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枚
2012年下半年,阿里巴巴在馬云(微博)的運作下,給金融業帶來的沖擊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次次成為眾人的焦點。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傳聞阿里巴巴馬云、騰訊馬化騰和平安馬明哲正謀劃在上海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探索互聯網新金融道路。8月24日,中報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微博)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承認“確有此事”。
“網絡上的虛擬價值是存在的,可以把線下的保險搬到網上。我和馬云、馬化騰多次交流后,大家說做一個嘗試。”馬明哲簡單數句,就幫阿里巴巴、騰訊敲開了進軍金融業的大門。
同期,阿里信貸業務向江浙地區普通會員放開,使阿里信貸再次成為焦點。目前,這一業務已經放開, 符合條件的會員不用任何擔保抵押,僅憑企業的信用資質即可申請,并且24小時隨用隨借。其嶄新的信貸模式打響了電商進入金融行業的第一槍。
緊接著,9月9日,在杭州“2012網商大會”閉幕演講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轉型——“阿里巴巴集團未來發展有三個階段:做平臺、做金融、做數據。”
……
“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改變銀行……我堅信一點,3年以后,這個國家將會有更加完善的銀行貸款體系給中小企業,以前只能聽,今后可能會變成現實。”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剛剛爆發時,馬云就發表過如此激昂的演講,現在看來,也許當時他對金融帝國的構想就已胸有成竹了。3年后的今天,平臺、金融、數據,這三個詞足以描繪阿里巴巴金融帝國發展的征程。
平臺支持
近日,阿里金融宣布,截至2012年中期,其小額貸款業務投放貸款130億元,自2010年自營小貸業務以來累計投放280億元,為超過13萬家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融資服務,甚至在某一段時間內曾創造日均完成貸款接近10000筆的業績。
就小微信貸行業而言,這個業務量可謂奇跡,而這個奇跡依賴的是阿里巴巴具有獨特性的平臺模式和小微信貸。
關于阿里的平臺戰略,馬云表示,“我們內部稱為七家公司,即七劍下天山,包括阿里巴巴國外、阿里巴巴國內、一淘、淘寶、天貓(微博)、聚劃算、云計算。我們就要建立平臺經濟,為所有的小企業去進行建立一個機會的平臺。”
馬云自稱,2013年1月1日開始,整個阿里集團將進行轉型,將從阿里直接面對消費者變成支持網商面對消費者。
而阿里的小微信貸已經運作兩年多了。
阿里小微信貸是阿里金融針對阿里電子商務平臺小微企業開發的純信用貸款產品。阿里金融方面表示,阿里的小微信貸早在2010年就已經開展相關業務。阿里擁有自己的小額貸款公司牌照,阿里金融旗下有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分別為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據了解,浙江小貸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冊資本金6億元;重慶小貸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注冊資本金10億元。通過這兩家小貸公司,阿里金融在阿里巴巴B2B業務、淘寶和天貓三個平臺上分別提供訂單貸款、信用貸款兩項服務,通常在100萬元以內。對天貓的高端商戶,則可通過線下審核獲得最高1000萬元的貸款。
如何區分訂單貸款、信用貸款兩項服務,業內人士指出,訂單貸款實際上是訂單質押貸款,只要賣家當前有“賣家已發貨”的訂單,就可以申請貸款;而信用貸款則是完全的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阿里相關業務平臺上的商戶憑借其信用即可申請獲得。通常情況下,訂單貸款多為商戶解決極短期資金流轉、調頭寸所用,數額較小,淘寶系訂單貸款多為六七千元。而信用貸款則多用于團隊建設、網上店鋪裝修、軟硬件投資等,數額較大,阿里巴巴B2B平臺多見為50萬元以內,淘寶系平臺則為20萬元上下。
