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劉琳 張曙霞
有關工作、投資、生活各方面的諸多新趨勢、新拐點已經出現,其中蘊藏的機會和挑戰將對新經濟、新動力的布局產生影響。
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正悄無聲息卻實實在在地給每一位國民的微觀生活帶來變化。
大到你的職業規劃和家庭資產配置,小到每晚的休閑時間如何度過,這些看上去都取決于每個人的自主選擇,不至于受到經濟大勢千絲萬縷的影響,也會深刻影響著經濟的走勢。
中國居民的生活會有哪些變化?3月2日,2014?2015年央視《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下稱"大調查")發布報告,這份調查聯合國[微博]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通過郵政系統向全國104個城市、300個縣發放10萬張調查問卷,用來自一線的大數據,揭開來自我國社會細胞--居民家庭生活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創業大潮襲來,收入信心下降,投資偏好轉移,消費結構改變,小城市喜憂參半??調查發現,有關居民工作、投資、生活、休閑各方面的諸多新趨勢、新拐點正在出現,其中蘊藏的機會和挑戰都會對新經濟、新動力的布局產生影響。
創業潮:政策組合拳效應
"你創業了沒有?"或將成為2015年許多人彼此問候時的開場白。
"大調查"顯示,2014年實際參與創業的受訪者占比為13.6%,2015年打算創業的受訪者則有20.5%。
2015年超過1/5的受訪家庭,表現出參與創業的意愿。"這是非常好的現象,是我國經濟走到更新更高階段的反映。"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創業創新對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據了解,2013?2014年"大調查"中,有意愿投資創業的人數占比為16.1%,而實際參與創業的受訪者占比打了折扣,為13.6%。
初創期的小微企業大多面臨缺錢、缺人、缺市場等瓶頸問題。姚景源說:"創業意愿要轉化為真正的創業行動,需要創造更好的制度條件。"
十八大以來,我國打出商事制度改革、稅費減免等一系列"組合拳"助力創業創新。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從2014年3月1日全國范圍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到2015年2月25日,新登記注冊企業出現"井噴式"增長,達到1333.59萬戶,同比增長17.67%。
2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進一步確定,在前期國家已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基礎上,從擴大減征企業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等方面,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扶持力度。
創業潮迎面而來,行業選擇是創業者面臨的關鍵問題。
根據"大調查",2014年已經創業和2015年正準備創業的人最看好的行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健康醫療(20.1%)、電子商務(19%)、金融業(14.1%)。
創業者看好的都屬于現代服務業,這與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大背景息息相關。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快于第一、二產業;服務業比重也繼續提升,占比48.2%。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中國這個制造業大國來說,調查樣本中看好制造業前景的比例只有2.5%,排名倒數第一,這是一個值得分析的現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胡大源認為,制造業在創業階段不被看好,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已經出現的產能過剩、轉型陣痛等問題決定的。同時,制造業投資大、門檻高、成本回收期長,通常來講,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初創的企業難度是比較大的。
投資更保守,消費更多元
中國經濟增速正值換擋期,這給普通百姓的收入、消費和投資選擇帶來了影響。
"大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家庭的收入信心指數為67.6%。對比收入信心指數、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GDP增速后可以發現,三者走勢有相似之處。這說明進入調結構、轉方式階段,百姓已調低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的錢包會癟下去,因為我國國民經濟總量和基數已經變大,雖然增速調低,但是增長的絕對數值依然可觀。
人們的理財投資意愿結構也出現變化。
"大調查"顯示,2015年不打算投資的家庭超過4成(41.2%),比2014年(31.8%)高出9個百分點。
在投資結構上,已經連續4年成為被調查者首選的基金,2015年可能遇冷,只有不到10%的中國家庭打算投資基金,在所有投資品種中倒數第一。
而股票和黃金也從以前的投資大熱,落位在第四和第五位(黃金從去年的27%降至今年的14.5%,股票從去年的24%降至今年的17.2%)。
