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對話國務院參事湯敏:中國慈善缺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 15:43  《中國慈善家》

  目前還沒有真正能夠系統推動公益事業、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平臺。我們正在籌備成立一所新公益大學,我去友成基金會主要就是為推動這件事

  公益是一項全民事業

  中國的大量財富掌握在政府和國企手里,僅有一小部分財富掌握在企業家手中。解決社會問題必須有一個全面發展的方式

  中國慈善家:過去三十年,是一個財富積累較為集中的時期,我們稱之為商業改變中國的時代;目前看來,未來三十年,將處于一個側重財富分配的階段,我們稱之為慈善改變中國的時代。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公益慈善前景?

  湯敏:現在我們積極提倡機會均等、包容性增長,而公益慈善就是推動機會更均等的一個重要領域。中國的公益事業、中國的社會創新將會很有前途,盡管我們的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低,但很可能會跟經濟領域一樣,可以發揮后來優勢,奮起直追,縮小差距。據最新統計,中國現有億萬富翁6萬人、千萬富翁96萬人,如果這些富翁每年捐助出1%的財產做公益事業和社會投資,一年下來將近是16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慈善家:這是否要求各種民間力量通過包括公益慈善在內的途徑,一同發力,紓緩一些社會矛盾?

  湯敏:慈善的潛力非常大,卻又不能高估它對社會改良可能起到的作用。應該說,社會通過公益的力量是會有一些改變,但從更根本上來說還得靠政府、靠商業、靠企業、靠公眾的力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發達國家,公益都只能起到一個拾遺補缺的作用,它承擔不了太多的額外任務。

  中國慈善家: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有學者擔心中國已染上拉美病。為此,在緩解一些社會問題上面,也不乏企業家出錢出力,積極參與其中。類似友成基金會這樣的公益慈善機構,就是由一批有責任感的企業家共同發起的。那么在您看來,企業家群體能在中國慈善業發展的進程當中,充當怎樣的角色?

  湯敏:首先可以肯定,企業家是能夠發揮很大作用的。把自己的企業搞好,把產品做好、創造就業、交稅,是企業對社會的最大貢獻。公益慈善是一項全民參與的事業。在中國,首先是政府的對公益事業的政策;其次是公眾參與;再次,才是看企業家群體。企業家群體不但可以在資源上幫助公益事業的發展,而且還可以親自參與。這是一個需要合作的關系,是一項廣泛的公益事業。

  中國慈善家:回望美國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伴隨經濟急速發展,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私人手中。這也促使卡內基、洛克菲勒等富豪紛紛建立慈善基金會,從而推動了美國慈善業發展和社會改良,現代意義上的慈善業也從彼時發端。而今日中國,財富的迅速積累同樣導致了各種社會矛盾的潛伏。二者之間究竟有何迥異之處?

  湯敏:實際上,現在很多中國的企業家都在辦基金會。當然,在其他的方面,簡單拿美國與中國對比,恐怕是不太合適的。中國的大量財富是掌握在政府和國企手里,僅有一部分財富掌握在企業家手中。另外,畢竟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上很多形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公益慈善事業的運作也越來越成熟了。我們沒必要完全地重復十九世紀的模式。最近國際上公益慈善事業新模式,如社會企業、社會風險投資等等,我們可以跨越式發展,直接運用新的模式。在其他的領域也是一樣,我們無法全盤照搬一百多年前的美國模式。

  社會應對行善者寬容

  在中國的公益慈善領域,長期以來市場是比較扭曲的,主要是一些不受監管的公辦的公益組織把這個市場扭曲了

  中國慈善家:中國的公益事業才剛剛開始,發展勢頭也很好,包括很多企業家也都成立了基金會、NGO,但這個領域近期也出現了不少的風波。在您看來,對中國公益慈善領域而言,主要需要改進哪些方面?

  湯敏: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更好、更寬松的環境。要做好、做強公益事業,一個寬松的環境是必要的前提條件。

  其次,很多政策也需要調整。比如像監管、稅收、各種規章、法律以及NGO組織的注冊等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同時,社會的公眾輿論也需要保持一個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在這段時間,像郭美美事件,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沖擊很大。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少數的不受監管的公辦基金會出的問題。這些機構出問題是遲早的事。但是社會上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對公益事業一律指責。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這些事件的發生對公益事業的推動與發展是非常有益的。這個事件體現了公眾要求更高的透明度,要求更規范地運作,這些要求非常好,可以使公益事業發展得更健康。

  中國慈善家:確實,社會的進步固然離不開公眾的監督,但許多東西在它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應該允許有一個學習和試驗的過程。

  湯敏:中國目前在公益事業上為什么發展比較慢?凡事都一定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國的公益事業剛剛起步。公益事業在中國應該就像我們民營企業在八十年代初的階段,是剛剛發展起來。不管是從政府到企業、到企業家、到社會,對它都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要求得太高,有時候會把一些萌芽給掐死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向前看。當然,跟幾年前比我們有了很大進步,前面說的問題雖然都還存在,但也慢慢地都在松綁,包括政府部門對公益組織的一些看法,已經有所改變。

  中國慈善家:今后,對企業家做慈善,我們的社會是否應有一定的容忍度?

