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角逐IMF新掌門的“武林大會”,既暴露出歐美希望捍衛其在IMF的既得利益,保持現有體系穩定的愿望,又體現了新興經濟體冀望改革當前不平衡的全球經濟結構,獲得更多話語權的強烈訴求
■ 《環球財經》記者 黃楊
俄羅斯政府克林姆林宮官方網站上一段來自總理普京的發言,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驚出了一身冷汗。這位前克格勃優秀特工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是一場陰謀的受害人,背后的槍手恰是CIA——情報機關。他說:“我很難去評價這背后隱藏的政治動機,但是我絕不相信事情的真相如同一開始被公開呈現的那樣。我覺得這其中必有玄機。”
美國的黃金“失蹤”了?
隨后《歐盟時報》(The European Union Times)報道稱,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局(FSB)認為IMF總裁卡恩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他發現美國國庫黃金失蹤了。
《歐盟時報》公開了一份FSB的秘密報告,報告稱,在5月初,美國政府開始拖延已承諾要運送到IMF的191.3噸黃金。這一“合同”要求美國將黃金出售給IMF,作為儲備貨幣一種替換形式,放入特別提款權(SDRs)的資金池中。
英國的一家媒體還透露,5月初卡恩對美國未能及時向IMF交割191.3噸黃金“感到日益焦慮”,因為CIA有人向他提供了美國已沒有黃金的消息,卡恩立刻趕往機場,他沒帶手機是怕被美國追蹤。
外媒透露,FSB的秘密報告中還指出,針對“黃金”這一事件,卡恩向親近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官員表示了他本人的顧慮,并同時被CIA知會,以確鑿的證據證明,美國政府持有的黃金“失蹤了”。而就在卡恩得知這一證據之后,他立刻安排了紐約前往巴黎的航班。其間,法國情報機構對外安全總局(DGSE)的特工聯絡了他,并協助他到達肯尼迪機場。所以卡恩并沒有攜帶手機,因為法國特工已知曉美國特工正在尋找卡恩,而美國警察可以通過手機輕松追蹤到他的具體方位。此時,卡恩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在登機后通過機上電話聯系了酒店,讓酒店將其手機直接遞送到他的法國住處,所以美國特工最終追蹤并捕獲了他。
這份報告還聲稱,卡恩在被捕后聯絡了他最親近且在政治界具有能量的朋友們,其中就包括埃及銀行家、曾在金融界擔任過高級職務的奧馬爾(Mahmoud Abdel Salam Omar),希望他們可以幫助自己將CIA所掌握的證據索回。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卡恩的摯友,已經74歲高齡且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奧馬爾也在卡恩被捕后不久,以同樣“性侵犯”酒店服務員的名頭被捕。
國際金融觀察家宋鴻兵指出,問題可能就出在這里——人們不知道IMF與美聯儲的黃金儲備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交易行為,這些交易又完全不接受第三方審計。美國德州議員保羅曾在國會聽證會上詢問美聯儲官員有關黃金儲備的問題,美聯儲說黃金儲備早在1934年就移交美國財政部,可是財政部對這些黃金發放的黃金證書卻成了美聯儲的資產。
卡恩動了誰的奶酪?
雖然俄方報告是否屬實要待歷史檢驗,但其中的邏輯與推導迄今還沒被人抓住明顯漏洞。一直以來,卡恩都有一顆勃勃雄心,一心想讓IMF成為世界的“最后貸款人”,與美聯儲(FED)和歐洲中央銀行(ECB)分庭抗禮,并不斷強化IMF“世界中央銀行”這一定位。這無疑觸動了美國和歐元區的利益。
卡恩上任以后,一直力圖將SDR做大做強。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IMF的地位又重新重要起來。2009年以來G20峰會多次提到要擴充IMF的基金規模。G20倫敦峰會上各國決定建立新的SDR。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專欄)也撰文呼吁擴大SDR在公共和私人市場上儲值、交易、定價的范圍,以此來替代美元。
特別提款權又可稱為“紙黃金”,它可以通過IMF無限地憑空創造分發給各成員國,以此替代美元來解決世界流動性創造問題。但其份額太小,對于各國來說僅是杯水車薪。IMF只在1970年、1971年、1972年分發了一些配額,這些配額只占到各國外匯儲備的很小一部分。
SDR回歸將是解決全球流動性泛濫問題的一個方案。將全球流動性高度集中于美元,不僅賦予了美元太多特權,而且帶來了全球通脹的系統性風險。而卡恩的倒臺會不會阻滯SDR的進程,就要看繼任者的決心了。
又一個法國人?
