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商業評論 > 管理專欄_新華信正略鈞策 > 正文
 

和平發展需要弘揚中國價值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08:14 新浪財經

  趙民

  2005年馬上就要過去了。2005年是個很有“講頭”的年份:鄭和下西洋600周年(10個甲子);日俄戰爭100周年(日本國內主流媒體在廣泛報道);綿延千年的科舉考試制度終結100周年;從商務印書館的一個基層員工,通過自學和不斷總結思考成為共和國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和經濟政策制定者之一的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一手倡導江西“共青城”,在人民心
目中永遠充滿熱情活力的胡耀邦總書記誕辰90周年;是經歷千辛萬苦、百折不撓的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70周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及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自1945年重慶和談第二次握手之后,時隔60年的第三次握手。最后還一定要提到的,就是神舟六號人造飛船的成功發射。

  這么多歷史重要時刻的扎堆,讓中國人很自然地回頭看看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27年的改革開放的日子,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56年發展壯大的歲月,也很自然地讓人回顧起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近百年來中華大地的風云歲月,并把目光投向更為遙遠的歷史和更為廣闊的世界。

  自1978年始的改革開放到今年為止,計27年,正好占1949年新中國成立56年的大約一半時光。在這經歷了社會巨大變革和發展的27年中,隨著

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國力的不斷強大,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不斷上升,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正日益光大。在國內,官民合辦的祭孔活動,今年的規模空前,影響巨大;在國外,孔子學院正從亞洲國家開到非洲國家,檔次高、品位高的中國文化中心正越來越取代“中國城(China Town)”成為中國文化在國外人心目中的形象代言。

  但在這種種眼花繚亂、令人振奮的文化復興和傳統光大面前,我們沒有看到新的“中國價值觀”的身影。如果中國想在到2020年的未來15年里通過每年7%左右的持續增長,和平發展成為世界前三大或前兩大經濟體之一,那么,中國必須從五千年文明傳承中,總結提煉和推出適應當代國際潮流的,適應當今中國發展和利益需要的“中國價值觀”。

  在國際上,每一個大國的興起,都伴隨著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作為當今世界“一股獨大”、唯一超強的美國,維持其全球霸權的,不僅僅是核武器,航天飛機,核動力航空母艦,遍布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更多的和更重要的是通過留學生教育,文化交流,好萊塢大片出口,互聯網風險投資這種和每個人都可能息息相關的載體輸出的美國文化,以及隱含在這種文化之中的“美國價值觀”。按照美國自己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一手主導成立的聯合國憲章,美國攻打伊拉克,沒有經過聯合國安理會的批準和授權,是違反國際法的,是典型的“非法戰爭”,但美國人自己干了。原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現任世界銀行行長的保羅.沃爾福威茨在2005年10月12日訪問中國,他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仍然堅持認為,即使布什政府關于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開戰理由是不真實的,這場戰爭也是正義的。這是典型的“莫須有”借口。但從中可以看到,統治和管理著美國國家機器的美國精英階層群體的核心價值觀, 是非常堅定牢固的。

  有一個遍游海外的朋友曾舉了這么一個廣為相傳的例子來說明“美國價值觀”在商業上和“中國價值觀”的差別:美國人和別人合作賺錢,關心的是自己掙了多少,是否賺到了自己滿意的錢,只要自己掙的滿意了,并不在乎他的合作伙伴掙的比他還多;香港人和別人合作做生意,關心的是自己掙的錢,一定要比他的合作伙伴掙得多,但還是會讓他的合作伙伴掙到錢,只要自己掙得多,不管合作伙伴掙多少;而中國人和別人合作做生意掙錢,都想要一個人自己賺,別人不能賺。雖然, 大家都知道事實上并非如此,但這種流傳在坊間的口碑,對中國商人和企業家與別人的國際合作,對中國的國際形象,都是很負面的。

  在中國綿延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有文字記載的兩千多年歷史上,中國曾多次主導過影響過世界的發展,也多次被外族入侵,被外來文化和文明統治過。但不管是主導世界還是被入侵期間,中國都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擁有自己獨特的“中國價值觀”。在中國歷史上,金朝滅掉了宋朝,主宰中原的結果,是中原文明同化了金人統治者。元朝蒙古人金戈鐵馬所向無敵,但百余年之間,不斷學習和光大中華文明。清朝滿族人殺入關內后,最后治國260多年,反而是滿族人越來越象漢人,滿漢成一家。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先哲的《論語》、《春秋》、《左傳》、《孫子兵法》等反映中國價值觀的歷史輝煌巨作,迄今為止仍是西方國家和日韓等國商界熱捧的圭臬。

  再看發生在20年前前蘇聯解體的歷史性巨變,也可以使我們認識到,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必須要有基于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的價值觀來統領自己的民族,在當代世界政經格局中生存和發展。俄國在日俄戰爭時期的表現,讓世人看到的是一個沒落的朝代和君主。經過俄國十月革命,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俄國開始以蘇聯的名字屹立于世界大國之林,成為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其中之一達約半個世紀。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戈爾巴喬夫把蘇聯“帝國”引向崩潰之路的所謂“新思維”,基本上全都是“美國價值觀”的變種和影子。

  中國27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的各個地方政府在各個方面,成為一個利益主體,成為一個階層的一部份。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擴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管理精英出國培訓,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日益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外來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現在27歲以下的年輕人中,由于從他們一出生開始,就成長在一個中外文化交流充分自由的社會環境中,所以,作為未來中國社會主流的當代年輕人中,“中國價值觀”越來越少。

  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和這27年改革開放過程中教育系統的改革停滯不前有著直接的關系。27年來,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當屬1979年恢復高考,任何一個家庭出生的中國年輕人,都可以通過“頭懸梁骨錐刺”的勤學苦練,躋身社會精英階層,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第二件大事當屬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由“大學畢業=國家干部”轉化為自己找工作,使中國社會中最優秀的、受過最好教育的一個群體得以流出國家行政體制的大門,使中國民間有了可能培養、產生一批最優秀的中國社會精英的土壤。而這些“民間精英”,完全可以不信仰主流執政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三民主義”。在這些“民間精英”中,如果不提倡新的“中國價值觀”,就可能形成其他的價值觀。第三件大事,是國家

公務員公開向社會上具有一定高等教育文憑和學歷的人招考,又一次打開了民間精英重入國家行政體制、執掌國家機器的大門。而此時,如果這些民間精英開始用其他的價值觀,而不是用適應中國國情的新的“中國價值觀”來治理國家,那將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程度上,使國家機器逐漸喪失最為重要的由上而下的“國家執行力”。

  在過去27年的教育改革中,課程內容的改革是相對緩慢的,而在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和精神上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卻有比較大的問題。曾有一位長期在高校工作的友人和我講過這樣一番話:大學新生入學后,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產生主要影響的,不再是家長,也不是任課老師和輔導員,而是高年級的同鄉,校友。往往一個學期輔導員團干部的各種教育引導,還不如一頓老鄉聚會吃飯飯桌上高年級同學的一頓抱怨。

  中國的傳統文化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積極向上的“中國價值觀”,否則,這些傳統文化無法克服時間、空間和行政命令的差異而源遠流長至今。但所有這些,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新的全球經濟“

發動機”之一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都有必要賦予新的涵義,樹立新的形象,并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價值觀,成為世界各國認知當今中國的新角度。

  (供稿:新華信正略鈞策 作者系新華信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