“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業者的融資需求異常旺盛,而現有的微貸技術、微貸服務理念顯然都不是把他們當做目標客戶”,在阿里金融負責人王彤看來,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的融資額度不高,但對融資的效率、門檻要求卻明顯不同于其他企業,只有創新微貸技術,才能有效滿足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
阿里金融小貸業務的客戶都是阿里集團各電商業務板塊中的商戶,其中淘寶系生態體量就已超過6000億元,明年有望超過萬億,阿里掌握了其運營實際狀況,這為小微放貸提供了基礎。
阿里金融能實現這樣的業務,與阿里集團生態布局、其自身團隊構成以及相關技術手段有關。
雖然阿里金融為超過13萬家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融資服務,但“13萬僅占國內4000萬小微企業的0.3%不到,除了客戶數,阿里金融在信貸規模上仍屬于小字輩。”王彤表示,阿里金融新型微貸技術為當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了另一種途徑,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信用為王
近日,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回答中小企業為何融資難問題時表示,“因為風險大,小企業管理不規范,有好幾本賬是普遍現象。但若像查大企業那樣把每個小企業都搞清楚,那銀行來不及給貸款它就虧了。所以必須探索一個方法,既能解決中小企業風險可控,又能解決商業銀行成本可控并盈利,這是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前提。”
銀行很難在沒有風險轉移手段的情況下,像阿里信貸一樣敢于僅憑經營數據來決定放款。而馬云的阿里信貸就是因為能夠規避風險,才可以實施放貸的。
這主要靠的就是信用。
追隨鄧小平說的讓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希望讓誠信的網商富起來。”馬云呼吁,“要用互聯網的思想和互聯網的技術去支撐整個社會未來金融體系的重建。在這個金融體系里面,我們不需要抵押,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關系,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你掙多少錢,我們需要你踏踏實實的為客戶服務。兩年的試驗告訴我們,我們近幾百名員工,完成了給十五萬家企業貸款,平均每家企業貸到的款是4.7萬人民幣,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將會用最好的技術和評價信用服務于無數網商群體。”
日前,記者也嘗試著聯系了一些中小網商,他們大多對此表示贊同,并充滿激情。“以后沒錢了,完全可以在阿里巴巴代款一下,周轉一些資金的。”、“太好了,這樣以后就有得發展資金啦。”、“中國企業缺少誠信是目前貸款的核心問題。”、“日息0.05%,高了,比起國有銀行現在通過黑市推高利率市場,要低得多!但是,長期來看,日息不超過0.03才會有更大、更穩的市場!希望阿里信貸事業成功!”……
小額信貸就像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前途未卜,要同時面對機遇和挑戰。面對馬云的信心十足,以及網商在充分肯定阿里的金融創新的背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自己的質疑。
有金融界專家表示,阿里信貸明顯表現出與供應鏈金融不同的風險控制角度,沒有抵押擔保,沒有信用捆綁,既意味著風險決策的單純和獨立,又意味著風險出現后的無助,由此產生的損失也將是嚴重的。
該專家認為,阿里方面稱公司開發了新型的微貸技術,利用網絡低成本廣泛采集客戶的各類數據信息,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判斷客戶資質,走的是一條數據加互聯網的新型微貸技術創新之路。不管是互聯網還是數據,能掌握的都是信息,而非資產,即阿里實施風險控制的途徑是希望對風險有精確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把損失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比例之內,而非某一筆業務決策失敗后可以得到的補償。如果非要有補償的話,則只能把貸款金額限制在借款企業在阿里巴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交存的保證金額度內,但如此一來,企業能拿到的只是“保證金周轉金”,無法做大成為主要的融資渠道。
