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文瀟
作為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柯嘉華希望用自己的所見所學做出不一樣的農業發展模式
柯嘉華
上海濟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同濟大學農業園 行政廠長
1990年1月22日
福建漳州人
同濟大學 物流專業
父母為蕉農。上面有三個姐姐,最大一個相差9歲。
在同濟大學新校區的西邊,有一片幾十畝的農田,門口掛著濟農嘉園的牌子。柯嘉華就住在農園邊上的簡易房里。房間布置簡單,簡易書架是最重要的擺設,幾本特別顯眼地排在一起:美國土壤物理學之父富蘭克林·H·金的《四千年農夫》、中國農業大學[微博]中國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的《農民為什么離開土地》,還有易富賢的《大國空巢》。
柯嘉華的書桌靠窗,在桌上還有成套的《毛澤東文集》、《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年譜》。書架旁的床頭正上方是一張充滿年代感的毛澤東像。這個皮膚黝黑,語調帶著閩南腔的90后大男孩,有些靦腆地提到,他的偶像是毛澤東。“他是一個偉大的創業者。”柯評價說。
柯嘉華是1990年1月22日出生,2013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物流工程專業。大學期間,柯嘉華和很多同學都愛玩“開心農場”這個游戲,但多數人玩歸玩。柯嘉華卻想把網上的游戲搬到現實中。從大二開始,柯嘉華就在學校做類似創業的社團。組織同學在同濟大學旁邊開辟了一個兩畝地。臨近畢業時,農學院正好有一個生態農業項目就落在這個基地上。同學們叫它“井岡山”。
柯嘉華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他親眼看到農民很辛苦但賺的錢又特別少,就一直想知道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他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改變現狀的路徑。其產品邏輯很簡單,就是用生態技術生產安全健康的農作物。
創業之初,家人強烈反對,他的父母是福建的蕉農,上面有三個姐姐。母親說:“你上了同濟大學還去務農,你想干啥?!”但柯嘉華最終說服了家人,2013年2月,注冊成立上海濟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目前公司共有員工9人,其中4人為柯嘉華的同學。
柯嘉華希望借助互聯網平臺的思維來做有機農業。“比如我們確定下來,一年里消費者居民家庭的蔬菜如果全部由我們的平臺來提供,它的費用是一定的,我們拿著這筆費用,在生產這一端,在需求量大致有數的前提下,來指導生產,除去農民的人力成本、生產投資,剩下就是用來維持這個平臺,可以把這個理解為一個機構。”但是他也承認,自己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想清楚,還在摸索中。但無論如何,濟園農業是他自我夢想的延伸。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