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吳煒 攝影 路保林
2014年4月22日,36氪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新辦公地舉辦了開業儀式暨新產品發布會。而搬遷的工作,早在這個月的月初就已經完成。
發布會之前,36氪工作人員會拍下受邀嘉賓的的照片并獲取他的簽名,然后生成一張圖片匯集到36氪 Logo 上,等到 Logo 填滿,發布會才正式開始。這個細節頗顯出極客精神。
這次發布會正式啟動了創業服務項目“氪空間”——一個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提供協同辦公服務的實體空間。36氪創始人劉成城宣布,氪空間對入駐的創業團隊既不收費,也不占取任何股份。“是的,有人說36氪瘋了,沒錯,我們瘋了!只要對創業者有價值,啥也別管,先干了再說!”
行業內有人會把36氪和愛范兒、虎嗅網、雷鋒網、虎嗅網、PingWest、鈦媒體等相提并論,統稱為科技博客。但是,不管是是創始人劉成城口里的愿景,還是目前展現在氪空間所展示出來的事實,都說明了36氪早已超越了媒體屬性。
“我們希望氪空間可以成為創業公司完成第一輪融資的地方。36氪不再僅僅是大家眼中的媒體,我們有報道平臺、創業空間、服務平臺,未來還會有更多!”劉成城說。
入駐中關村創業大街,某種程度上也具有象征意義——它至少被官方承認為一家創業服務機構。
三位一體
2010年12月8日,36氪網站上線。
作為科技新媒體,36氪的定位很清晰,就是為創業服務。它成立之初,內容就是提供最新創業資訊及創新趨勢等。它既關注行業基礎信息,覆蓋國內外重大新聞;也重點關注國內外互聯網創業模式、企業,以及幫助大家判斷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并就互聯網重大事件跟進評論,對趨勢進行總結和歸納……
2011年8月,在天使投資人王嘯的支持下,劉成城和團隊共同努力,在36氪原有資源基礎上再度升級,推出直面投資人與創業者的在線融資平臺“36Tree”。這時的36氪不僅僅報導資訊,還擔當起了創業產品和項目的伯樂,要在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架起橋梁。
這個嘗試顯然是成功的。2013年1月7日,經一年多的免費嘗試,36Tree改進版再度上線,推出更為強勁和全面的36Kr.Plus在線服務平臺。新網站的口號已變成了“服務互聯網創業”。
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0月上旬,36Kr.Plus已有14563個創業項目入駐,注冊創業者超過4100名,投資人數450名,成功幫助創業者參與融資對接620次,特別為創業者提供免費融資對接服務333項,成功報道創業項目2293次。
2014年4月推出的氪空間,可以看成是投融資平臺的進一步延伸,36氪在對接創業者和資本的同時,衍生出的一個孵化功能。
就這樣,36氪“三位一體”的架構初步形成,即科技新媒體、線上投融資平臺36Kr.Plus以及孵化器氪空間。其中,36Kr.Plus還兼有社交網絡的功能。
劉成城告訴本刊記者,36氪的三個部分之間互相促進,各自發展得越來越快。
天生我才
“我們目前在跟鼎好[微博]商城等談合作,應該不久以后會獲得更大的空間”,劉成城告訴本刊記者,用平靜的口吻。氪空間有可能擴張不止一倍。
2013年3月11日,《福布斯》中文版第2次推出“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名單,劉成城在列。
說起來,劉成城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科技愛好者,除了在大一的時候倒騰過電子用品團購,并沒有特殊的創業經歷。直到大三,劉成城還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迷惑。他問一個在某大型通信國企工作的師兄,畢業去他們那里上班怎么樣?師兄告訴他,如果他想來這里,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學那么多。“我靠,這個行業怎么這樣!”劉成城回憶的時候用了個驚嘆號,他承認當時他受到了打擊。顯然,他希望能進入更有變化和更能發揮自己作用的行業。
劉成城告訴記者,在職業選擇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對各種新興行業都做過研究,比如機器人、環保節能、生物醫藥、數字出版、團購等,每研究一個行業,他都會搜集信息、寫成博客文章或做成PPT和別人分享,結果在外邊交了不少朋友。美國機器人公司Willow Garage的CTO看了他的東西,甚至邀請他暑假去他們公司實習。
在這種學習和交流過程中,劉成城發現了自己的一個特質:對全球科技創新的資訊和趨勢非常著迷,對一些行業的內在邏輯能比較快地了解,在和人交流的時候甚至能舉一反三給別人帶來啟發。他認為這種特質適合去咨詢公司工作。事實上,他也申請去咨詢公司,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
和很多人一樣,在找工作有些迷惘的情況下,劉成城考了中科院的研究生,準備把擇業難題“緩期執行”。但是,無心插柳,他搞的科技博客已經影響力越來越大,以至于上了研究生不久,他就在天使投資人王嘯的支持下開始創業了。短短幾年,36氪就已經在業內收獲了不少注意力。
生長基因
雷軍[微博]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36氪似乎也被大風吹起來了。在聯合創始人王壯眼里,國內創業環境確實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天使投資人越來越多、創業媒體和創業服務機構越來越多。并且,像微軟[微博]、蘋果這樣的大公司越來越開放,對小微企業創業是個好事。
當然,環境提供了機遇,一個公司要真地能持續“飛”,還需要它內在的基因。
早年自己寫科技博客的時候,為保持客觀和中立立場,劉成城明確“不發布新聞稿和軟文”,堅持“說產品,不廢話”原則。
“我們寫東西的邏輯的和史記的邏輯是一樣的,我們只講這個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不評價公司的好還是壞。司馬遷寫劉邦的時候也不會帶著情感去寫。他寫完后可能會再加一段類似‘太史公曰’的話。我們也是這樣。”
劉成城是1988年出生,再晚兩歲就是90后了。他的同事也大部分很年輕。年輕意味著沒有什么束縛,敢想敢做!拔覀儐T工有一個特質是比較有想象力,也比較能接受新鮮事物,包括一些創業者的奇思妙想!
目前36氪的60人團隊中,有10個左右是國外留學回來的。而且幾個創始人一直關注硅谷發生的事情,劉成城還經常去硅谷,所以目前很多東西和國際接軌。比如他們設計的36Kr.Plus的界面,就顯得特別的生動有趣,鼠標輕輕一點,讀者想看的公司的圖標就會像翻撲克牌一樣翻過來。
現在,隨著氪空間的面積的加大,36氪也正在壯大中。劉成城說:“我們的愿景是做科技企業創業的入口。比如以后百度[微博]、谷歌[微博]這樣的大公司有工程師想創業,可以先不辭職,可以先請2-3個月年假,在我們這里做,我們不收錢,甚至可以給他補貼!
劉成城看好中關村創業街的建設。他認為,對于這條街的發展,政府和市場都應該發揮作用,政府發起、推動以后,應讓市場去發揮更多作用。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