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東
“決定性階段”是什么?說白了,就看這6年干得怎樣。干好了,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干得不好,到日子可就有些懸乎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在"老鄉",難點則是仍生活在貧困線的7000萬人的脫貧。這本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可現實中,是不是所有的黨政部門、各級干部都把這當成事兒呢?
習近平總書記把這當成天大的事兒。從就任之初到羊年春節的多地訪貧中,他一再強調:"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指向明確,心情急迫,語氣堅定,無出其右。
"四個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擺在第一位。"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不小康,談不上全國全面小康,特別是如果到2020年時,還有數千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說得過去嗎?必須續上一句:"全面不全面,脫貧是關鍵"。
兩年多前的十八大報告就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定性階段"。現在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剩下6年。"老鄉"的小康,是躲不過去的決戰,而讓貧困人口脫貧則是這一決戰中的攻堅戰,需要提前打響,而且必須打贏。
"決定性階段"是什么?說白了,就看這6年干得怎樣。干好了,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干得不好,到日子可就有些懸乎了。干得好還是不好看什么?就看做到沒做到"全面"。
"全面小康"的要義至少有兩點:一是目標實現要全面,二是覆蓋人群要全面。這兩點,說起來挺輕松,干起來很不易。國家統計局新近發布數據說,按人均年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017萬人,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這一減貧速度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相當可觀的。
7000多萬對13.6億多,5%左右,看上去比例不高,但比法國全國人口還要多。簡單算一下,如按每年減少1200萬人計,7000多萬人全部脫貧大致需要5.8年。也就是說,只有照這個速度,到2020年底才能完成這7000多萬人的脫貧任務,那時的全面小康才會是一個沒有成規模貧困的小康。千萬不要忘記這關鍵的5%。
而農村的"全面小康"與"全部脫貧"還不是一回事。脫貧著重看溫飽、看收入,全面小康則是看綜合指標,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即便是收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可比目前的脫貧標準高幾個臺階。對不少農村地區而言,全面小康的指標已達到甚至超過或近在咫尺,而集中連片扶貧地區、"貧困角落",僅收入一項就是老大難。
遺存老問題要解決,發展新訴求要滿足,夢想新目標要實現。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若無真刀真槍之舉,恐怕是有些一廂情愿的奢望。改革開放37年中,中央一號文件農字頭就占17次,2004年以來連續12年以"三農"為題,既是重中之重的體現,也是難上加難的注腳。
"老鄉"這塊短板,"脫貧"這個難點,靠幾個月、一陣子資源集中、全要素上陣,難以奏效。既要狠狠發力,更需久久為功。施重拳出巨資、短時間舊貌換新顏的,多是道路、房舍之類,可這些只是"外面光",難與"全面"劃等號。要全面,就得逐項對標。人,一個不能少;指標,一項不能落。不能用平均代表個體,不能用個別典型抹平多數一般。
"老鄉"的小康,農村的"脫貧",任務重,繞不開、躲不過,就6年時間,拖不起、慢不得。怎么辦?沒捷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前打響"老鄉"的決戰、"脫貧"的決戰。
一場六年期的決戰,得圍攏目標,死盯不放。越早盯難點圍攻越主動。要以非常之魄力、集非常之資源、舉非常之措施、下非常之功夫,聚而殲之。不求一年速勝,但求六年見效,抱必獲全勝之決心,連年進攻再進攻。
年年是關鍵,前景看今年。只有今年穩妥布陣,兵臨城下,后幾年就好一個沖鋒接一個沖鋒,依序梯次推進,攻克山頭再占高地,直至全勝。今年重點做什么?一要有管用見效的施工圖,二要有分門別類的指標清單,三要有件件抓落實的責任制。
"老鄉"要全面小康,領導干部就得卷腿下鄉。按經驗,要辦成一件大事,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關鍵少數",特別是各級"一把手"。這方面,應該"有樣學樣"。看看習近平總書記怎么做:在河北正定,跑遍所有村;在福建寧德,到任3個月跑遍9個縣,后又跑遍絕大部分鄉鎮;在浙江,一年多跑遍了90個縣市區;在上海,7個月跑遍全市19個區縣;擔任國家副主席之后的6年多,走遍31個省區市。這幾年,習近平總書記每到一地,必深入基層,尤其是老區邊區災區貧困區。"看真貧""訪苦瘠""新年訪貧",面容凝重,透露出治國理政的莊嚴承諾之重;阜平盤腿上炕、定西拉手老農嘮家常、湘西村里倡精準扶貧、鎮江看村民就醫、大理進農家院、梁家河拍肩膀??像走親戚般的真誠自然。
下去了,就能了解社情民意,知道該抓什么重點;蹲下來,就了解百姓的苦辣酸甜,知道該幫民眾解哪些難題。如果,一個省的主要領導在任期內沒到過自己管轄的縣、一個地市的主要領導沒到過自己管轄的鄉鎮,一個縣的主要領導沒到過自己管轄鄉鎮的主要村莊,能說真真切切的"心中有數"嗎?
各級領導干部得像總書記那樣真把農業當回事、真把農民當朋友、真把農村當故鄉。要打好這場"老鄉"的小康、貧困人口脫貧的決戰,各地方的領導就要走出辦公室,就要到田間地頭,一把手就得以"提頭來見"的勇氣披掛上陣。
我們不能只懂得"富人經濟學",更要懂得"窮人經濟學"。提出"窮人經濟學"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舒爾茨。他發現,城里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行為,富人難以理解窮人的行為,于是就認為窮人大概以另外的邏輯在生活。而他的研究表明,其實農民和窮人的生活邏輯與城里人和富人并沒有太大區別,比如,窮人關心改善他們的命運和他們孩子的命運并不亞于富人。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發展中的大國,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更懂得農村、更懂得農民、更懂得窮人,要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嘔心瀝血,就要為"老鄉"的小康、特別是那7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寢食難安。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