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又這樣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富裕階層們,不想再讓后輩繼續在這片煥發巨大經濟活力的土地上重復他們的財富神話和生活焦躁,他們選擇遷徙
姓名:汪又
年齡:26歲
所在地:溫哥華
職業:移民置業顧問
走在北京建外SOHO白色的塔樓群落之間,不時會遇到派發移民廣告傳單的姑娘和小伙子。A座的大廳里每進來一個生面孔,守在那的四五個人就會圍追堵截上來,往你手里塞出國英語培訓和移民業務的傳單。
上到27層,整整一層都是中國最大移民公司之一的和中移民的北京辦公室。前臺掛著職業微笑的女接待員多達五六個——她們絕不像一些門可羅雀的公司前臺那樣百無聊賴地閑聊,而都是半傾著身體,坐得筆直,隨時殷勤地回答著來客們關于移民的任何咨詢。
“自從和中搬到建外SOHO以后,這里已經成為不光是北京乃至全國的出國社區了。全都扎堆了,尤其是A座B座。現在27層整層是和中的,29層的3/4層,還有10層,7層一部分。我們北京現在有270多人,全國有500人。北京的業務占了全國的一半。”坐在窗戶正對北京CBD的大辦公室里,和中移民董事長王力民不無自豪地說。
做了16年移民中介生意的王力民自己也沒想到公司的業務能做那么大,國外的移民公司一般有十幾個員工就算上規模了,在中國,他卻雇傭了500人,在十個城市都設有分公司,在國外也有自己的辦事處。
從1995年到現在,王力民親自見證了中國移民的兩個階段:1995年到2000年是以技術移民為主的階段,當時出去的移民都非常苦,被稱為“洋插隊”;2000年后,越來越多中國的富裕人群開始申請投資移民。
中國并不是今日才成為遷徙之國。今年8月15日,由國務院僑辦與華僑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1)》中指出:大陸改革開放30年以來,移民海外人數逾450萬,移民人數穩居世界第一。“只要你做到中國第一,那你一定就是世界第一。”王力民說。
但眼下,越來越多中國的富裕人群正在加入移民的行列。據招商銀行與貝恩顧問公司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的調研顯示,個人資產超過1億元的大陸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
跟中國幾乎所有大的移民公司一樣,和中公司也是做加拿大移民起家的。加拿大地廣人稀、社會福利好、移民門檻低,一直是中國移民的首選。國內相應的服務也最成熟,和中不僅為客戶辦理移民手續,甚至提供保姆式的全程服務。從到加拿大后的機場接機,專人幫助辦理安家國外的手續,到子女教育學校的選擇,甚至還提供置業購房的咨詢。
甚至,王力民還把自己的客戶做成了自己的員工:2008年通過和中完成了自己、父母、弟弟妹妹一家五口移民加拿大后,26歲的小伙子汪又在加拿大溫哥華,當起了和中在溫哥華的安家服務中心的置業顧問。
交給加拿大政府12萬加元的投資移民費用、證明自己在中國持有超過80萬加元的資產后,2008年12月,汪又全家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在他們身后,還有很多中國同鄉選擇的是在加拿大的銀行存入為期3年的相當于300萬元人民幣無息存款。這一年,中國投資移民加拿大的人數首次超過了技術移民。
2004年,還在讀大學的汪又就不時聽做地產的父親說起,自己一個生意上的伙伴移民加拿大之后,在那邊生活輕松多了,老婆孩子過的也很好。
在國內,汪又的父親在武漢是一個小有規模的地產商,今年還不到50歲,白手起家,伴隨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應酬很多,身心疲憊,在國內基本上很少著家。“我父親性格比較霸道,很有沖勁,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在國內從未向任何困難低過頭,凡事自己扛的汪父卻不愿意讓自己的子女再走自己的道路,甚至對于自己辛苦打拼下的事業,他也沒有準備讓自己的小孩再去繼承。
2006年,汪又父親下了決心:“叔叔他們在加拿大挺好的,反正你弟弟也要過去。這樣可以全家辦個移民,你們生活在那邊也簡單一點。你看看我每天應酬,很少有時間跟你們呆在一起,而且根本沒有保障。移民加拿大不僅為了你們,你們之后的下一代也會更好。”
決定一出,汪又自己倒沒多震驚。他在2006年大學畢業后就去了英國學了一年房地產管理,適應了國外的生活,也為未來能在加拿大找工作打下了基礎。父親不強求他接班,他自己也沒有這個意愿:想起有那么多的員工需要管理,每天不斷的應酬,協調各種關系,還要對付很多爾虞我詐的事情,“我沒有父親那么大的魄力可以去忍受這一切”。
汪又的母親卻顧慮很多。她一直在家做全職太太,朋友都在當地。突然搬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自己英語又不好,她害怕不適應。
但汪父一擺出加拿大充滿了安全感的硬件條件,汪母也不再抗拒:法制健全,國土面積比中國還大,到處都是原始森林,淡水資源世界第一,人口密度低,總人口還不及北京和上海的總和……“當時沒考慮去美國,在我爸心目中覺得美國比較混亂,不安全。”汪又說。