以往看似貌不驚人的理財產品(2013年排名第五,2014年排名第四)卻上演逆襲,成為百姓心中的大熱門,位居榜首(31.2%),緊隨其后的是國債(21.2%)和保險(19.9%)。
"從去年的情況看,理財的收益比銀行存款利息、股票市場的收益都要好一些,理財產品近年發展也很快,而且風險不是很高。"姚景源分析說,這恰恰反映,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人們希望增加自己的財產性收入,同時說明我們防風險的意識比較強,大家的家庭投資以追求"穩健"為主。
居民消費的變化,是經濟新常態的一個全新特征。"大調查"針對消費意愿的問題中,"其他"這一選項位列第一,占到30%以上。
"其他"是指什么?出國跟團旅游、出境自由行、加油卡、電動遙控飛機、紙抽、純牛奶、輪胎、貓主糧、彩色隱形眼鏡、洗衣液等都包含在內,要么具有較強的居家生活屬性,要么是給生活"加料"的一些新消費點。
"'其他'選項的大比例提升,意味著傳統消費品和服務的相對飽和,更反映出人們需求的高度細化、分化的大趨勢。"胡大源表示,"其他"所代表的百姓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正成為消費領域的全新特征。而過去3年"大調查"中一直排在首位的"家電"已退至第七位。
"如果我們把產品細分的話,就能產生諸多新的市場領域和空間。所以生產者現在一定還是要回到市場經濟的根本點,就是一定要以消費為前導來研究消費的變化,研究消費的多元和個性,然后去滿足它。"姚景源建議。
小城更安逸,但"大城市病"也來了
小城市的歷史包袱或許較輕。互聯網巨頭近年也紛紛下鄉刷墻,競逐小城市。
"大調查"對比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或縣級市的多項數據發現:縣或縣級市的受訪者收入信心指數最高(69.92%),收入信心最強,其次是地級市(67.49%),直轄市和省會的收入信心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拉動內需方面,與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相比,縣或縣級市的受訪者購買汽車的意愿更高,旅游意愿僅次于直轄市,購物、社交赴宴的比例最高,這表明縣或縣級市已經顯現出相對強勁的經濟內生動力。與地級市及以上的城市相比,縣或縣級市的居民幸福感也更高。
但即便如此,小城市的吸引力還是不如"北上廣"這樣的超大城市,其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
"小城市的就業機會較少。"胡大源說。綜合近幾年"大調查"關于就業壓力的調查數據,縣與地級市的就業壓力一直高于省會及以上城市,而北京、上海等地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機會,構成了對人們源源不斷的吸引力。這也成了人們難以逃離"北上廣"的重要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小城市的"大城市病"也拉響了警報。
根據"大調查",即便是縣級市,單程出行時間也超過了50分鐘,這說明,擁堵問題已經擴展到中小城市了。
與此同時,調查樣本中的縣和縣級市的實際購車家庭比例高于大中城市,而且還有更高的購車意愿。未來小城市面臨的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緊缺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現實。
"一些小城市由于市政基礎設施薄弱、城市規劃不合理、財政資金和專業人才不足,城市管理水平低于大中城市。"胡大源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交通擁堵一旦形成,會更難解決。"
過去3年的"大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比如,地級市2011年期待改善交通擁堵的居民占比為16.9%,到2014年這一數字仍高于16%;縣級市中,2010年有12.8%的人期待改善交通擁堵,今年這一數字為13.7%。
小城市的環境問題也不容樂觀。"大調查"發現,空氣質量問題已是普遍性問題,縣或縣級市的空氣質量問題和大城市同樣突出。相比較而言,省會及以上的大城市空氣質量問題更突出,但在自來水質、垃圾清運等方面,縣或縣級市的問題更為嚴重。
十萬張問卷"厚數據"
"如果沒有'厚數據',大數據就沒有意義。"2014年7月,美國《連線》雜志在一篇關于大數據的評論文章中這樣表示。所謂"厚數據",是指那些豐富的、具有前后關聯性的數據,它們只能通過丟開電腦、深入實際生活才能獲得。
而如何在規模上獲得"厚數據"保障,成為一項調查能否成功的關鍵。但這只是第一步。
如何從每一個微觀個體的日常生活中獲取數據,讓數據植根于現實并相互聯系,不僅告訴人們數據本身,還揭示出數據的前因后果和宏觀背景,往往更為重要。
央視《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就為人們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其"大數據"特性,源于10萬個微觀個體的大樣本,范圍是由國家統計局在全國甄選出的104個城市和300個縣。104個城市中,除4個直轄市,每個城市樣本量均為600個,涵蓋每個區;而對于300個縣,每個縣則不少于5個鄉鎮接受調查。最終的受訪家庭總計10萬個。
"厚數據"特性是因為其獨特的調查方式:明信片式調查。這項從2006年起就開始的調查一直借助中國郵政服務網絡,每年發放10萬張問卷明信片,雖然相對"原始",卻接地氣,能將調查觸角延伸到微觀家庭中,從而獲得有關經濟狀況、消費投資預期、民生困難和幸福感等真實數據。
該調查總策劃、央視財經頻道制片人姜詩明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為保證客觀性、公信力,這一調查始終堅持公益性質,沒有任何商業贊助、"植入"。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