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大陸的光伏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全球的50%以上,但國內市場需求卻只占到全球的5%。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正是國內市場需求不足。
采寫|《小康·財智》記者 劉彥華
受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事件影響,各國開始反思自己的能源戰略,紛紛放慢了開發核電的腳步,以晶硅電池為主的光伏產業似乎借此找到了上位良機。
但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卻一臉嚴肅地告訴記者:“今年整個光伏市場的情況肯定比去年差,這毫無疑問。”
產能過剩再現
“光伏產業看起來風風火火,但是潛在風險和問題很多,其中有個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就是,作為七大新興產業之一,現在已有30多個省市將光伏作為重點發展行業。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高紀凡稱,“今年光伏市場的需求將增加30%左右,但產能擴張的速度將大大超過需求增長的速度,短期性產能過剩肯定會出現。”
國內光伏產業“過剩論”一直存在,但絲毫不能阻擋國內光伏巨頭們擴張產能的步伐。據了解,近日,英利集團在天津寧問的投資項目已正式開工,今年年初,英利產能剛達1GW(吉瓦),預計年底就可達1.7GW以上,2015年有望達到6.5GW。而在2月份,晶澳太陽能剛剛宣布走出河北,在合肥建設一個3GW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天合光能也同樣沒有放棄擴大產能。據悉,未來三年內,天合光能將投資8億美元,實施“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6GW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
明知可能出現過剩,天合光能為什么還要擴大產能呢?這是因為,在高紀凡看來,短期性產能過剩更多地會對二三線品牌,特別是尚未獲得認證的新企業造成壓力,而像天合光能這樣的一線品牌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總的來講,一流企業受到了全球銀行的認可,客戶群主要是這些國家的大型電力公司和長期投資人,受市場變化影響較小,而二三流企業對接的客戶群主要是一些投機性投資人,也更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高紀凡解釋道,“天合一直有這樣一個思維:誰是我們明天的客戶。天合過去這么高速發展,哪怕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也能完成銷售翻番,就是因為天合有這樣一個和客戶的長期合作策略。”
“天合今年的銷售目標是1.75~1.8GW,同比去年增長70%左右。”高紀凡稱,“我們有能力控制整個目標的實現。”
擁硅還是買硅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吳協祥回顧過去幾年光伏產業的發展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雖然發展很快,但時冷時熱,大家神經質。”而直接牽動光伏企業神經的就是多晶硅的價格。
就光伏的產業鏈而言,分為太陽能級晶體硅、硅錠、硅片、電池、組件以及系統應用幾個環節,而從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成本構成來看,太陽能光伏電池占總成本的66%,而多晶硅材料占太陽能光伏電池總成本的56%。由此可見,多晶硅材料是整個光伏發電中成本最高的部分,約占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成本的37%。而作為光伏電池的兩大發展方向,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這幾年在中國呈交替成長,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多晶硅價格的波動。當多晶硅價格高漲時,薄膜電池迎來高速發展,而當多晶硅價格下降時,晶硅電池的發展勢頭就會超過薄膜電池。
受日本地震和下游需求增加的影響,去年下半年至今,多晶硅價格不斷上揚。據Bloomberg新能源財務公司3月2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多晶硅價格達近兩年來的新高,為79美元/公斤。并且,我國多晶硅供應缺口較大,近兩年一直維持著50%的進口量。
面對如此多變的多晶硅,很多光伏電池制造企業選擇了“擁硅為王”,將產業鏈向上延伸。英利集團、天威保變皆是如此,它們的業務范圍基礎上涵蓋了整個光伏產業鏈的所有環節。
“天合光能是否有意引進多晶硅業務?”面對這個問題,高紀凡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天合的認定是鞏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天合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中游,我們不會引進多晶硅。”
其實,天合光能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多晶硅項目,在2007年多晶硅最熱的時候,天合光能計劃在江蘇省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0億美元建立一個多晶硅項目,預計年產1萬噸高純度多晶硅。當時,項目已經正式簽約,但在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天合光能又放棄了該項目。高紀凡的理由是,他們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市場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在未來2~3年內,太陽能級多晶硅將不再短缺,屆時的多晶硅廠家很有可能走上其他行業里的價格戰的老路。
所以天合光能選擇了與全球幾家領先的多晶硅生產商確立戰略合作關系,確保未來多晶硅的供應,以便企業在核心競爭力環節集中發力。今天,天合光能還是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難以啟動的內需市場
4月1日,意大利政府出臺新的光伏補貼政策,從當日起至2012年底,將光伏補貼削減15%~20%;2013~2015年將光伏補貼再削減30%~35%。這是繼去年德國政府削減光伏補貼之后,又一個主要光伏市場削減光伏補貼。