IMF新任總裁遴選在5月23日進入提名程序后,在該職位歸屬問題上,即刻形成了歐洲與新興經濟體激烈競爭、美國貌似靜觀實則暗潮涌動的格局。
卡恩被迫辭職后,對新總裁遴選一事最為緊張的歐洲國家以最快速度就新總裁提名人選達成一致——法國財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率先出場,成為最熱門人選。
其實,IMF自成立以來,總裁一職均由歐洲人擔任,該職位最終歸屬歐洲人是“理所應當”。而目前最現實的問題迫使歐洲對這一職位“志在必得”——在應對債務危機方面,似乎歐洲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于是歐洲多國高官都提出,在歐洲債務危機尚未平息的情況下,必須由一位了解歐洲情況的人來執掌IMF,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救援效果。
歐洲的“咄咄逼人”,促使新興經濟體表達出了改革IMF總裁遴選機制的意愿。IMF執行董事會內代表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金磚國家”的五位執行董事在歐洲提名拉加德的第二天就發表聯合聲明說,遴選新任IMF總裁應當擯棄對非歐洲國家的成見,在IMF管理層體現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
與此同時,墨西哥推舉了該國央行行長阿古斯丁·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參選。卡斯滕斯宣布參加角逐IMF總裁后,多次強調自己作為經濟學家以及新興經濟體代表的特點。他說:“IMF總裁遴選應透明,并基于能力和經驗。”
南非前財長曼紐爾(Trevor Manuel)也是新興經濟體青睞的人選,雖然最終其宣布無意參與角逐。
從這些舉動來看,目前新興經濟體已開始同歐洲國家形成“對壘”之勢。從內部因素看,這是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必然結果。在經濟力提升的保證下,新興經濟體積極向IMF和世界銀行注資,提高了他們在這兩大組織中的話語權。
美國暗影
盡管歐洲和新興經濟體已擺開擂臺,但對IMF投票權擁有一票否決權,也是真正具有決定權的美國好像依然在冷靜旁觀,表現相當低調。
在歐洲和墨西哥提出新任候選人的時候,美國只對IMF新總裁遴選標準發表了看法,并未對人選作出表態。卡恩宣布辭職后,美國財長蓋特納接連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正在與IMF來自新興市場和發達經濟體的股東進行廣泛溝通,美方支持的候選人應具備深厚經驗和領導能力,同時能夠在IMF成員中博得廣泛支持。
表面上看,歷史上IMF總裁一職均由歐洲人擔任這一歷史慣性,從很大意義上決定了IMF負責人是歐洲國家的勢力范圍。如果美國過多地發表意見或者提名候選人,將有“越界”之嫌。而且,美國人擔任世行行長的慣例也有可能被打破,到時候美國將得不償失。但實際上,對美國而言,其在IMF中的一票否決權比歐洲人的總裁職位更具實質意義。盡管這次競選曾試圖要打破慣例,但打不破的永遠是美國的特殊權力——美國擁有絕對的否決權,世界銀行的席位也還在美國手中,這就是所謂的慣例。
另一方面,美國的低調,并不意味著美國的“循規蹈矩”。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克勞德·巴菲爾德認為,卡斯滕斯與美國關系密切。他說,盡管卡斯滕斯自稱代表新興市場國家,而事實上,他更多地代表了墨西哥以及一些拉美國家。而墨西哥與美國關系的緊密也被認為是其弱項的一個方面。
同時,美國消息人士6月中旬也向媒體曝料稱,白宮正考慮推薦總統特別助理、國家經濟委員會高級官員戴維·利普頓出任IMF第一副總裁,成為IMF的二號人物。
貨幣地位之爭
由歐洲人領導的IMF卻逃不過美國的陰霾,印證了美元強勢國際貨幣的地位。盡管在本輪金融危機中美國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但這次危機是否給美國造成了真正的創傷還存在疑問。歐洲和日本相對于美國和新興市場國家,顯然境況要壞得更多。尤其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歐元元氣大傷。
盡管歐洲在經濟規模上與美國相近,看似給了歐元與美元相抗衡的理由,但是在債券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上,歐洲不敵美國。這也反映出歐盟是一個松散的聯邦,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不統一始終是一個問題。另外,雖然英國具有金融優勢,但始終沒有加入歐元區。更要命的還有,國際金融專家不止一次地指出,歐元雖然已經在中東和北非的石油結算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它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歐元的信用擔保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約束機制。
相對歐元,美元確實站在了“勝利者”的位置上,從次貸危機到全球范圍的金融危機,再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它并沒有遭遇“大崩潰”的硬著陸。相反,在雷曼兄弟倒閉后,我們看到美元出現了強勁升值;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后,美元對歐元一路升值。
那么,新興市場國家和石油國呢?在東亞地區,雖然在清邁協議的基礎上,中日韓和東盟十國建立了外匯儲備池,但亞洲貨幣合作仍被認為進展緩慢。并且在復雜地緣政治影響下,障礙重重。海灣地區的區域貨幣計劃,雖然挺過了阿曼的反對和科威特的重新評估,但是阿聯酋在2008年宣布退出,使得該計劃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