阿里金融披露,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累計向小微企業投放貸款130億元。由170萬筆貸款組成,日均完成貸款接近1萬筆,平均每筆貸款額度僅為7000元。這組數據或者可以為上述困局提供一個注腳。
盡管存在這些限制,但阿里信貸模式從理念和技術創新方面都有銀行供應鏈金融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以判斷將會占有一個銀行無法取代的特定市場。
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金融靠的是信用,信用來自于數據。
之所以阿里信貸能沖擊傳統銀行業,是因為傳統銀行無法控制貸款風險,所以一般不給小微企業融資,但是阿里恰恰靠自己掌握的數據來規避風險,貸給中小企業,這最終都要歸結到大數據上面。
國金證券的某位分析師認為,數據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他表示,此類業務令人著迷之處在于,如果沒有大量的數據,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模式,相關公司的業務難以有效開展。譬如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小額信貸公司,以BRP為代表的電影票房預測技術等。
關于數據,馬云用了一個很巧妙地比喻:“基于數據,就像為每個小企業裝上一個GPS,為每個船上裝上一個雷達,我相信你出海的時候,你更有把握,死亡率會大大降低,數據將會影響著世界。”
7月10日,天貓攜手阿里云、萬網宣布聯合推出的一個“開放的電商云工作平臺”——聚石塔。其價值在于匯聚了整個阿里系的各方資源優勢,實現“云+SAAS模式”的打通,阿里集團下各個子公司的平臺資源,如淘寶、天貓、阿里云、支付寶(微博)、萬網等都可通過資源共享與數據互通創造無限的商業價值。
在聚石塔里,“石”好比各種紛繁的數據和應用,集結在一起就匯成一座堅固的聚石塔。由阿里巴巴推動的“云電商”概念將一觸即發。
簡單來說,每當遇到節假日商家進行大促銷時,海量訂單不僅會導致網頁擁堵,甚至會出現漏單、錯單的現象。如今商家入駐聚石塔平臺后,以云計算為“塔基”,商家所有ERP、CRM等系統將集約化統一于云端,打破系統間的信息孤島,從而獲得安全穩定、彈性升級、數據推送、數據集成等云端服務,確保了消費者最終獲得的服務質量。
天貓總裁逍遙子表示,這是阿里集團數據分享戰略的再進一步。通過開放的電商云工作平臺將整合電商生態系統的全鏈路數據,幫助商家提高運營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從“繁”電商轉變為“易”電商,以更輕盈的姿態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確定性的服務。
如果說三年前阿里巴巴集團成立一家專門的子公司阿里云進行云計算的研發不為外界理解的話,那么如今的聚石塔平臺已經成為這筆投資的價值體現。
在阿里內部,“將阿里集團變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公司”已是戰略共識,如何挖掘、分析和運用阿里全系產品的數據,并和全社會分享,則是這個戰略的核心所在。更為關鍵的是,在大數據時代,掌握了數據,意味著掌握了整個社會的脈搏。
試想一下,當巨量的用戶需求以數據形式被捕捉,快速反映在生產、供應鏈、庫存、物流等環節,彼時,電子商務將不僅僅是網上購物的代名詞,它甚至會替代傳統商務,成為主流的交易模式。屆時,阿里巴巴控制的,將可能是整個商業社會相當大比例的數據和脈搏。
互聯網企業正一步步朝著金融領域滲透,所有的電商都可以做,有的已經在做了。從阿里的小微信貸,到騰訊被傳進軍金融證券,再到平安、阿里、騰訊“三馬”合賣保險,無不預示著大變革的到來。
在國外,Facebook這種社交媒體也開始涉足金融服務業。近日,Facebook對外證實,正在與澳洲聯邦銀行合作銀行在線支付項目,希望通過該公司的社交網絡平臺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而美國頂級數據分析和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的觀點,2014年社交網絡Facebook將進軍金融行業。未來社交網站將成為銀行和民眾之間的中間人,而非保險業務或理財專員。如果這樣,那么社交網絡Facebook Google+等無疑將會對現有的金融服務造成劇烈沖擊,徹底顛覆金融行業。
由此可以看出,電商通過交易掌握了數據,誰擁有大數據,誰就擁有了新時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