歐洲是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最大的市場所在,隨著德國、意大利削減光伏補貼,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整個全球光伏市場都難以再現2010年的井噴式增長。高度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也開始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
據高紀凡介紹,2010年中國大陸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占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0%,加上臺灣地區達到65%左右,成為全球太陽能生產的最主要基地,但國內市場需求卻只占到全球的5%。
天合光能一直在關注國內市場,尤其是一直在積極參與像“金太陽”工程這種大型項目。憑借公司的高度品牌認知度、低成本架構和系統集成方面的的經驗,天合光能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據悉,2010年天合光能國內市場份額已達7%,與其國際市場占有率水平相當。“中國市場是我們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合會繼續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發展。”高紀凡稱。
業內對于國內市場的難以啟動已基本形成共識,主要困難在于光伏發電成本過高,國內尚難以形成規模應用的市場。為此,只有靠千方百計降低光伏的投資與發電成本,努力提高規模化應用水平,才能打開局面。
成本至上
成本持續下降,達到平價電力,這是整個光伏行業共同的追求。作為晶硅電池組件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天合光能在降低成本方面成績卓著,據高紀凡介紹,在過去三年間,成本下降了60%,從原來的3美元/瓦,降到了1.1美元/瓦左右的水平。
創新是推動天合光能成本下降和品質的重要核心,用高紀凡的話說就是,“創新就是天合血液里本有的東西。”據了解,在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方面,天合光能電池組件的效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單晶電池組件功率輸出達210瓦,多晶硅電池達257瓦,在去年都成為了某個時間點的世界紀錄。
天合光能在創新驅動方面一直都很努力,去年申請的專利在中國全行業排名第一,共計200多件。同時在科技部的認定下,去年,天合光能成為光伏國家重點科學實驗室的試點單位,這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凝聚了全球一流人才和技術,天合光能希望它可以幫公司在未來技術發展路線圖上更具前瞻性、戰略性。
電池效率的提升是整個太陽能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天合光能一直在通過多種渠道提升電池效率。2010年,天合光能與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達成研發協議,使用天合光能的單晶硅片來制作背接高效太陽能電池。通過這項合作,天合光能有望三年內可以在實驗室達到23.5% 的光能轉換率,并在生產中達到21.5% 的光能轉換率。
規模擴張是這個行業降低成本的巨大動力。從2008年開始,天合光能與江蘇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合作,以天合為中心建立天合光伏產業園,吸引配套企業一起到產業園,以便實現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他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一個6.5GW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產能力,打造一個年產值600億元的光伏產業,形成一個千億級的光伏產業集群,推動整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值得稱道的是,天合光伏產業園同樣秉持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優良傳統,“上游不做多晶硅。”常州國家高新區工委書記戴源解釋稱,除了多晶硅生產領域涉及備受質疑的污染問題,更現實的考量是江南地區電價較高。“我們只做本地區有潛力有基礎的產業。”
全球主要國家光伏政策變化對比國家 過去政策 最新政策
日本 于1997年實施了“七萬屋頂計劃”,規定每個安裝光伏系統可以獲得最多50%安裝成本的補貼,補貼分十年遞減,于2006年結束補貼。 政府在最新出臺的經濟刺激方案中重啟對于光伏項目的投資,投資200億美元用于鼓勵太陽能電池發電的應用,按照目前光伏系統每瓦4.4美元的成本計算,此項刺激方案將帶來4.5GW的安裝量。
德國 在2000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法”規定電力公司收購光伏上網電力,2004年修訂,平均電價50歐分/KWH,2008年再次修訂,平均40歐分/KWH 太陽能收購電價向下調整,減少太陽能屋頂FIT由2008年每年降幅5%,改為2009年調降8%、2010年降8%、2011年降9%;地面裝配系統從年降6.5%,改成2009~2010年降10%
美國 在30個州都通過了“凈電量計量法”,加州的“購買降價”政策則將補貼直接體現在購買太陽電池發電系統的價格優惠上,每瓦補貼4美元 奧巴馬政府積極推行新能源政策,在未來10年內耗資1500億美元刺激私人投資清潔能源;后又通過了“復興和再投資法案”,包括對太陽能行業提供直接補助,支持貸款扶持力度以及稅收減免政策
西班牙 2001年制定了新的“電力法”,對于5KWp以下的系統,太陽能售電電價為每度電0.35歐元,對于5KWp以上的系統,太陽能售電電價為每度電0.28歐元 2008年底下調收購電價,價格由之前0.42~0.44歐元/KWH降至屋頂系統0.33/KWH,地面系統0.29歐元/KWH,價格下調幅度達到20%以上
主要國家光伏發展中長期規劃 累計裝機容量(GW)
年份 日本 歐洲 美國 中國 其他
2010年 8 10 5 0.25 4.75
2020年 30 41 36 1.6 89.8
2030年 205 200 200 50 1195
圖表來源:《2011年中國及海外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報告》
2009年中國排名前七位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產量
(兆瓦)
公司名稱 2009 2008 2007
無錫尚德 704 497.5 364
天威英利 525.3 281.5 142.5
河北晶澳 509 277 132.4
常州天合光能 399 201 68
蘇州阿特斯 325.5 167.5 83.4
江蘇林洋 313.4 172.8 78.4
南京中電 194 107 74
圖表來源:《2011年中國及海外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報告》