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加碼者和摻水者的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16:28 21世紀經濟報道

  人造天堂

  從做信息化的朋友那里聽到這樣一副有趣的對聯:“從上到下層層加碼碼到功成,從下到上級級摻水水到渠成”,橫批“數字化經濟”。

  雖為笑談,這里涉及到經濟學中所謂的“隱藏信息”和“逆反選擇”問題。以保險業
為例,在保險市場上,基本不存在完全保險,也就是不存在被保方不承擔任何風險的保險產品。顯然人們還是有這樣的需求,那保險公司為什么不滿足“上帝”呢?

  原來全保會改變投保人的行為。一個原本謹慎駕駛的司機,在汽車能夠全保的情況下,往往變得更“狂野”,這樣事故的概率將大幅增加,最終保費不足以彌補賠付。

  管理中也經常可以發現類似的情況。銷售部門和支持部門之間總有矛盾。高額獎金和提成并不一定促進銷售人員加強營銷的效益,而是傾向于對顧客過度承諾,把成本轉嫁到支持部門。反過來,支持部門往往被列為成本中心,致力于壓縮成本,也傾向于犧牲,而不是保持甚至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來壓縮成本。

  當管理者只看到成本和收益表面的數字,而忽視其中的關聯,向兩個環節分別施加壓力要求開源節流,結果卻造成激烈的相互指責,即使短期內有所成效,卻是以企業長遠的發展為代價。參考保險的安排,更合理的方法是互相分擔一定的成本和收益,才能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著想,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在財務上已經出現了作業成本法和平衡計分卡的績效考核工具。

  但上面各種旨在克服逆反選擇的舉措仍然主要由單一的中心做出,也就是集中的管理。也許根源還在于這種集中的管理,當整個組織由單一的中心決定資源的分配,績效的評定,邊緣的節點必定會傾向于提供中心希望看到的數字,而不是全部的事實。越天高皇帝遠,信息不對稱就越嚴重。

  即使單一的中心能掌握強有力的信息系統,不存在信息不對稱,也會難以承擔繁重的信息處理任務,最終決策總是由那么幾個人做出,其精力時間有限,結果和信息不對稱并無區別。

  這就有必要更分散地授權。Google在這方面做到一個極致。該公司的項目組一般只有3-5人。當一個人有了創意,會把它貼在內部網,有興趣者即可以參加。這一過程不僅是對創意的評估,也是對創意者本人能力的投票。誰都渴望成功,被能人來領導,每年還有總數高達1000萬美元的創始人獎金。

  Google負責搜索和用戶服務體驗的副總裁Marissa Mayer評價:“小團隊對Google非常重要,它增加了對更多新事物的嘗試,增強了團隊成員在研發上的決策權和對客戶服務的責任感,消除了官僚主義的影響,降低了內部溝通協調成本,即使出現失誤,調整起來也更容易。”

  責權利總是密不可分。要保證分散的授權不會逆反選擇,最終還要更廣泛地利益共享。所以近年來員工持股日益普及,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旨在使員工從逆反選擇中的獲利小于不這樣做。而中國當下的企業改制,權責未必不能分授下去,但利益總壟斷在少數人手中,國企所有人缺位,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而民企多采取家族式管理,非家族的成員總是稍遜一籌。也就不能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地反復擺動。

  最后,正如保險公司的案例,即使信息不對稱難以解決,逆反選擇還是可以預料。但在現實中卻經常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也反映了管理者缺乏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局限于走一步看一步的機械反應。實際上解決方案本身會造成新的問題,甚至本身就是目標問題的根源。

  在冷戰中,美蘇雙方開展了激烈的核競賽。當每一方部署一批新的核武,有望打破“平衡”,獲得優勢,但另一方也會做同樣的努力,結果又刺激對方更進一步擴充核武庫。這種機械反應達到頂峰時,全世界每個人的頭上攤到5噸TNT的當量。在經過多年徒勞的努力,消耗了大量資源之后,雙方最終坐下來談判,簽署了核裁軍協議。

  中國企業的價格戰如出一轍。擁有廉價的勞動力,也經常有各級政府的政績驅動,眾多行業在經過高速增長后,最終都不避免地出現產能過剩,陷入殘酷的價格戰。其初衷是降價可以吸引更多購買,但競爭對手也會做同樣的努力,結果大家都變窮了。目前在服裝、IT等行業,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努力經營品牌或技術,以利潤更豐厚的差異化戰略來替代價格戰。

  缺乏系統思維也會造成類似“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大起大落。蘇聯剛解體時,聯合國和美國都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場,結果1993年即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中遭受重創,20名士兵戰死。電影《黑鷹墜落》就記錄了這段歷史。其“正確”的教訓是加強行動的準備和協調,投入更多重裝備等等。但1994年在盧旺達,聯合國和西方都畏手畏腳,坐視三個月內超過百萬人被屠殺。某種程度上,為了20個人的死,又死了一百萬人。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