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經濟下行的八大因素
文/李佐軍 10月05日
持續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應該是健康和可持續的“三大發動機”,即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
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經濟總體是呈周期性波動。在周期性波動中,一般說經濟下滑到底部后還會反彈到原來的高度,但這次不一樣,不僅有周期性的波動,且經濟增速在換擋。
這意味著經濟下來后不一定能反彈到原來高度。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中國經濟在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達到了一個階段性峰值:12.1%;此后開始下行,一直下滑到2014年的7.4%,2015年第一二季度,進一步下降到7.0%。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了5年時間,GDP增速下降幅度約40%。
另一種說法是從2007年算起。因為當年GDP增速最高達時到了14.2%,隨后因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GDP增速開始下滑。如果這樣計算,本次下滑時間已持續了8年,GDP增速下降幅度超50%。
三個短期因素
為什么中國經濟下行時間這么長、下降幅度這么大且尚未探底成功?
通常,需求邊因素大多是短期因素,供應邊因素是長期因素。短期因素是指“三駕馬車”,很多人對“三駕馬車”存在認識誤區,以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就只有“三駕馬車”,外需不行就擴大內需,投資不行就拉動消費。
嚴格來說,“三駕馬車”并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全部動力。“三駕馬車”只是GDP的三個組成部分,是經濟特殊時期撫平經濟波動的特殊手段,并非平常時期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而且“三駕馬車”主要通過投資等經濟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增長,會產生副作用和后遺癥。
不妨先來看看事實。出口這架“馬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尤其是加入WTO[微博]后,中國出口的年增長率達到20%甚至30%以上。但最近兩三年來,出口增速連續下降,2014年已下降到了6.1%,2015年前7個月已下降到了-0.8%。也就是說,它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已基本失去。
投資呢?投資確實是多年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投資主要由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三方面投資組成,現都已受到了限制。制造業投資受制于產能過剩,基礎設施投資受制于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加大,房地產已經進入下行通道,投資也受到影響。所以投資的拉動力也遠不如從前。
最后一駕“馬車”——消費,增長速度相對穩定且對GDP的貢獻率還有所上升,但也只是因為投資對GDP的貢獻率相對下行,消費的貢獻率相對上升的結果而已。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徹底,以及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滯后的制約,使得消費拉動GDP增長的力量非常有限。
通過“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副作用也開始逐步顯現。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短期內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隨著時間推移,其副作用開始凸顯且刺激政策的邊際效益也在下降。
總結發現,真正能夠持續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應該是健康和可持續的“三大發動機”,即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制度變革是指改革;結構優化是指工業化、城鎮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等;要素升級就是指技術進步、增加人力資本和推進信息化等;且“三大發動機”對應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強調的改革、轉型和創新。
五個長期因素
從長期因素來看,導致中國此次經濟下滑時間如此之長、下降幅度如此之大的因素,主要有5個方面。
第一是人口因素。從2011年開始,中國15?64歲的生產性人口比例下降。這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拐點來了,老齡化社會已經提前到來。這將對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增長造成阻礙。
第二是資源因素。這么多年的工業化、城鎮化建設中,資源消耗越來越多,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因此,若想未來保持同樣的增長,或較高增長速度,都必須在獲取資源上付出更高成本。
第三是環境因素。當前中國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治理確實需要社會各界的投入。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既有正面、積極的作用,也有負面、消極的作用。在未能處理好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平衡的關系時,負面、消極的作用不容忽視。
第四是經濟發展的階段因素。從工業化角度來說,中國工業化已進入到中后期階段,也就是中期向后期的過渡階段,同時也是處于重化工業階段的下半階段。過去10多年來,中國經濟處于重化工業階段的上半階段。上半階段是資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拉動GDP的能力比較強。前兩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到重化工業階段的下半階段,下半階段是技術或知識密集型重化工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相交融發展的階段。通常,這個階段拉動GDP的動力就不如前半階段。
第五是改革。前文提到“三大發動機”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制度變革,中國一直在試圖通過改革來拉動經濟的長期發展。但短期看,改革是一個過程,目前還遇到了不小阻力。有的改革可拉動經濟增長,有的改革可以解決公平問題,不一定有助于經濟增長,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因此,改革的滯后效應、多重目的性也會影響經濟增長。
盡管中國經濟處于下行期,但中國經濟增長結構正在發生好的變化。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消費對GDP的貢獻比例在提高,2014年達到了51.2%,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0%,這大大超過了投資對GDP的貢獻;二是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有所提高。2014年這一比例達到了48.2%,2015年上半年上升到了49.5%,超過了第二產業所占GDP比例;三是城鎮化率在不斷上升。最近幾年,我國城鎮化率連續每年增加1個多百分點。2014年達到了54.77%,未來還有空間。(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