在一位“先行者”朋友的引薦下,汪又的父親就找到了和中。2008年,汪又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5位家庭成員的任務分配是,汪又、母親和弟弟妹妹在溫哥華購買了別墅,安頓了下來,父親則拿著楓葉卡留在國內,仍舊打理房地產生意。
加拿大的移民政策規定,移民者必須5年里在加拿大居住滿3年才能申請成為公民,而只要夫妻雙方一方先成為了加拿大公民,再回到遷出國與配偶同住3年,另一方也就相當于坐滿了3年的移民監。所以汪父的計劃是,自己不耽誤國內生意,讓汪母先拿到加拿大公民身份后,回中國陪自己。
到加拿大的第一年,因為感覺孤單,汪又的母親還經常回國。但住了一段時間后,她逐漸喜歡上了氣候溫和、到處都是森林湖泊的溫哥華。同時通過去移民培訓中心學英語,汪母認識了很多中國來的移民朋友,剛來加拿大時的寂寞感也減少了。今年汪又母親國內的朋友結婚,她回武漢呆了幾個月,突然發現,自己反而無法適應家鄉武漢的酷熱夏天了。
汪又的弟弟和妹妹都在高考前就來到加拿大讀書,兩個孩子都為自己能逃脫高考而慶幸。21歲的弟弟如今在讀大學,對拍電影情有獨鐘。雖然母親受中國的傳統觀念影響,覺得干這行不踏實,但他們的父親卻非常支持。“我父親比較開明,覺得既然我們到了加拿大,就過得簡單快樂一點,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行。”
伴隨中國移民的不斷涌入,溫哥華已經形成了商業非常發達的華人聚集區,那里不僅有很多地道的中餐廳,還有一年到頭從不休息的中國超市,甚至國內流行的KTV也滿街可見。居住在這些區域就算不會英語也能生活得很自如。
“溫哥華可以成為你的故鄉,加拿大就是移民國家,他們不會說我們才是本地人,你們不是。”對比在英國的留學生活,汪又覺得加拿大讓人更有歸屬感。
而不常住加拿大的父親也毫不猶豫地把這里當成了“避風港”,每年回加拿大與家人團聚幾個月是他最享受的日子:全然不像國內的忙碌和緊張,不必應酬,每天只是旅行、在戶外燒烤、跟朋友聚會,或簡單地走在溫哥華的公園里。
“我父親每次來都很輕松,感覺回國就是受罪。”汪又覺得,移民加拿大后,家里人之間的關系更密切了。“(父親)老了之后能有一個輕松的環境度過晚年的生活,同時他也不希望我們重蹈他自己的覆轍,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成天的在各種應酬場合里周旋。”
汪又理解父親的痛苦。雖然在國內也是富裕之家,但2007年,汪又在英國讀完碩士后,也進過上海一家地產公司打拼。每天從早上八點半干到晚上九十點,周末還有一天必須自己加班才能把公司交待的任務完成。沒有自己的時間,幾乎所有精力都投在了工作上。
2008年12月,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后,汪又按照自己原來的專長,在和中溫哥華的安家中心做起了地產銷售。他每天九點半上班,四點半就能下班,周末也從不加班。閑暇的時間他會自己帶著相機到處去拍照,每年還會有兩個月的時間到全世界去旅行。
汪又自己也承認在國內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機會比較多,有各種成就一番事業的可能在吸引著人們拼命地工作。他國內的朋友還都處于事業的起步階段,加班是家常便飯,每次回國朋友都羨慕他在國外悠閑的生活。
最近,汪又的父親又說服了身邊的三個生意上的朋友申請了加拿大的投資移民。已經定居溫哥華的汪又,每年還會回中國好幾次,為中國那些希望移民的富裕階層們介紹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以及他們可以預知的美好生活。
中國富人們的移民潮會越演越烈嗎?王力民認為很多人所擔心的“移民潮”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不管是加拿大還是美國這些移民國家,每年對中國移民的受理數量都有限制,不是你想扎堆往國外移民就可以的。”今年7月份,加拿大聯邦投資移民局正式推出配額限制,投資移民加拿大的大門正在收緊:從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聯邦投資移民在全球范圍內僅接收700份申請,遠遠低于2010年發布的3000個申請配額。
但這并未能攔截住想要遷徙的人們的熱情。和中公司北京總部的通道兩旁設置了密集的咨詢會議室。會議室巨大的落地窗外,北京滾滾車流擁擠在三環橋上緩慢地蠕動著。扭曲的央視大樓和直指云霄的國貿三期遙相呼應,夜幕下它們都在向世人展示著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
這一間間移民中介公司的會議室里,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富裕階層們卻并不想讓自己的后代繼續在這片燥熱的土地上重復他們的財富神話和生活焦躁。加拿大成為了他們的避風港,也是他們為自己留的一張隨時可以脫身的“船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