  湯敏:對,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對民營企業的的發展問題就有一定容忍度,比如允許深圳辦特區做一些試驗、允許傻子瓜子犯點錯誤。實際上,在這些新領域,本來就沒有規范,或者有的規定本身就是十分不合理的,是逼良為娼的規定,是惡法。在這些規定沒有改革之前,按這些規定的規范化,就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改革開放的成果。如果一開始就要求一切都必須盡善盡美、不能違反一點規定,也是不現實的,公益事業同樣如此。我們社會要逐漸培養好心態,不斷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

  我的微博前幾個月引用了民政部慈善司前司長王振耀的一段話,這段話非常好,可以用來參考這個問題。王振耀在“現代慈善的十大基本理念”一文中強調,對行善者要寬容而不是苛責。現代慈善的行為方式較為優雅,而在中國,常見到不捐贈者比捐贈者更有道理、甚至以高調反慈善為榮的極端現象。

  慈善何以改變中國?

  沒有一個模式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連商業都在不斷創新,對剛剛發展起來的公益慈善事業來說更是如此

  中國慈善家:如今輿論上有不少呼聲很尖銳,相比之下,具有民粹傾向的思想似乎占了上風,比如,對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先富帶后富、共同富裕等目標提出質疑。您對這種現象有何看法?

  湯敏:現在,中國的輿論環境已更為開放。其實這些輿論以前并非沒有,只是沒被聽到,沒有渠道可供抒發。這些民粹思想一直存在,現在隨著微博的迅速發展,輿論也就越來越自由。聽到一些這樣的聲音是正常的。

  中國慈善家:像微博這樣的新技術,對公益慈善發展、對提高社會民主化而言,您認為將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湯敏:微博是一個技術平臺,對于民主化提高、對于老百姓的交流、對于表達思想有很大幫助,但它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有一些人在微博上發表一些非常不負責任的言論、謾罵、傳播謠言等等。當然,這是在所難免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以前歐美國家都是批評發展中國國家不民主、不自由,比如在倫敦暴亂時,他們也很討厭一些煽動老百姓搶劫的短信,真有事情碰到他們的頭上,他們也會采取一些強制的措施;再比如,美國的費城鐵路,發生問題后他們就把火車上的網絡給關掉了。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一個工具可以用它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不能因為有人利用這個工具做壞事,而把工具否定掉。

  中國慈善家:是啊,不可因噎廢食。如今您也在研究一些新的慈善模式,用于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其中有沒有您認為比較好的?

  湯敏:慈善有多種模式,沒有哪個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社會很復雜,這么多的方方面面,沒有一個模式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會有多種模式的存在。很多新的模式不是非常成熟,還值得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連企業、商業都在不斷創新,對剛剛發展起來的公益來說更是如此。我更關心的是公益教育,同時還有社會投資方面的問題,因為我是學經濟的,對這方面更關注。

  “社會創新”以人為本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做公益。公益事業跟做企業一樣,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也需要不斷發展

  中國慈善家:中國慈善業發展需要許多的支撐條件。現在聽到不少人抱怨,認為我們主要缺的是政策、缺是的企業家捐錢。在您看來,我們的公益慈善主要缺什么?

  湯敏:在我看來,其實我們最缺的是人,一批以專業的方式來做公益的人。很多人認為公益就是志愿者,都是些奉獻者、殉道士們,其實不是。公益本身就是一個事業,是一個正常的工作,一個能夠拿到體面收入的工作。像美國這些地方,有10%的就業是在公益領域。

  中國城市有三億多就業,10%就是有三千萬全職的人跟大家一樣上下班和體面地生活。公益是能容納三千萬人的事業,它就跟你們做媒體是一樣的事情,雖然不是賺大錢,但可以有中產階層的收入水平。我們現在缺的是大批年輕人,把公益事業要當成一個正當的職業,拿到甚至比社會平均工資高一點的收入。我們現在需要大批專業的人參與推動公益事業。

  中國慈善家:中國的公益事業,今后主要還是要靠更多專業的年輕人。

  湯敏:但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能夠系統推動公益事業、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平臺。我們正在籌備成立一所新公益大學,我去友成基金會主要就是為推動這件事。友成新公益大學應該是這樣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也是一個智庫:它通過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各方資源,用參與式教育和基地實踐的方式,為企業、為政府、為社會來培養社會創新人才和社會發展。

  中國慈善家:是否可以說,如果我們能培養出更多的人去發現許多政府和企業解決不了、社會又特別需要的一些新方式、新方法,我們的公益慈善事業才能發展得更好?

  湯敏:我們的確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做公益。公益事業跟做企業一樣,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但做公益比做企業還難。而且,做公益本身,也像做企業一樣需要不斷發展。

  比如說,有個最新的理念,就是用做企業的方式來做公益。現在西方理論發展出了企業社會投資的概念,并出現了一批社會企業,它跟企業一樣,只不過不是為了賺大錢,但也要自我滾動、自我循環,至少能回收成本,而且還要越做越大。它是介于企業和純公益之間的一個市場,這個市場正在非常蓬勃地發展。中國現在也非常需要這樣的新公益方式。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