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關村涌現出一大批創新型孵化器,呈現出與美國硅谷同步創新發展的態勢。比如,硅谷有Y Combinator,中關村有創新工場;硅谷有I/O venture,中關村有車庫、3W等創業咖啡;硅谷有Tech Crunch、Silicon Valley Insider,中關村有36氪等科技博客;硅谷有Angellist,中關村有天使匯、創客空間……類似于硅谷的主體多元化、服務要素化、運營模式市場化、孵化早期化小型化新格局在中關村正在形成。
然而,較之硅谷創新型孵化器,中關村在諸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異,在人才發展方面則更為明顯。高素質管理型人才是創業孵化器的支撐和基礎,新型創業孵化器則是優秀人才成功創業的搖籃。從“人才”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將為中關村創業孵化器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有益鑒借。
從孵化器創建者來看。硅谷創新型孵化器的創建者絕大多數是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成功人士。如Youweb創始人彼得瑞蘭(Peter Relan)曾任惠普[微博]首席構架師及甲骨文[微博](Oracle)技術高管,還創建并經營了兩家公司Webvan和Business Signatures;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的兩位創始人Saeed Amidi與Jojo Flores都擁有連續創業經驗, Saeed Amidi擁有超過28年的工作經驗,Jojo Flores則創辦過包括Plug and Play在內的15家企業。另外,YC的創始人 Paul Graham, Idealab 的創始人Bill Gross,LA Amplify的創始人Paul Bricault等,都是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在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的創建者中,雖不乏知名企業的投資總監、經理人,但鮮有創業經驗豐富的企業家。
從孵化器管理團隊來看。硅谷創新型孵化器之所以能成功運作,還在于擁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它們的經理都是公開招聘擇優錄用的。在孵化器管理人員中,約60% 的人具有企業管理經歷,43%的人經營過自己的企業,39%的人從事過管理咨詢工作,31%的人從事過金融業務,26%的人從事過財務管理,47.5%的人有研究生學歷,42.7%的人具有大學及大專學歷。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的管理團隊中,雖不乏高學歷,或從事過金融業務、管理咨詢工作的人才,但具有豐富企業管理經歷或經營過自己企業的人才卻很少。與硅谷相比,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管理團隊較為缺乏創業實踐經驗足夠豐富的管理者。
從被孵化創業群體來看。近年來,互聯網領域創業年輕化成為硅谷創新型孵化器的明顯特征。如加入500 Startups計劃的社交媒體營銷公司CEO兼聯合創始人蒂姆?恰克(Tim Chae)年僅20歲,是巴布森學院一名輟學生;Y Combinator所舉辦的針對初創企業為期3個月的項目參與者中,最年輕的是支付公司Stripe聯合創始人約翰?克里森(John Collison),他獲準參加該項目時年僅16歲;而Summer@Highland本身就更像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暑期創業夏令營,它只面向美國應屆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創業團隊。在中關村,大部分孵化器和投資人都不看好大學生創業,除清華X-lab之外,孵化器中的大學生團隊均寥寥無幾。
以上對比分析啟示我們,中關村創業孵化器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勢在必行。我們既要鼓勵和創造條件(尤其是政策支持),使更多具有豐富創業經歷的成功企業家投身于創新型孵化器的創建和管理,也要著力推進形成創業孵化器管理團隊建設的機制,全面優化升級孵化器管理團隊人才結構,同時還要在中關村大力建設向前端延伸的大學孵化器,為更多的年輕人創造更為便利和相對優越的創業環境與創業條件,為創業孵化器輸送更多高素質、年輕有為的創業者人才,從而全面促進孵化器自身快速、高水平、可持續發展。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