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網絡版專稿]中國已經是第三電影產業大國,但是離電影強國的道路還有多遠?
再不熟悉電影的人也能越來越清晰的看到中美電影合作以及電影產業全球化的未來,就整個中國文化娛樂產業的規模前景來說,其有望在2013年達到1500億,這一產業如何在國際坐標中有更大的作為以實現全球化,如何多元盈利以實現產業集群效應?9月26日,由藝恩咨詢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文化娛樂產業年會在北京召開。
根據藝恩的研究成果,未來文娛產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產業結構進入結構性調整周期;二是開辟多元盈利途徑,形成產業集群效益;三是構建多屏時代的聯動模式。
針對電影產業的部分,藝恩咨詢總監邵剛說,從整體的趨勢來看,中美的合作電影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票房整體結構還屬于調整初步階段,從未來兩年中美合作電影的規模來看,我們目前可以發現超高成本占56%,相對好萊塢來說可能是小成本的影片。
國產影片目前是處于劣勢的,整體來看,目前國產影片在2011年全年票房占比是20%左右,2012年我們統計在9月16號前整體占比恢復到32%,基本上回到2001年的水平。整體上內容創意不足,是不能吸引主力電影觀眾的重要原因。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指明了一個更突出的事實,中國能統計一年拍攝了多少部電影,但是對于一年發行了多少部卻缺乏數據;電影熒幕數量是全球第三,人均產量同樣不容樂觀。中國不缺乏好故事,劣勢在于如何把故事講好。“《哈姆萊特》被人拍成了《獅子王》,風靡全球,拍成《夜宴》卻難以走出國門。”
一個良好的電影生成及推廣模式可以從今年的《畫皮2》一窺端倪。其制片人龐洪介紹說,在制片人中心制之下,拍廣告經驗更多的導演也能駕馭大片,因為在藝術創作、劇本策劃、融資、后期發行宣傳各個方面都在制片人的統籌之下,按照商業電影工業化流程在走,包括跟百度(微博)和騰訊合作開發網游、除了三本書、還有一些手機外殼等小飾品,讓電影從一次性消費變成了一個合理的產業下游集合利益。
中國電影基金會副主席王國偉也許能代表更多投資人的看法,他舉例說,國影基金投資的《藏地密碼》,曾經吸引一個好萊塢大公司的老板親自坐私人飛機來中國兩次,中國確實有很多好的故事元素,但是合作一定要達到國際水準,最后才能使使市場進行國際化。 “我一直把電影行業比喻成30年前的汽車工業,如果不合拍不合作,人家的技術,人家的市場沒有辦法和我們分享,工業化也是我們達到先進技術水平的必經道路。沒有這個發展,我們很難從觀念、市場、選材方方面面和別人站在同一個角度上。”
左起依次為:天津北方電影集團副總裁方衛、卡通先生CEO王磊、青青樹動漫CEO武寒青、淘米網副總裁朱承華、《龍之谷-黑龍崛起》導演宋岳峰、藝恩咨詢副總裁劉新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