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鄒玲
您是怎么考慮以文革作為電影創作背景的?現在的80和90后對那段歷史沒有記憶,你怎么吸引他們到電影院看一段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時代故事?
張藝謀:任何一個導演都不是全能的,他一定是對某個時期記憶猶新,有特別的感受。很多導演都會拍一些他自己成長時期特殊環境的故事。
看電影就要80、90后了解這段歷史?我覺得大可不必。電影是通過一個表層的故事和情感走向來傳遞信息的。這是一個普世的故事,比如說矢志不移的堅守和愛情,比如說長久的期盼和等待,只要你拍的讓人動容就可以了,至于它背后沉淀的歷史信息和思考,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這部電影名字叫《歸來》,聽說是你給起的。這是不是也隱含著您中間有段時間離開了電影市場,現在重新回歸?
張藝謀:對,電影起了很多名,后來我還是堅持了這個名字。我看作是我的心態的表達。現在中國的電影蛋糕越做越大,但對這個市場也有很多憂慮的聲音:是不是文化價值有缺失,或者思想層面的少了,大家都向錢看,被票房綁架,等等。
現在市場壓力下,電影制作團隊大部分時間在做取寵市場的行為,從一個題材的選定到它的投資,到用什么演員,開的無數次的創意會和制作會,討論的其實都是市場的需求。
所以,我有這樣的想法:我想拍一個這樣的電影,不是要證明什么,也不是要試驗市場的接納度,只是我自己心態的歸來。我靜下心來,不考慮市場,不考慮數字,回到人的故事上,傳遞自己一些深層次的思考和想法,一些所謂的情懷。
可能您也注意到了,現在很多爛片都是幾億的票房,所以有人說現在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黃金十年,您怎么看現在這個蓬勃發展,也是泥沙俱下的電影市場?
張藝謀:中國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十年可能都是全世界目光所在,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一個飛速發展的市場、這樣一個黃金期,最重要的仍舊是電影質量。如果質量跟不上去,黃金期全部是好萊塢電影大行其道,新一代觀眾很可能除了好萊塢這口飯別的不吃了。這在臺灣和香港都已經發生過了。
這兩年出現的一些年輕導演,取得了很高的市場認同。比如徐崢、趙薇、郭敬明等都是第一次做導演就獲得了成功。您會不會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覺?如果說得尖銳點,有人說第五代導演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您對這種評論有什么樣的看法?
張藝謀: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希望一定在后浪身上。我認為現在年輕導演還是太少,遠遠趕不上市場的節奏。未來的大師是產生于市場的弄潮兒,因為他駕馭了市場,能做出更大膽和更有益的嘗試,才能拍高質量的東西。
關于說第五代導演已經過去的問題,我覺得一點也不尖銳。任何人都會過去的,很正常,其實不必去評論誰該過去了,誰該過去就過去了。我倒是認為,各做各的事情,敲鑼賣糖各干一行。我剛出來的時候,從來沒有說過第四代導演該過去了,雖然我們心里面要把人拍在沙灘上,但我們不會這樣講。我們甚至緬懷老導演,講他們的作品了不起,講他們的作品影響了我們,讓我們至今受益。
您認為現在是個大時代嗎?
張藝謀:現在籠統地說是個大時代,但社會又是非常穩定的。過去有哲人說過這樣的話,苦難才會產生藝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個時代,藝術需要更高的水平才能呈現出來。
中國的電影產業,突變沒有,但是十年后就形成定局了。現在每天增加多少熒幕,大家天天都在說這個數字。十年以后,熒幕數飽和了,互聯網跟熒幕的關系也幾乎定型了,觀眾也基本定型了。那時候我們再看中國電影,是唱盛還是唱衰,在那時候都塵埃落定了。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