潛心研究經營,去年撰文“反思海爾”,更是強調個人對企業的作用決不能占主導地位。而周厚健顯然更為“低調”,他的解釋是,重要的是企業的群體,靠一個“大腦袋”決策是要出問題的。“我從來不認為一個企業的某某時代是正常的,這可能是中國企業的另一個隱患。”

  不知道這話是不是說給澳柯瑪聽的。“可能這是一種習慣,我們已經習慣信任和追隨他了”。澳柯瑪的一個車間負責人都能對記者說出這樣的話,魯群生的影響可見一斑。

  澳柯瑪近六年來上馬的眾多項目令人眼花繚亂,然而盈利者甚少。曾經無數次被媒體吹捧的海洋生物、鋰電池、自動售貨機、房地產、IT、金融等等均陷入窘境,欲罷不能。多元化的道路該怎么走,該往哪兒走,對于魯群生和澳柯瑪來說,在過去六年,始終在交學費。縱觀澳柯瑪的多元化發展,如同一盤散沙,毫無主線可言。對于澳柯瑪,多元化之惑,實際上是一場多元化之禍!

  在青島這座面積僅一萬平方公里的海濱城市,已經擁有了眾多享譽國內甚至揚名海外的品牌,海爾、青啤、海信、雙星、澳柯瑪這些名字國人早已是耳熟能詳,他們的存在,使得青島市成為中國名副其實“品牌之都”。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最高追求,品牌之都的確立,一方面來源于青島市政府創造的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則是企業間的競爭所帶來的巨大動力。

  海爾、海信、澳柯瑪的三強之爭曾經讓青島政府欣喜不已。作為同地區、同行業的三家企業,在短短的十幾年間,不僅在競爭中不斷地發展壯大,而且在各自所專長的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對于青島家電電子行業乃至整個青島經濟的發展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而此刻澳柯瑪危機的出現,使得鼎足之勢不復存在,如何更好的發揮品牌之都的優勢、打造出更多的“海爾”“海信”這樣的品牌,避免那些頗具發展潛力的企業重蹈澳柯瑪覆轍,顯得至關重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5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