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基本國情的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長期的變量。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老齡化之于新常態增添了一些困難和不可控的因素。
郝福慶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巡視員
文|郝福慶
聯合國[微博]有關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無聲革命,足以影響或改變未來。人口老齡化對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所有國家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毫無疑問,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基本國情的組成部分,成為我們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長期的變量。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點的新常態,老齡化之于新常態增添了一些困難和不可控的因素。
首先,影響經濟增長。老齡化直接導致勞動力供給的減少,潛在經濟增長率面臨下行的壓力。特別是人口紅利形成的勞動力成本低這一比較優勢下降乃至消失,將明顯影響中國制造業出口利潤。并且,老齡化使人口結構老化,居民儲蓄率的變化因而呈現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終導致全社會儲蓄率下降,影響社會資本的形成,也會使消費能力下降,導致需求不足。在此,政府財政面臨收入減緩和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支出增加的雙重擠壓,將嚴重制約政府之間投資和間接引導投資的能力。
其次,影響結構調整。完成壓縮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現代服務業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都需要調整勞動力的結構,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從常理上講,我們企業更傾向于向年輕的員工投資、對年輕人進行培訓,老齡化將使勞動力結構老化,企業對人力資本提升意愿降低,從而影響產業轉型升級。
再次,影響創新驅動。新常態下,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必由之路。但是,從供給側看,經濟增長研究顯示,人口勞動力老化影響社會活力,明顯弱化全社會創新創造能力。從需求側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而人口老齡化可能不利于消費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年齡越大,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就越差。
此外,老齡化還給新常態帶來更多的挑戰,例如老年人口增加將使政府;镜膲毫艽,公共財政在基本養老金、退休金、保險費補貼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增加;例如人口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和規模、撫養比上升、削弱家庭的養老功能等等。
社會撫養結構的變化將深刻改變社會公共資源的分配格局,容易誘發代際利益分配的矛盾。有句老話叫“欲思其利,必慮其害”。
當然,利弊相伴。老齡化也為新常態平穩換擋帶來機遇。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短期內是有利于減緩就業壓力的。老年服務性的需求增加,有利于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就業。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節娛購樂等需求不同于年輕人,這個需求都是剛性需求,老年人口在增長,它是剛性需求,一直在增長,為我們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這一塊都是增量。
如果說“新常態”抓住了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這一階段,如何應對好“銀色中國”也需要把握好幾個關健詞:謀長遠。站在戰略高度上對老齡化進行再認識、再把握,做好頂層設計;抓根本。進一步研究、調整、完善人口的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可持續。通過發展經濟,使現代化步伐跟上老齡化的步伐,實現現代化和老齡化的相適應;保基本。現階段重點是保障好三無老人,低收入、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